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近年來隨著高校生源的擴招,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也受到國家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高校也越來越重視對家庭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本文首先介紹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資助體系的現狀,指出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的薄弱問題,從而提出相應的措施,以實現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穩定有序發展,促進高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推動社會的不斷進步。
關鍵詞: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措施
為建立健全國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雖然我國政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也不斷擴大學生的受助面,提高資助金額,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現狀
從相關國家政策來看,我國一直將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教育發展高度重視。高校學生作為未來建設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發揮著主力軍的作用。由此,促進和實現高校教育持續穩定發展,推動中華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離不開高校教育的支持。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高校經營教育朝著大眾化教育發展,大學生生源急劇增多,不僅使得國家教育成本增多,而且也為貧困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我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得到進一步健全,擴大學生受助面,提高資助金額,提高了對貧困學生的資助水平。
二、我國貧困學生資助存在的問題
?。ㄒ唬┵Y助體系的問題
首先,資助主次不分明。當前我國高校資助體系興善寺為“獎、助、貸、勤、補”等形式,其中主要形式為助學貸款。但是在高校實際教學中,申請助學金的學生遠比申請助學貸款的學生人數多。雖然政策強調資助體系的主要部分為助學貸款,但是在實際中存在主次不分明的現象。其次,資助體系中貸款機制不完善。在高校中申請貸款的學生中,普遍認為貸款流程復雜,資金發放時間長以及還款方式單一,而且為了方便工作,貸款期限并沒有將時間放寬。最后,勤工儉學的崗位設置單一,學費減免也形同虛設,學校勤工儉學崗位單一,不能滿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需求,即便在學生手冊中對學費減免有明文規定,但是實際工作中卻沒有真正落實。
(二)貧困生資助資格認定標準模糊,缺乏合理的認定機制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順利實施和開展的前提,就是做好貧困生的認定,確定被資助的對象,其直接影響和推動資助工作的開展。當前高校認定困難學生的資助資格都是依靠《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調查表》,由地方部門提供相關文件和加蓋公章,但是這種紙質證明缺乏權威性和公正性。很多學生為達到“貧困生”的標準,提供具有“虛假”成分的證明材料,以獲得國家或者高校提供的免費資助政策。
其次,在貧困生資助認定過程中,資助資格認定標準制定很容易,但是卻不能保證切實可行。在我國不同地區,例如東部地區與西部地區,人們的工資、收入及消費水平不一樣,所以單一的依靠家庭經濟收入來作為貧困生的標準,這種方式過于片面化。最后,政府沒有制定出相應的行政管理規定,不僅缺乏監督檢查體制,如果學校通過采用走訪調查的方式認定學生資助,這種方式不現實,因此,就很難保證資助證明材料的真實可靠。如若公開家庭情況信息,通過投票等形式來認定,又涉及到學生的隱私??傊?,這些客觀因素都不利于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的開展,無法保證將認定工作落實到每一位申請的學生,而且缺乏一定的手段激勵和推動社會助學的實施與開展。
?。ㄈo償資助帶來的弊端問題
首先,資源錯配,由于貧困生資助資格申請門檻低,部分學生通過各種途徑獲取家庭所在地基層相關部門的蓋章,而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卻因為“自尊心”、“要面子”沒有被認定為貧困生,那么就會導致資源的錯配;其次,滋生不良社會風氣,因為助學金是無償資助,但是資助細則不明確,往往導致資助方法的簡單粗暴,在高校個別班級中,就會因為由教師或者班干部直接指定受助學生過程中收取相關費用;最后,因為社會信用體系的缺位和相應法律的缺失,導致學生畢業后故意逃避學校和銀行的催款,出現違約現象。
?。ㄋ模ω毨W生缺乏思想教育,出現“雙困”問題
在貧困生資助體系建設中,對貧困生的資助不僅是物質上的,而且還包括教育和心理上的跟蹤幫扶,但是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這一環節較為薄弱甚至缺失。很多高校的自主工作人員由輔導員擔任,輔導員日常忙于各種常務工作,雖然未完成自主事務,卻疏忽對貧困學生思想教育和心理的健康教育,沒有將“助困與育人”的觀念落實到位,更無法保障為貧困生提供物質資助、思政教育和心理引導為一體的服務。
?。ㄎ澹┵Y助來源較單一
首先,高校貧困生資助來源狹窄?!爸ь惇剬W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緩繳、學費減免”等資助形式所需的經費,多是來自國家財政撥款或者學校自籌,社會其他團體、機構、企業參與少,因此,應積極組織和鼓勵這些單位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資助。其次,無償資助比例高,導致學生形成依賴思想,忽視了自強自立精神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如此,貧困生資助工作停留于表面,并沒有實現最終育人的目標。最后,高校雖然設置助學崗位,但是因為數目有限,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學生的實際需求。且學校組學崗位多為后勤崗位,不利于學生專業特長的發揮。很多學生到校外找兼職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但是在校外工作存在安全隱患,由于盲目相信他人,缺乏社會經驗,人身財產安全受到威脅。
三、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應對措施
基于上述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存在的問題,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不斷完善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建設和發展。
(一)健全和完善貧困生認定體系
首先,對貧困生資料庫動態信息強化管理。新生入學后,根據上交的家庭情況調查表和相關證明資料,對新生貧困學生信息建立信息檔案,充分利用新生軍訓的時間,通過走訪宿舍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甚至有必要實地走訪核實申報材料的真實性。 其次,啟用權重系數,在貧困資助認定體系中,如若基本情況類似,那么貧困地區的學生權重更高,在家庭基本情況中,孤兒、單親、軍烈屬、殘疾等情況的學生權重高。利用計算機信息系統構建網絡資助系統平臺,降低資格認定的成本,提高認定調研的準確性。
再就是,建立學生個人信息動態系統,通過學生的出勤、比賽及獲獎等即使是跟蹤了解學生的狀況,因為學生家庭情況的變化,將影響到貧困生信息的準確性,所以為了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強化對貧困生資料庫動態信息的管理。學??梢愿鶕W生的證明材料、校園一卡通消費情況、抽樣檢查等方法,及時掌握學生的信息,做到每個學期對貧困生的維護管理。結合學生日常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確保貧困生信息的準確性。及時對情況改善,或者雖貧困卻不思進取的學生進行調整,將資助名額給更需要幫助的學生,以期實現資助資金的最大效用。
最后,加強監督體制,增強認定的時效性。在高校貧困生資助中,許多不法機構會向大學生出售低保證、殘疾證等虛假證明,導致補助資金無法流入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手中。對此,應加強高校監督體制,增強認定的時效性。學校通過建立學生組織來監督,以提高政府與學校資助金的利用率。
?。ǘ┙⒔∪诠ぶ鷮W制度
高校積極拓展校內或校外的助學崗位,由勞務型向專業型和知識型轉變,以具有創造性和實踐性的工作激發和培養學生,從單一的助人向助困與人發展,構建物質資助,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導的多元化模式。讓學生在勞動中發現自身的價值,由受助向自助轉變。有條件的高校可以鼓勵在校大學生自主創業,設立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平臺支持。此外,學校還可以積極聯系外勤工助學崗位,在保證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不斷豐富學生的勤工助學崗位資源。
(三)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不斷完善信用體系
為大學生建立誠信檔案,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從而逐漸形成社會誠信評價體系。通過提高學生誠信度,降低貸款違約率,來減少銀行的風險和顧慮,保障資助一方的權益。同時,相關單位還應當簡化貸款流程和資料。在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很多困難學生之所以不愿意貸款,多是因為貸款程序繁雜,需要準備大量的貸款資料,因此簡化流程將有助于提高助學貸的成效。
?。ㄋ模┘訌妼ω毨硐胄拍詈托睦斫】档慕逃?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除了資金資助外,還應當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的開展思想教育和心理輔導,引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責任意識,鼓勵他們參與到社會公益活動中,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通過談心、講座及討論會等形式,對受助學生加強心理輔導。
(五)拓寬資助金的來源
為獲得更多社會力量的幫助,政府相關部門應積極引導和鼓勵更多的個人和企業參與到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除了傳統的募捐方法外,高校應當不斷提高辦學質量和影響力,以獲得更多的社會支持,爭取得到更多團體、企業、個人的資助。
?。⑶诠ぶ鷮W作為貧困生資助的重要手段,并積極發揮獎學金的主導作用
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中,勤工儉學受到政府和學校的大力倡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勞動獲得生活與學習所需的費用,同時在勤工崗位上得到鍛煉。不過,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將精力和時間放在兼職工作中,由此影響到學習。所以一定發揮獎學金的導向作用,提高獎學金的資助力度,例如設立貧困生專項獎學金,在政策上適當的傾斜,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減輕他們的經濟壓力。
四、總結
在國家發展和社會主義事業建設中,大學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為培養高水平人才,國家、社會及高校三方積極配合,不斷健全貧困生資助政策,提高資助金的效用。本文通過分析當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體系的現狀,根據其存在的問題從多個方面提出具體的措施,以構建科學合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為貧困生解決資金憂慮,保障順利的接受教育。
[參考文獻]
[1]馮瀟祎.《淺析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措施》.《學理論》.2016年第5期.
[2]王樂.《淺談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年第13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289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