用真實的力量打動人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這個有著重大紀念意義的年份,講好改革開放故事,展現改革開放成就,需要用真實的力量打動人心。要從選題、細節、敘事三大方面入手,找到真實力量的源頭、活水和路徑。
關鍵詞:真實 選題 細節 敘事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在這個有著重大紀念意義的年份,講好改革開放故事,展現改革開放成就,是主流媒體責無旁貸的使命。措施的列舉和數字的堆砌是吸引不了受眾的,只有用真實的力量去打動人心,才能取得良好的新聞傳播效果,從而增強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選題——真實力量的源頭
合適的選題是真實力量的源頭。好的選題需要很強的故事,好的故事應當符合新聞的特點,是足夠新鮮的,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2018年是上饒市廣豐區馬家柚豐收的“大年”,當地舉辦了規模空前的馬家柚鄉村旅游文化節。改革開放以來,廣豐馬家柚產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如今成為當地的扶貧主導產業,帶動成千上萬的農戶脫貧致富,并涌現出諸如“柚子哥”之類的網紅經營戶。這里面,脫貧攻堅、鄉村旅游、網紅、電商等元素,都充滿了新鮮感和時代特征,有著不少可以深入挖掘的故事,比如“柚子哥”的故事、貧困戶的脫貧故事等。
如何尋找好的選題?不外乎兩條路徑。一是先有主題,再尋找事例。比如要報道改革開放40年來工業的發展,就圍繞這個主題去尋找事例,像工業園區的變化、群眾就業創業的變化等。這種方式最忌諱是為了主題而套事例,內容容易流于空洞。為避免這些弊病,就要精挑細選新聞故事性強、有實實在在內容的事例。二是“緣事而發”,根據故事的內容提煉主題。這樣的選題,需要記者深入一線去發現。筆者曾在一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遇見一位在這里勞作的老農,在交流中得知,他親歷了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取消農業稅、土地流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重要發展節點,見證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智慧農業轉變的發展歷程,他家的生活也隨著農業產業的發展變化而不斷改善。從這位老農的故事入手,就能提煉出一個既有故事可講又能體現改革開放40年來農業發展成就的選題。至于是先有主題后找故事,還是先找故事再提煉主題,這兩者并無優劣之分,只要是能夠講述好的故事,能夠體現好的主題,就是好的找選題方法。
細節——真實力量的活水
沒有細節的新聞是沒有靈魂的。空洞無物的說教、粗線條的鋪陳、枯燥的數字羅列,看似恢弘大氣,實則面目可憎,令人不忍直視。故事的鮮活、細節的生動、敘事的完整,比要展現的主題更受歡迎。
畫面細節的抓取能讓新聞變得更為豐滿,更能打動人心。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報道《〈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學校篇〉一則食堂公告背后的教育實踐》中,記者通過學生下課“跑飯”,學校關于用食堂的利潤為學生飯卡充值的公告,學生走上講臺上課等細節,生動地體現出該學校開展素質教育的做法與成效?!丁磻c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鄉鎮篇〉一個外國人眼中的古鎮變遷》則通過一個愛好攝影的外國人——意大利攝影師艾羅斯的視角,來展現福建省石獅市蚶江鎮這個千年古港如何奏響“產業、港口、海絲”的強鎮“三部曲”。港口、漁村、工廠、飛鳥、南音、燈謎、舞獅,艾羅斯的拍攝對象有變化也有不變,在一個個細節的展現中,蚶江鎮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變化得到了立體的反映,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可信度。
同期聲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細節。真實的力量來自真情實感,同期聲的運用則是體現真情實感最生動、最有表現力的手法。對于講述改革開放故事來說,同期聲很容易出現大而空、華而不實的現象,一定要有干貨,有真情流露。在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慶祝改革開放40年〉延安:山地增綠 群眾致富》這篇報道中,記者拿著延安過去一片黃土和現在草木茂盛的兩張照片問當地小學生哪一個更像現在的延安,小學生很自然地指著充滿綠色植被的那張照片說:“延安是在山里頭,因為山上是綠色的?!边@個同期聲沒有半點矯揉造作,非常真實。在新聞《〈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印記:塞罕壩 從流沙荒原到美麗高嶺》中,塞罕壩林場第一批務林人之一陳寶玉告訴記者,最初樹苗成活率不高,后來自己育苗,質量提高了,林場職工都叫它們“矮胖子”“大胡子”,因為根系發育生長得好。這就是地地道道的群眾語言,如此形象生動的語言,必然會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
敘事——真實力量的路徑
選題是源頭,細節是活水,有了源頭和活水,真實的力量接下來該如何抵達人心、打動人心?還需要有一條通暢的、直達目標的路徑,這條路徑就是敘事。
抓好新聞由頭,從細微的切口進入展開宏大的敘事。新聞由頭是指以客觀事實作為新聞傳播的依據或契機,可以提高新聞的時效性、時新性和可信度。新聞由頭選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聞故事講不講得好。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2018年10月27日播出的新聞《〈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慶祝改革開放40年〉??冢河米匀坏牧α?打造濕地名片》,新聞由頭是:“北京時間25日17點,在迪拜舉行的《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我國的??诘攘鶄€城市,榮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稱號。”既有時效性,又有權威性,并且緊扣主題,是一個恰到好處的由頭。
抓住矛盾沖突,讓敘事有迂回、有起伏,可以讓新聞更有真實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報道《〈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年〉浙江織里:為群眾利益要有擔當精神》就是抓住矛盾沖突開展敘事的典范。在這篇報道中,改革開放之前浙江省湖州市織里鎮群眾找到了一條織布販賣的路子??赡菚r,這被認為是資本主義的尾巴,織布機拆不拆是一個突出的矛盾沖突。隨著改革開放歷史征程的開啟,織里鎮不僅沒有拆掉織布機,還在政府的扶持下,發展成為“中國童裝之都”,可是新的矛盾又出現了。野蠻生長的童裝產業存在嚴重的消防安全隱患,2006年,一個月內兩場大火讓23人喪生,一個決定織里人命運的命題擺在了黨委政府的面前:童裝產業,是關掉還是保留?報道中對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作了闡述。緊接著又拋出第三個矛盾沖突,傳統童裝業面臨的問題:勞動力密集,附加值相對較低,然后針對這個問題,報道織里鎮童裝產業如何轉型發展。不到4分鐘的報道,用三大矛盾沖突串聯起來,敘事迂回起伏,故事耐人尋味。
抓好語言的轉化,講明白易懂的故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展現這些成就,免不了要擺舉措、列數據,這些內容都需要記者先消化吸收,再轉化為新聞語言。一是要做好材料式語言的轉化。一篇報道故事講得再精彩,一旦把枯燥無味的材料式語言穿插其中,傳播效果就將大打折扣。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出的《〈百城百縣百企調研行——慶祝改革開放40年〉天津濱海新區:打造改革開放先行區》,將天津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舉措精心提煉,突出重點,融入到敘事當中。例如“濱海新區依法設立了全國第一家行政審批局,將109枚公章精簡為一個”,“充分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思維,打造智慧審批”,“成立初期,濱海新區為‘一飛智控’提供了工商、注冊、稅務等環節的服務”,寥寥數語,就把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之大、措施之實反映出來。二是要做好數據的轉化。數據要精練,選取最能體現主題的部分。同時,數據的呈現要形象化。像“全國每9個蘋果中就有一個是延安的”這樣的表述就非常形象直觀,容易讓人記住。而圖表、動畫的運用更能體現電視的特點,讓冷冰冰的數據變得動感起來。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系列報道《數說改革開放40年》,把體現改革開放成就的一組組令人震撼的數字,在畫面上通過圖表、動畫的形式呈現,在解說上通過對數字意義的解讀進行串接,生動而又活潑。
講好故事,事半功倍。電視新聞采編人員應當緊扣時代特點,撲下身子沉下心,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守正創新,講好改革開放故事,用真實的力量打動人,感染人,讓受眾感受和認同改革開放偉大成就,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為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ㄗ髡邌挝唬荷橡垙V播電視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47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