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舞蹈的教育性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育性教學是具有價值理念滲透的教學。“好”的舞蹈教學是教育性教學,具有目的性和結構化取向。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好”的舞蹈何以成其為“好”。在學習“好”的舞蹈基礎之上,通過技藝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情感表達能力。
  〔關鍵詞〕舞蹈;教育性教學;《沙灣往事》
  什么是“好”的舞蹈教學?教學是不是等同于教育?在什么樣的情況下,舞蹈教學失去了教育性元素。有哪些教育性元素需要融入舞蹈教學?以上問題是舞蹈教學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舞劇《沙灣往事》自2014年演出至今,在廣州、北京、香港等二十多個城市巡回演出,場次超過100場,得到業內的肯定和觀眾的青睞。曾榮獲第十二屆廣東省藝術節優秀劇目一等獎,在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上將“文華大獎”收入囊中,并受國家藝術基金項目資助。作為舞蹈領域的優秀作品,選擇《沙灣往事》作為舞蹈教學的題材具有代表性。另外,在現實鑒賞優秀作品《沙灣往事》的基礎上,需要舞蹈教育思想的理論關照,從而為解決何為“好”的舞蹈教學提供現實基礎與理論指導。
  一、“好”舞蹈教學的目的性取向
  “好”的舞蹈教學是教師引導學生追求美善的舞蹈教學。既具有“美”的舞蹈形式,也具有“善”的舞蹈內容。“美”的舞蹈形式,追求的是舞蹈創造的知覺形式,是舞蹈演員的技藝與創造的舞蹈形象。“善”的舞蹈內容,追求的是舞蹈的主題內容與情感表達。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區分教育與教學,提出“教育性教學”的思想,以教學是否有目的性為標準將教學劃分為“有教育性的教學”與“無教育性的教學”。如果把教學僅視為知識傳授的科學,教學缺乏內在的目的和外在的目的,那么教學將純粹是教學,為教學而教學,將會是一種無目的性的教學,也是無教育性的教學。
  內在的目的性是每一個舞蹈蘊含的“核心力量”。這種力量是舞蹈內在的主題,是編導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主旨精神。這種主旨精神在美國舞蹈美學家蘇珊.朗格看來是一種“虛幻的力”。它的呈現,依托舞蹈演員利用肢體語言創造的表象性符號。這意味著雖然每一個舞蹈都會分解為不同的節拍,每一個節拍都在音樂的旋律下動態演繹與靜態直觀。在現實的教學中,教師常分解舞蹈動作,按節拍進行教學。在要完成節拍動作的意識性的驅動下,教師常忽略節拍動作的教學所具有的目的性。當學生沒有認識到舞蹈作品要創造的舞蹈形象是什么,要表達的主旨精神是什么的時候,學生的“學”就缺乏內在的目的性,頗有“盲人摸象”之感。如果學生沒有要了解要創造的整體性的舞蹈形象,那么學生的“學”將會局限在舞蹈的分解動作學習,將是為學習動作而學習動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前,應大致講解舞蹈動作想要創造的舞蹈形象以及表達的情感,讓學生了解學習的每一個分解動作都是為內在的目的性服務,如此做到“胸有成竹”。
  《沙灣往事》的故事呈現,在前半部分編導利用了很大的篇幅呈現主角何柳年、許春伶、配角何少巖、潘紅英的情感紛爭故事。何柳年與許春伶相愛,卻因何柳年的父親之命,娶了潘紅英。而何柳年的堂弟何少巖卻暗戀許春伶。婚后,何柳年與許春伶的情感糾纏、何少巖的撞見以及潘紅英的被冷落。這些故事情節的舞蹈演繹,如果沒有“好”的視角來支撐,單純就這些情節而言,難以將之界定為優秀作品。那么,是什么讓一場情感紛爭的舞劇故事升華為“宏大敘事”的品格呢?是其中蘊含的舞蹈的內在目的性、外在的舞蹈技藝、精巧的舞臺背景。這些故事情節的演繹具有兩個內在的目的:其一,全劇猛烈抨擊了家長式包辦婚姻的罪感。正是父親之命下的婚姻,造就了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特別是,即使是婚后一心一意對待何柳年好的潘紅英,卻慘遭何柳年的冷落,最后卻因保護何柳年的珍貴樂譜而慘遭日軍毒手,前后對比讓觀眾為之動容??梢哉f,如果按照分解動作來看,四名演員各有各的動作演繹,何柳年、許春伶、何少巖演繹了“愛而不得”,潘紅英演繹了“得而不愛”。作為舞蹈演員,如果只知這些舞蹈動作的演繹,而不知背后蘊含的內在目的,那么帶給觀眾的觀感想必缺乏韻味。其二,前半部分的情感敘事為實現后半部分更加“意壯”的內在目的打好基礎。情感的紛爭因為日寇的侵入而終止,劇中人物變得團結起來,共同為捍衛民族音樂、民族尊嚴而勇敢地與日寇作斗爭??梢哉f正是從劇中人物的情感沖突,到變換劇中故事背景(由廣州沙灣地區的大家族到日軍侵入、廣州淪陷、人物逃亡)再到最后的民族尊嚴捍衛,在這個過程中,劇中的內在目的變得更加“宏大敘事”,更加鼓舞人心,從而提高了全劇的品格。
  外在目的性是教師引導學生領悟舞蹈的內在目的性,讓學生在舞蹈技藝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與情感表達能力。德國美學家克羅齊所說的“美即表現,美即直覺”。這說明情感與形式合二為一,由形式直感情感。舞蹈動作的演繹追求的是美的“形式”,但僅此不夠,還需要讓學生在追求美的形式中提高身體素質和情感表達能力?!渡碁惩隆愤\用道具錢鼓舞、高胡演繹了一場對比的劇情,一方面是錢鼓舞帶來的熱鬧婚宴,另一方面隨著許春伶將高胡還給何柳年的演繹,熱鬧的婚宴場面反襯出何柳年與許春伶內心的極度痛苦。舞蹈道具的運用以及運用舞蹈動作呈現人物的情感世界是舞蹈演員的外在目的性,也是這部舞劇片段教學的外在目的所在。
  由上述可知,“好”的舞蹈教學是蘊含教育性目的的教學,具有內在的目的與外在的目的,內在的目的追求的是一種“善意”,外在的目的追求的是一種“形美”。正是“善意”與“形美”兼得,舞蹈才創造了一個“美善”的世界。這是舞蹈本身存在的“好”,更深層次而言,正是舞蹈本身存在的能讓觀眾感知“美善”世界的“好”,才使一部舞蹈教學成其為“好”。舞蹈教學,學習舞蹈本身的“好”,以及對觀眾而言的“好”,是“好”的舞蹈教學存在的基礎。
  二、“好”的舞蹈教學的結構化取向
  在“美善”的目的指引下,教師在舞蹈教學中要考慮教學的結構化取向,包括舞蹈的題材、舞蹈的道具以及舞蹈的故事編排。目的性是舞蹈的主旨,是演員、題材選擇的指引,演員、題材、故事情節的演繹是舞蹈道具選擇的依據。因此,圍繞舞蹈的目的性、演員、舞蹈題材、舞蹈道具、故事編排五大方面來開展教學。舞蹈的目的性在前文已有所述,在此不再贅述。下文將重點圍繞演員、故事編排來論述舞蹈的題材選擇、舞蹈道具的本質與運用、舞蹈故事的編排。   (一)舞蹈的選材教學 舞蹈選材是舞蹈編導基于一定的目的性選擇適用的題材來進行舞蹈編創。筆者在《論題材選擇對于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中,根據領域劃分,將舞蹈題材分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五大領域。選擇合適的舞蹈題材需要滿足兩個條件:“符合舞蹈外在的形美”“符合舞蹈本質的意壯”。從舞蹈編創的角度而言,學生需要理解舞蹈選材創造形意兼具的藝術美。從舞蹈教學角度來說,學生需要理解舞蹈教學蘊含的內在目的性與外在目的性。在舞蹈取材方面,可以從自然界、世俗世界以及宗教世界取材。取材自然界,注重模仿,在模仿中展現人與大自然的故事。取材世俗世界,重視呼吁理性價值;取材宗教世界,重視民俗民風民情的藝術表達。
  《沙灣往事》選擇的是世俗題材,要傳達的是理性價值。這部舞劇要表現的目的是通過護衛民族音樂來捍衛民族尊嚴。選材是以音樂世家“何氏三杰”和眾多廣東音樂人為原型,并選擇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的廣東名曲作為題材。劇中,編導以經典名曲《賽龍奪錦》為全劇主線,穿插《雨打芭蕉》《步步高》等曲目,表現出濃厚的地方文化。圍繞《賽龍奪錦》,從何柳年遵父命傳承創作《賽龍奪錦》,在創作的過程中呈現人物之間的情感關系,到護衛《賽龍奪錦》的樂譜、《賽龍奪錦》的演奏,表現出濃厚的捍衛民族尊嚴之情。
  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題材的屬性與來源,了解題材在故事編排中所起的作用,了解題材對于呈現舞蹈的內在目的具有什么樣的作用,了解題材對于實現舞蹈演員自我成長的外在目的有何益處。一語概之,好的題材選擇,“好”在能創造“形美”與“善意”兼得的舞蹈。
  (二)舞蹈的道具教學 在舞蹈教學中,需要引導學生理解舞蹈道具的本質。在概念上界定舞蹈道具是一種為創造舞臺形象的工具性存在,具有共性與獨特性的元素,具有形式多樣的特征。在此,結合筆者在《由舞蹈作品<辭母>談舞蹈道具的本質》闡發的四個維度來討論舞蹈道具在《沙灣往事》中的應用:
  首先,從目的性而言,舞蹈道具是一種工具性存在,服務于舞蹈形象的創造?!肮ぞ咝源嬖凇迸c“目的性存在”相對,目的性引導工具性的選擇,工具性服務于目的性的實現?!渡碁惩隆分谐霈F了具有廣東地域特色的道具,例如英歌槌、高胡、秦琴等。舞蹈演員利用這些道具演繹了歡快、哀傷、激憤的場面。
  其次,從質料性而言,舞蹈道具是一種共性存在與獨特性存在。舞蹈道具的“獨特性”還分為“地區性存在”“民族性存在”。《沙灣往事》是圍繞廣東名曲《賽龍奪錦》的創作來展開,融入了具有廣東特色的文化元素,創造了具有廣東特色的舞蹈。如龍舟起舞,可以說是用舞寫樂。
  再次,從動力性而言,舞蹈形象、舞蹈姿勢與舞蹈道具協同演繹,創造舞蹈形象。以舞蹈姿勢的演繹為主,以舞蹈道具的運用為輔,合力創造美的舞蹈形象。《沙灣往事》中的高胡的運用貫穿全劇,舞蹈演員借助高胡將情感的得與失、喜與怨演繹得淋漓盡致。
  最后,從形式性而言,編導根據主題、劇情、演員能力的需要,靈活運用同一種道具創造出豐富的形式。例如,劇中的景片門根據劇情需要,時而幻化為“婚房”,時而幻化為“高墻”。
  除了了解舞蹈道具的本質,教師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舞蹈的“獨具匠心”所在。這里面涉及舞蹈道具在舞蹈中的具體運用,既要讓學生掌握道具運用的“技法”,也要讓學生領悟道具運用的巧妙之處。道具運用的巧妙一般有以下兩個方面的要素:“巧”在創設特定的動作,“妙”在呈現特定的情景。例如,在《沙灣往事》中,前來賀喜的沙灣音樂人用廣東器樂(粵胡、秦琴、揚琴、椰胡、洞簫)作為道具,“舞者伴以間斷、短促、停頓、歡快的皮影式動作,惟妙惟肖地刻畫熱鬧的婚禮場面?!本帉г诘谰呱线\用1、4片景片門的變換,創造出適合舞臺需要的時空背景。特備是第一幕中4片景片擺出菱形的空間所呈現的牢籠般的婚房景象,通過鏤空的景片,觀眾可以看到人物角色中內心矛盾的關系,直抵人心。第二幕,4片景片為舞蹈推波助瀾,創設出煙雨蒙蒙的嶺南石巷,一群女子撐著油紙傘從舞臺后方的門里,腳踏木屐搖曳著身姿慢慢走出,四片景片、油紙傘的道具巧妙運用,使人、景、物天然的渾然一體。
 ?。ㄈ┪璧腹适碌木幣?舞蹈故事的展開,對于舞蹈演員來說是一種隱性知識,對于觀眾而言則是一種默會知識。舞蹈故事的講述,不是建立在日常生活語言的講述之上,而是建立在肢體語言的演繹之上。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語言來講述故事,語言的講述需要有邏輯主線。舞蹈演員利用肢體語言演繹的故事也需遵循邏輯,遵循有邏輯的劇情主線。同時,編導還要尋找故事展開的敘事點,通常是圍繞故事的矛盾、情感的遞進等來展開。例如,《沙灣往事》的劇情發展“采用常規的線性敘事手法,按時間發展的先后順序推進劇情”。
  舞蹈故事的編排是編導對題材選擇、道具運用、主旨呈現的綜合呈現。教師在舞蹈教學中,常遵循“藝術即直觀”的原則,引導學生了解舞蹈動作欲圖呈現的情感。以《沙灣往事》最后的主題升華為例,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前面漫長的鋪墊是為了最后的主題升華。在舞劇的最后,何柳年手持《賽龍奪錦》的樂譜,其堂弟何少巖手持英歌槌,還有劃槳人并列。當何柳年手拿英歌槌半蹲著,雙手旋轉著英歌槌從下慢慢升起,其身后的英歌群舞也跟著慢慢升起,象征朝陽慢慢升起的氣象。兩列的劃槳人也半蹲著做好準備向遠方啟航的準備,隨著何柳年慢慢把鼓敲響,越敲越有氣勢,英歌槌的跳動、船槳的劃起以及鼓槌的敲響,象征著中國人經過反抗從此站起來的氣象,“由此產生出悱惻動人的廣東‘樂’與‘動覺’情感交織的視覺樣式”。
  結 語
  “好”的舞蹈教學是教育性教學,具有兩個基礎性因素:第一,理解“好”的舞蹈何以成其為“好”;第二,在學習“好”的舞蹈成其為好的基礎之上,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情感表達能力。“好”的舞蹈,要考慮舞蹈的目的性、題材選擇、道具運用、故事編排。目的性具有舞蹈本身存在的內在目的,也有舞蹈教學的外在目的。題材的選擇,來源主要是自然界、世俗世界以及宗教世界。不同領域的題材選擇,編導的意圖也不一。自然界重模仿,重在表達人與自然的關系。世俗世界重價值,重在傳遞真、善、美的價值。宗教世界重習俗民風民情,重體現民眾的生活。舞蹈道具的本質是一種區別于目的性存在的工具性存在,服務于舞蹈形象的創造。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理解道具運用的巧妙之處。在故事編排上,重在梳理主線,尋找故事發展點。
 ?。ㄘ熑尉庉嫞簵罱ǎ?
  參考文獻:
  [1]潘春枝.論題材選擇對于舞蹈編創的重要意義[J].沈陽大學學報,2018(5):664.
  [2]陳燕敏.從《沙灣往事》看舞劇創作中的視覺樣式[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8(6):90.
  [3]呂晨.談舞劇《沙灣往事》的敘事與立意 [J].藝術評鑒,2018(9):159.
  [4]江東、仲呈祥.溺水一瓢:舞理的尋覓與所得 [M].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16:23.
  【項目基金】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學科共建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D15XYS2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6822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