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相繼出臺了一系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從根本上保證了每一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完成學業。但隨著高職院校招生人數不斷增加,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數量也在同比上升,如何建立完善的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已成為相關學者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    鍵   詞]  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中圖分類號]  G71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1-0224-02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迅猛發展,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招生人數穩中有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也在同步增長,這就需要相關學者建立起一套科學、縝密、嚴謹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本文對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構建進行分析,希望能夠為相關從業者提供參考意見。
   一、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特點
   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原因一般為孤兒及殘疾人家庭、無穩定收入的單親家庭、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遇自然災害家庭經濟受損等。經濟問題不但造成學生日常生活比較拮據,也給他們心理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有的學生能夠坦然面對,直面生活的慘淡,但有的學生心理承受力較低,無法客觀認識經濟問題,逐漸產生消極價值觀。
   (一)理想信念模糊
   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來自于偏遠、落后的農村地區,他們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希望通過自己的奮斗走出貧困地區,有著強烈的擺脫經濟困境的內驅力。但在社會大環境下,有些意志薄弱的學生容易產生拜金主義觀念,逐步迷失自我,導致理想信念發生模糊。
   (二)缺乏自立、自強精神
   高職院校對國家一系列關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進行了大力宣傳,很多學生打破了傳統被救助的觀念,通過勤工儉學、參加社會實踐、獲得獎助學金等形式解決經濟困難。但也有少數學生過度依賴國家政策,希望得到社會的幫助,這就導致他們缺少自立、自強的精神,主觀上認為國家、社會對他們給予的幫助是理所當然。
   (三)心理承受能力偏弱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甚至出現了心理問題。他們需要承擔過重的經濟負擔,與普通家庭相比,壓力更大,容易出現煩躁情緒產生心理孤獨感。此外,如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上遇到困難,由于沒有可傾訴的對象或宣泄的渠道,往往也會出現心理抑郁。
   (四)綜合素質欠佳
   由于經濟存在嚴重壓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心理、思想等方面與普通學生有較大不同,在學校中不愿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少言寡語,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表現力不強,自卑心理嚴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
   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困難
   高職院校在判斷學生是否為家庭經濟困難時,判定依據為《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與《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其中,第一張表由學生出生地政府蓋章證明,第二張由學生自行填寫。新生剛入校,學校還沒有掌握他們的全部信息,很難依靠地方證明與自行填寫的證明就判定其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即便學校已經將學生的日常消費、家庭收入等情況納入考慮范圍,但判定工作非常復雜,而且工程量較大,很難對每一個經濟困難家庭進行走訪,采集到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所以不能百分百做到認定工作準確無誤。
   (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觀念不健全
   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經濟上的幫助,是目前資助工作的重點內容,隨著社會對人才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內涵建設也顯得尤為重要,這就對學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不能只停留在經濟資助方面,還要在心理資助、學業救助、就業救助等方面加大力度,將資助與全方位育人工作同步進行。
   (三)國家助學金的勵志導向功能出現偏差
   我國創設助學基金對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彰顯出我黨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但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數量龐大,而且資助面比較廣,學生只要滿足“生活簡樸,經濟困難”就能申請資助,所以也出現了一些不利因素。一些得到資助的學生主觀上認為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對國家的好政策并無感恩之心,不但缺失了引導學生自立、自強,鼓勵學生積極進步的功能,對學生心理也沒有產生健康的影響。此外,無償資助標準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高職院校在制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標準方面將其限定為不使用筆記本,不使用高檔手機,不過度消費等,一些學生為了能得到資助就要向標準看齊刻意偽裝自己,這種界定標準是機械的、死板的,給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帶來了嚴重的心理傷害,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
   (四)資助政策和監督機制不夠完善
   隨著高職院校招生規模的擴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基數同步變大,資助政策也逐漸暴露出短板。例如在高職院校的助學金評定中要求標準一致,沒有考慮到不同地區學生間的差異性,扶貧作用反而變小;助學貸款審批環節多,流程復雜,不利于其發揮出資助效果;學生希望通過勤工儉學的方式進行自助,但也局限在文字錄入、收發報紙、打掃衛生等工作,很少有崗位能夠發揮出學生的聰明才智,導致學生的積極性與責任心并不高;地方高校財政收入并不高,對如此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很難實施減免學費等政策;雖然開通綠色通道能夠緩解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經濟壓力,但也容易使他們對此過度依賴。此外,政策要在科學的監督下才能更好地落實,雖然高職院校與教育部門已經開通的投訴電話等監督渠道,但整體反饋機制還不完善,尤其是還沒有建立跟蹤評價制度,沒有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動態信息進行完善。    三、構建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
   (一)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信息管理
   對新入學學生來說,高職院??梢酝ㄟ^多種渠道收集學生的家庭經濟信息,這樣能夠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信息庫,班主任、輔導員要在日常工作中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日常表現,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真實的家庭經濟狀況進行認定。此外,以班級為單位,組建班主任、班委、學生代表為成員的評議領導小組,班主任在評議的過程中要營造公平、公正的氛圍,為后續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真實性創造有利條件。最后,班主任、輔導員、資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學生處工作人員要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實際情況進行有組織、有計劃地走訪,全面落實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動態信息管理工作。
   (二)大力發展助學貸款
   助學貸款一般指國家助學貸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根據我國目前的高職教育實際情況來說,要以國家助學貸款為基礎,全面開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這樣不僅能夠滿足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還能降低教育成本,并能全面實現教育的公平性。助學貸款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了暫時緩解家庭經濟壓力,順利完成學業所支付的提前教育成本,盡管不需要支付利息,但到期是需要償還的,這就要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要比一般學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來提升自己使投資成本最大化。此外,通過助學貸款還能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有效識別。因為真正經濟困難的學生會選擇此種方式,而投機取巧的學生由于申請時需要付出成本,尤其是面子問題,就會選擇放棄。助學貸款能夠滿足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一種較為合理的資助方式,適合在高職院校中廣泛推廣。
   (三)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程資助跟蹤服務制度
   高職院校在每年的特定時間,都要與各學院、學生處、學生資助中心等聯合策劃,召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專題會議,對我國目前的資助政策、勤工助學、獎助學金、助學貸款等進行大力宣傳,并通過多種渠道將辦理流程告知學生。班主任、輔導員要掌握班級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信息庫,打造出“全員覆蓋、全程受助、全面受益”的助困網絡,并及時與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協調與溝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全面的跟蹤服務做到精準幫扶。
   (四)加強誠信教育、立志教育和心理輔導工作
   在高職院校中,可以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社團活動、主題班會等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立志教育與誠信教育,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此外,還要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問題等方面給予高度重視,全面開展心理教育工作,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學校集體活動中,鍛煉學生的交際能力、抗壓能力等,幫助他們克服脆弱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重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面對的困難,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品格。
   (五)轉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觀念和資助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機制在注重對學生進行經濟幫助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貧困問題。高職院校應該在每年新學期開始時,組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員深入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當中,采取多種形式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并且每學期都要召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座談會、開展心理講座等。不僅如此,在資助模式上也要做出改變,要以助學貸款為主要資助方式,將勤工儉學作為輔助方式,通過助學金與獎學金對困難家庭中的優秀學生進行鼓勵,進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問題是一項系統、復雜且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高職院校、社會人士、新聞媒體等多方面參與,通過多方努力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高職院校要重視將育人與資助工作相結合的幫助方式,進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問題。除此之外,還要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開展形式豐富的心理講座,幫助他們融入集體,融入社會,為和諧社會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屈柳玲.論高校貧困學生新的資助政策體系[J].廣西師范學院學報,2008(4).
   [2]張春雨.論我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完善[J].教育與職業,2012(2).
   [3]徐亞軍.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新模式探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編輯 李 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2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