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與創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通過對現階段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現狀開展分析,明確其工作中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培養互聯網思維意識,加強資助育人工作隊伍建設、建立有效評定機制、構建全方位資助育人平臺等提高工作效率與質量的對策,為關注這一類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互聯時代;高校;資助育人
  隨著時代進步,社會經濟水平提升,我國教育領域得到了良好發展,同時對高校資助育人教育提出新要求。在“互聯網+”背景下,給其資助育人工作提供新機遇,推動其工作方法創新。因此,高校應該牢牢把握這一機會,借助大數據的優勢,構建多元資助育人平臺,進而可從根本上提高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質量。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
  (一)資助育人工作隊伍有待完善
  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之所以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其中有大部分原因是資助工作人員配置方面存在著不合理之處,難以在整體上提升隊伍的綜合素質,無法滿足現階段國家對育人功能提升的要求。而且教育部門已經規定,應該依照學生規模1:2500比例配備專職資助工作人員。但從當前高校資助工作人員來看,專職人員比較少,不僅增加了輔導員的工作量,而且不利于資助工作的深入開展。另外,相關工作人員缺乏創新意識,工作能力有限,整體工作效率與質量低,嚴重阻礙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長期、有效開展。
 ?。ǘ┴毨J定機制不完善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是最關鍵的環節,與整體工作效果息息相關。但當前的認定機制不完善,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難以保證認定的科學性、合理性。高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不同地區對家庭經濟困難的認定標準也存在著差異性,很多地區的官方認定精確性低,這就給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加大了難度。同時,在實際認定中,不僅需要相關證明,而且還需要班級投票的方式進行評定。對于新生而言,學生之間接觸時間短,了解還不夠深入,難以確保評選結果的科學性,使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著較大困難。
  (三)育人功能不突出
  在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中,過于重視對貧困生的資助,而忽視了育人的重要性,不利于實現預期的工作目標。主要是因為高校缺乏對資助體系功能的正確認識,未了解資助育人功能的重要性,雖然能夠為貧困學生提供物質幫助,但由于育人功能不突出,所以限制了學生綜合能力發展,未充分發揮各類助學金、獎學金促進學生全面成才的作用。
  二、“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轉型與創新
  (一)培養互聯網思維意識,引領工作隊伍新發方向
  互利網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ヂ摼W具有多種思維。如,大數據思維、迭代思維、用戶思維等、跨界思維等。為了促使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與時俱進,滿足時代發展需求。需要對互聯網技術進行充分的運用,主動進行自我反思和機制創新,引領資助育人工作隊伍新方向。第一,充分運用大數據思維,對以往工作中的盲點進行審視,及時修補漏洞。同時,還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意識,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與“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在信息時代下,還需要對大量數據價值進行挖掘,有針對性的進行育人策略調整。第二,資助育人工作人員還需要具備用戶思維,這就需要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不僅要學習互聯網相關知識,而且還需要熟練掌握現代信息網絡的應用技能,以便及時且全面的了解貧困生現實狀況,提高工作質量。
  (二)建立科學的貧困生評定機制
  在新時期,高校應該對以往評定機制不足的地方進行反思,并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借助互聯網信息整合的數據化特點,對以往貧困生評定機制進行完善,以便為資助教育工作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第一,在貧困生評定機制建立健全中,應該依靠大數據記錄、追蹤技術,開展高校貧困生電子檔案庫工作,并且應該確保其信息真實性和全面性。同時,學生的個人信息也是必不可少的。為了保證其信息是真實有效的,還需要對搜集和整合的數據信息進行合理的評定。另外,應該依托強大的互聯網技術,建立有效的跟蹤機制,通過對受助學生在校情況進行跟蹤,可以對貧困生電子檔案數庫進行及時的調整,實現動態管理,不僅在整體上提高了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質量,而且還有利于達到精準資助的目的。
  (三)搭建全方位資助育人平臺
  基于互聯網高校資助育人的工作,為資助與育人相結合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為了全面提升資助育人工作質量,應該搭建全方位資助育人平臺,加強網絡教育,將育人功能作用發揮到最大。例如,在工作開展中,可以通過教師微信進行文化交流。再如,還可以借助高校輿論平臺宣揚真理,在資助教育平臺全方位運行中,會對貧困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與此同時,在資助與育人融合基礎上,需要重點進行誠信感恩教育,這就需要依托校園網、微信等開展感恩教育。為了促進貧困生身心健康發展,還需要在網上定期開展心理問卷調查,以便對其思想進行端正,促進貧困生多元化能力素養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資助育人工作是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為其工作提供了新機遇。因此,為了從根本上提高工作質量,不僅要搭建全方位資助育人平臺,樹立互聯網思維意識,引領工作隊伍新發方向,而且還要建立科學的貧困生評定機制,以便提升資助的精準性,實現資助育人工作創新。
  參考文獻
  [1] 徐安安.“互聯網+”背景下地方師范類院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反思與創新[J].教師教育論壇,2016,29(11):21-24.
  [2] 蔡穎,許志敏,鐘慧娜.互聯網思維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實現機制與路徑選擇[J].煤炭高等教育,2016,34(01):59-63.
  基金項目:文章為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2017年教育教學研究基金項目《“互聯網+”背景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體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YJY/2017B20。
  作者簡介:姚芹(1986.12- ),女,漢族,江蘇徐州人,思政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信息管理;申捷(1984.09- ),女,漢族,江蘇泰興人,思政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4/view-1492645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