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的發展路徑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高職院校預孵化系統實踐已趨于成熟,該系統在促進校園創業團隊快速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增長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義。但是構建創業預孵化系統卻并不容易,由于其本身屬性導致其客觀上的復雜性。因此高職院校在建立預孵化系統的過程中,要依靠和整合學校各項資源,發揮學校的技術優勢和場地優勢,助推學生創業與企業成長。
關鍵詞:預孵化系統;高職院校;創業
職業院校的主要職責除了培養社會所需的合格人才,還肩負著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促進高等教育改革的重任。而大學生自主創業正是遵循規律的行為,職業院校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預孵化系統正是符合這種規律的產物,在預孵化內的創業項目,依靠學校整合各方資源,提供活動場所與技術支持,大幅提升了項目的成功率。但是構建創業預孵化系統卻并不容易,由于其本身屬性導致其客觀上的復雜性,首先在于涉及的主體眾多,主體之間的支持方式各不相同,其次預孵化并不是單獨校內就足以完成的,還有很多外部環境的限制與作用。再次存在隨機和變動性因素,最后受至于國家宏觀政策的影響。由此可見構建合理的預孵化系統需要考慮多方因素。
一、高職院校建立創業預孵化系統的意義
預孵化(Pre——incubation)是一種新興的創業支持系統,能夠降低市場風險并在進入企業孵化器之前檢測創業項目市場可行性的系統。創業預孵化系統幫助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進一步發展,同時還能夠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制定有效的政策促進預孵化系統參與者之間的有效協同,提高創業項目走上市場的成功概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提升預孵化項目成功率
由于初創企業面臨的市場風險較大,同時還面對獲取信息不完整,退出機制不完全等不利因素,導致很多投資商考慮風險因素而選擇放棄初創公司。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這個系統正是檢測初創企業進入市場的風險性,同時為初創企業提供條件支持。系統性的改善初創企業面臨的各種負面影響,形成長效的“培育+投資”預孵化機制,提升初創企業走向市場的成功概率。
(2)推動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發展
高職院校作為創業預孵化的重要實踐基地,在幫助創業項目成長的同時,需要提供技術、服務等多方面的支持,在這個過程中,需要高校不斷提升自身的教育和服務水平,幫助創業項目更好的發展。這種雙向互動的過程,也就間接推動了我國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尤其是近年,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提升創業教育水平也已經是各大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創業預孵化系統越來越突顯出它的作用。
二、高職院校預孵化系統存在的問題
創業預孵化系統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是知名的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卻很少,這從側面說明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還存有不足之處,而尋找問題,是突破改進預孵化系統發展瓶頸的必然前提。
1.定位不清晰。高職院校已經認識到創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響應國家政策出臺了相關文件加以鼓勵,但是在具體培養中仍然有傳統的培養模式的認知慣性,重視技能教育,忽視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而這直接導致在創業孵化方面忽略了學校自身特點,只注重經濟效益和創業成功率,在選擇孵化項目上也是如此,對于科技含量高,孵化難度大的項目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入駐的項目技術含量低,涉及高科技領域的較少,而這也違背了培養和提高我校學生創業能力的初衷。
2.配套設施不健全。一方面是資金和師資投入不足,尤其是在創業教育方面的師資投入欠缺。導致高職教育培養的人才也就出現了缺少生涯適應力和綜合素質,只是具有狹窄的專業技能,在創新創業方面存在缺失,企業滿意度低,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堪憂的情況。另外社會企業等相關資源還未整合到創業教育環節中,學生缺少實踐平臺和機會,造成理論無法聯系實踐,創業效果堪憂。
3.創業氛圍缺失。高職院校還受傳統培養觀念的影響,強調規范和服從,培養學生安于現狀,缺少創造力。學校營造創新創業文化氛圍動力不足。沒有積極倡導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創新文化。在社會倡導創新創業的大勢之下,學校亟待樹立崇尚創新、創業致富的價值導向,大力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創客文化。
三、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的發展路徑
面對當前存在的問題,高職院校要按照國家倡導的“學校主體、政府扶持、行業指導、企業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改進學校創業預孵化系統,整合區域創新創業資源。以校內創客空間、創業園、創新創業實驗室與校外校企、校校、校地、國際合作共建創新創業實踐基地。
1.實踐先導,重構創業平臺
高職院校創業預孵化系統要強調實戰為主,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整合學校各類資源,建立創業預孵化系統實戰區,為學生提供人力、資金、技術等各類支持。同時加強校外合作,為校內孵化較好的企業,提供校外孵化機會。學校還要鼓勵和支持比較成熟的優秀創新創業項目人駐,積極開展創新創業現場教學,通過“產、學、研”相結合的途徑,創立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開辟創新創業實習實訓基地,與政府部門及企事業單位合作,開展大學生創業實習實訓活動,并設立創新創業扶持資金,實現創業活動從校內教育到社會實戰的有效對接。
2.提升指導服務能力,幫助學生成果轉化
提升孵化系統的服務功能,組建專業導師團隊,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創業輔導,并聘請專業的校外導師團隊,助力學生創業項目孵化。此外還要著力為創業學生提供法律、財務、人力資源、市場營銷等方面的綜合性服務和培訓。開設包括創業孵化基地管委會、校內企業產權交易所、校園獵頭公司等在內的服務性機構,服務學生創業項目。鼓勵師生共創項目,幫助師生專業成果轉化,并進行定期評估考核,給予各類獎勵措施。
3.營造創業氛圍,培養創業精神
一方面將創新創業文化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拓展創業教育第二課堂活動,將二課堂變為創業宣傳主戰場之一,激發學生創業激情。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創業大賽,熟悉創業流程,提升創業意識和能力。另一方面,搭建大學生創業交流平臺,圍繞學生創業需求,大力推進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的建立。通過舉辦創業競賽,創業明星企業評選等活動加強合作和聯系,打造大學生創業區域示范。
[參考文獻]
[1]姚曉芳,胡艷梅.國外創業“預孵化”運作及效果評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09,32卷第17期
[2]金碧華.大學生創業孵化園發展策略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02,32卷第3期
[3]蘭花,楊宏樓.高校大學生創業園建設現狀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10)
[4]張涵.創業孵化生態系統的網絡演化及合作績效研究[D].天津大學,20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929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