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貧困大學生資助主要是針對一些家庭收入水平不高,無法支持學生正常完成學業,而學生自身上進心強,渴望學習的學生進行資助。貧困大學生資助中建立全員育人機制,符合國家“三全育人”原則。積極開展資助工作,解決大學生經濟困難,解決貧困大學生心理、學業、就業等問題,可以讓資助工作富含“育人”意味,促進學生合理發展。在貧困大學生資助中落實“全員育人”,需各個部門明確自身職責,以科學的渠道、方式,建立育人機制,為學生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 全員育人 貧困大學生 資助 育人機制 收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89
Research on the Work of Subsidizing Poor College Students to Educate People
ZHANG Chenxi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Xinxiang, Henan 453003)
Abstract Poor college students' financial aid is mainly aimed at those students whose family income level is not high enough to support them to complete their studies normally, while students are self-motivated and eager to learn. It is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three-round education" of the state to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all-round education for poor college students. Actively carrying out the financial aid work, solving the economic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solving the psychological, academic and employment problems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can enrich the financial aid work with the meaning of "educating people"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lement "all-staff education" in the aid of po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for each department to clarify its own responsibilities, establish a mechanism of educ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channels and ways, and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Keywords whole staff education; poor college students; support; education mechanism; income
國家重視貧困大學生的身心教育,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式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出,應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關注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需求,將思想價值引入到教育教學中,以教書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等,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機制。[1]在此背景下,對大學生的資助也要落實育人機制,對學生資助的同時,注重關注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自主理念應融入“富國強民”、“培養人才”思想,明確大學生資助的“立德樹人”特點,引導 學生積極學習。
1 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對學生思想素質提高的促進作用
貧困大學生自主育人不僅強調幫助大學生更好學習知識,還重視學生綜合素質、思想水平的提高,因此,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和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具有高度相關性。對貧困大學生綜合教育而言,一方面是對學生的理論性教育,另一方面是對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資助育人屬于后者。
1.1 以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實現高校貧困大學生素質教育
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是通過解決部分學生學習經費缺失問題,從學生的生活問題入手,通過關心學生的生活,以言語和行動溫暖學生,來實現“立德樹人”。大學生資助育人是高校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高校管理、服務工作中“育人”理念的落實體現。
“全員育人”是指讓全體教育人員都參與進來,管理者、教育者、勤務人員等,都將“育人”作為工作第一理念。[2]國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對大學教學“育人”的理念明確規定,要求建立以管理、服務、教書為一體的“全員育人”理念,堅持教育和管理的結合,將思想教育融入到各項工作中去,為學生更好的成長奠定基礎。
1.2 以大學生資助育人使素質教育貼近學生生活
傳統思想教育具有單一性,學生對思想教育積極性的不高,而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魅力。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主要體現在通過幫助學生,傳遞正能量,溫暖學生、拉近和學生的距離,在關心和引導中,資助教師積極宣傳我黨的理念,解讀黨的方針政策,和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及時互動交流,讓其接受捐助,幫助其解決生活問題和學習問題。資助育人主要通過對資助政策宣傳、組織、解讀等,讓經濟困難大學生體驗并接受捐助,實現心靈互動,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問題。[3]大學生資助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作,其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和國家的關心,由衷的產生幸福感,讓經濟困難的想大學生樹立“刻苦學習”、“報效祖國”、“造福社會”的學習理念,培養該類大學生健全的人格,培養其對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 2 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高校管理缺乏“全員育人”意識,資助未落實
2.1.1 “全員育人”理念認識不足
部分高校資助育人停留在表面,思想認知不足,認為資助育人效果不大,只是單純的發放資金。一些高校雖認識到自主育人的重要性,但是其資助育人具有盲目性,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還有一定缺陷。教育部要求“高等學??傮w上要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比200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但是一些高校接口經費不足,并未落實,一些高校輔導員數量到位,但輔導員專業性素質較差,未落實貧困學生資助相關工作,受客觀因素的影響,輔導員工作未落實。
2.1.2 貧困生界定具有片面性
高校對貧困生標準界定不同意,常以“貧困線”判斷。但不同地區貧困線不同,而高校貧困大學生來自不同區域,獲取的資助也就不同, 一些學生為獲取學校資助,還存在資料造價現象。一些高校還設置“學生干部優先評選資助資格”之類標準,限制學生獲取資助。還有的為激勵學生感恩,要求學生獲取一定“積分”后,才能獲取資助評選資格,嚴重影響大學生資助實效性。
2.1.3 高校忽視學生綜合素質提高
貧困大學生是高等教育重要組成,提高其綜合素質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教育整體素質。貧困大學生在心理、思想上具有自身特點,高校未重視貧困大學生特殊性的,實際資助育人中未落實人文關懷,資助教師和大學生隔閡較大,為考慮貧困大學生的發展,其在資助中容易滋生自卑情緒,不利于貧困大學生全面發展,也不利于資助育人有效落實。
2.1.4 未給予貧困大學生充分關注
高校忽視不同貧困大學生差異性,一些貧困大學生內心自卑、抑郁、膽怯、浮躁、憤恨等不良情緒較多,還有部分貧困大學生缺乏誠信,不同貧困大學生個體需求差異明顯。而高校未給予貧困大學生充分關注,高校缺乏有針對性的貧困大學生資助內容,例如,一些學生家庭條件不好,缺乏聲樂、計算機、演講等基礎,進入大學后感覺和別人格格不入,容易產生自卑情緒。教師沒有及時關注,進行疏導疏通,容易使貧困大學生樹立錯誤的價值觀,應深入了解貧困大學生需求,拉近師生關系,改善大學生狀況,增加其自信心。
2.2 貧困大學生自身動力不足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刺激”,大學生發展不是依靠外界力量,更多的是自身內在需求。對大學生資助育人屬于有針對性的社會活動,主要針對貧困大學生開展,和貧困大學生實際需求相聯系。但是,大學生自身常常持悲觀情緒,自身家庭經濟條件導致其總是過多的否定自己,不愿意去嘗試,自身參與活動的人熱情度不高,動力不足。大學生資助育人應注重滿足學生物質需求、精神需求及價值需求。大學生自身需求越強烈,其積極參與各項活動的自覺性就越高。但是,學生的道德層次有較大區別,一些貧困大學生不思進取,常常將“等”、“要”、“靠”掛在嘴邊,自身價值觀錯誤,導致大學生資助育人效果不好。
3 提高大學生資助育人效果的具體對策
3.1 堅持“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
應堅持“以人為本”的中心思想,注重情感在“育人”中的重要價值,將正確、積極的情感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形成堅定的信念,產生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屬重要實踐活動,最終育人效果表現在學生思維覺悟的變化上。一方面,通過對資助育人創新,以家庭體系為基礎,在資助體系建設中,積極融入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另一方面,應建立大學生人才分層培養目標,針對貧困大學生需求及優勢建立引導機制,讓 大學生敢于為理想而奮斗,提高其責任感和自信心,增加使命感。例如的,可以通過積極宣傳貧困大學生的優秀案例,以此激勵其他貧困大學生不斷加強學習,為超越別人而不懈努力,發揮大學生資助育人效果,為學生樹立榜樣,以正確的榜樣為支持,激發學生斗志。此外,資助育人需注重分析學生實際需求,針對學生需求不同給予有針對性的資助,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針對學生家庭所處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按照基本生活標準、學生學習積極性等,制定人性化的資助評選標準,引導學生通過不斷學習獲取更多回報。
3.2 強化“全員育人”,健全資助育人機制
這里的“全員育人”主要是實施全過程、全方位、全員性資助育人,建立協同育人機制,促進大學生資助育人合理發展。
資助育人是高校教育中重要內容,要求政府、高校、家庭多方面積極配合,做好協調溝通,實現資助育人最佳效果。(1)在政府方面,政府應起到統籌規劃、引導資助育人落實的作用,政府通過資助資金科學分配,積極引導高校參與到大學生資助工作中去。在經費設置及資助質量監督上,建立激勵體系,由資助質量監督部門提供高校經費實際配比數據,了解高校發展現狀,并由質量監督工作,激勵高校將資助育人落實到實際中去,對落實效果突出的,給予表揚及政策支持,對落實效果不理想的,適當減少其經費。(2)高校方面,應加強對大學生資助育人的宣傳,讓社會對資助育人有更全面的認知,獲得社會認可和資金資助,資助育人工作受到大眾支持。(3)貧困大學生家庭應加強和高校管理部門的溝通交流,配合高校開展大學生資助育人,自覺承擔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責任。
通過政府、高校和家庭三方配合,可以充分落實“全員育人”機制,發揮資助育人最大化價值,為貧困大學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3 建立資助品牌文化,完善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體系
首先,需建立貧困大學生社團組織,落實“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貧困大學生站到一起,了解貧困大學生需求,給予學生更多幫助。采取貧困大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積極舉辦多種活動,讓貧困大學生感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學生的、教師之間的人文關懷,對社會充滿希望。應以多種活動載體感染學生,熏陶學生的心靈,為學生打造良好的“精神解困”分為,落實感恩價值觀。此外,應積極引導貧困大學生多參與到社會公益中去,強化自強、自尊等意識,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致力于追求新知,發展自我自覺。
其次,應貧困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儉學崗位,照顧到貧困大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通過勞動獲取報酬。要盡快落實貧困大學生資助育人,從解決貧困大學生物質生活問題切入,首先解決的是學生學費和生活費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勤工儉學的崗位,培養學生對崗位的適應能力,使其可以在畢業之后從容應對不同工作內容,提高學生自身競爭力。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學生資助育人是全員育人重要體現,在全員育人背景下開展大學生資助育人可以幫助貧困大學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資助育人不單單是物質金錢的給予,更多是通過資助,向貧困大學生傳遞情感,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實現自身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立寧,李昱穎.全員育人視野下關于教育管理實踐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7(27):100-101.
[2] 佚名.“精準資助”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8(11):40-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19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