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物質水平的提高,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的關系越趨緊密,進一步提升了協同發展的層次。一方面,區域經濟是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發展的基礎和導向,為服務育人體系提供物質保障;另一方面,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推進器,為區域經濟提供人力和智力支撐。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協同共生,有利于兩者更好更快地發展。
  關鍵詞:區域經濟;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協同發展
  民辦本科高校的一個重要功能是為區域經濟服務,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高級技術人才。而區域經濟的好壞同樣制約著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發展。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是在一定地區范圍內,兩個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互相關聯、互相配合、互相影響,系統不斷調整升級、協調互動程度不斷深入的發展變化過程,并在這種動態演化中形成穩定的運行機制。兩者在互動中開展有序的合作與整合,趨于一體化。因此,明晰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的關系,理清相互影響的途徑和作用,對于深入研究其協同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區域經濟引導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發展
 ?。ㄒ唬﹨^域經濟為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發展提供物質基礎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日漸成熟,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總量和質量表現出明顯的地域性與差異性,區域經濟發展對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需求也發生著改變。服務育人體系依托區域經濟的發展在不斷改變、調整并與之相適應。它的存在和發展建立在一定的社會生產力水平之上,并依賴于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的物質基礎。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通過培養專業人才,增加他們的知識儲備,幫助勞動者掌握較為復雜的操作技能,實現社會勞動力從中低級向高級轉化。其為培養區域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投入的資金和成本,需要社會物質生產部門的補充和支持,即生產部門以創造物質財富的方式為服務育人體系的運行提供物質保障,服務育人體系為各行各業發展輸送技術人才,使整個社會化大生產得以健康高速的運轉。
  區域經濟為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發展提供物質基礎還直接體現在教育財政支出上,地方政府為提高區域內高校的辦學質量,會或多或少幫助高校建立配套的軟硬件設施,優化教育環境,吸引高層次人才。此外,高校同地方企業達成有效的合作關系,構建合作平臺和實習基地,通過技術研發、強化、轉讓等方式,“強強聯合”,產生協同發展效應。其通過這一系列合作獲得的收益,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教育投入的不足。
 ?。ǘ﹨^域經濟制約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結構和規模
  區域經濟之所以會限制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發展的結構和規模,是由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對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起著支配作用,同時其對服務育人體系的需求受到各類影響因素中最主要的當屬經濟因素,區域經濟體量越大,對教育的訴求就越多。
  從微觀上看,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原有的教育結構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大眾的需要。若想探究人力資源的輸出與市場吸納,以及產學研相結合的問題,就需要找到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的共同點。從這個層面來講,區域經濟對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有著重要的影響。
  從宏觀上看,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發展變化對區域經濟處在一個依賴又互為促進的環境中。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調整變革的方向。同時,區域經濟發展是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地區產業結構相互補充、協同發展的原動力,能夠有效幫助服務育人體系的未來發展進行層次劃分和結構整合。
  隨著地區新興產業的發展壯大,加強產學研多方聯合,針對區域經濟發展特點進行專業人才培養,不僅能更好地滿足不同產業的發展需要,還能在就業渠道方面為畢業生提供服務支持,提高就業率,這也是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結構和規模不斷提升的表現。
 ?。ㄈ﹨^域經濟影響畢業生的發展前景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選擇會受到經濟環境、教育背景和家庭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其中經濟環境是左右就業者的主要因素。由畢業生的求職情況不難看出,經濟發達的地區,大中型企業較多,對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大,能夠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有利于個人的職業發展,因此畢業生的就業前景更為樂觀。反之,經濟落后的地區,個人職業發展會受到限制,導致人才外流的現象較為嚴重。目前東部地區的人才集聚已初現規模,個別地區甚至在全國平均水準的數倍之上,而中西部地區的人才集聚遠遠滯后于發達的東部地區??梢妳^域經濟的發展好壞,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畢業生的就業選擇。
  二、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對區域經濟的推動作用體現在諸多方面,承載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功能。通過技術人才的輸出可以增加區域經濟的人力資本存量,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通過科研成果的轉化可以提升區域經濟的科研能力,提高區域企業的生產原動力;通過服務社會的方式可以增強區域經濟的服務意識,促進區域社會更全面發展;通過文化的傳承創新可以營造區域經濟的和諧環境,提升區域發展的軟實力。
 ?。ㄒ唬┟褶k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智力源泉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與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顯著的正向相關性,通過輸出技術人才、科研成果等途徑,影響區域經濟的方向、總量和質量,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技術人才。高科技引領的先進生產技術已經在全球經濟強國的發展進程顯示出巨大的推動力,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中科技貢獻率可達75%以上,而我國這一數值為55%左右,差距明顯??萍紕撔聦洕l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勞動者的知識素養與技能水平將成為不可替代的要素,高科技先進生產技術將成為社會進步發展的最重要核心力量。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和區域經濟的發展均可從量和質兩個層面分析,一是以服務育人體系的規模表示其數量層面,服務育人體系的結構表示其質量層面;二是以區域經濟的總量表示其數量層面,區域經濟的方向表示其質量層面。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通過技術人才輸出促進區域經濟總量的提高,通過結構的調整促進區域經濟方向的優化。
 ?。ǘ┟褶k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的科研成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在當前知識經濟時代,高校的功能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教學和科研活動,而是越來越多的承擔著推動技術創新從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高校作為科研成果的重要產出基地、培養高水平人才的主力軍,在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上具有高度密集性,尤其在發展高新科技產業方面,高校更是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要將這些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需要促成高校、政府、企業等多方面的有效結合,通過共同努力與協作,提高勞動者素質及科研成果的轉化效率,實現高新科技產業化,促進區域經濟持續長遠的發展。
  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途徑有很多,“官產學研用”是目前世界公認的形式多樣、效果顯著的發展路徑之一。從早期的“產學結合”到“產學研結合”再到如今全面的“政(官)產學研用”,其參與的主體愈多,發展的程度愈加成熟,將高科技的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寶貴的技術支持,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各個國家的一致共識,并演化出多種形式的模式,如依托高校發展起來的美國硅谷園區、我國中關村科技園區、臺灣新竹科技園區等都是成功的園區范例。國家級高新區和開發區多數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在長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分布密集,依靠高校、科研機構和大中型企業,有力地推動了所在城市或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發揮著區域輻射作用。近年來,我國的科研水平明顯提高,科技貢獻率也穩步提升。隨著目前“互聯網+”、“一帶一路”等上層策略的開展,智慧園區、中外合作產業園、產城融合示范區、區中園等新業態和新模式不斷涌現,民辦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也將在國家綜合發展中顯現出更為重要的戰略作用。
 ?。ㄈ┟褶k本科高校服務育人體系消費帶動區域經濟增長
  服務育人體系消費是受教育者為獲得知識和技能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種消費支出,具有投資和消費的雙重屬性。受教育者獲得知識和技能,形成人力資本過程中對教育進行投資,同時生成的消費又能促進社會發展。
  一個國家國民教育消費的增加,特別是高等教育消費的增加,不僅是帶動國內市場需求、推動經濟發展的方式,也是文明進步的象征。首先,自高校擴招以來,在校生人數逐年增加,學生的消費總額也在逐漸提高,涉及學費、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學校及所在區域的經濟發展。其次,由于在校生規模的擴大,高?;A設施建設等方面的需求增大,客觀上要求高校加大財政支出,這必然會推進相關行業的經濟增長,進而也能讓區域經濟有所發展。
  參考文獻:
  [1]江洪明.構建高校服務育人新體系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10).
  [2]陳燕.高校服務育人的內容和機制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7).
  [3]李亞杰.高校服務育人的實踐與探索[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9).
  基金項目:
  濰坊科技學院2019年度思想政治教育專項課題(課題編號:W19SZ70Y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0943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