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可行性評價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創業孵化基地也可以叫做企業孵化器,發源于美國,伴隨著新技術產業革命而產生。廣義的創業孵化基地是一個科技——工業的綜合體,它既包括以研發為主的科學園,也包括以產業化為主的科技工業園。創業孵化基地是一種介于市場與企業之間的新型社會經濟組織,它通過為企業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和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降低創業企業的成本和風險,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加快企業的創業速度。本文所研究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指依托高校設立的大學科技園、軟件園、產業園、創業園(街)等,為大學生實踐實訓、創業模擬、創業孵化等提供場地、資金、培訓等支持并取得顯著成效的綜合服務平臺。
關鍵詞 創業孵化基地 大學生創業 評價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運行模式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是高校培育和提升大學生創業勝任力的實踐平臺,是高校實施創業教育的重要載體。隨著高校創業教育的廣泛推行和深入推進,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建設成為決定創業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
1.1組織機構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的組織機構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孵化基地管理委員會。這是基地的決策指導機構,由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有關部門的負責人組成,受托管理孵化基地的日常有序的運行。二是孵化基地專家評審委員會,負責對入駐企業和項目進行評審。三是非贏利性的科技服務機構。下設項目部、指導部、服務部等基礎部門,為入孵企業提供咨詢、指導和服務。
1.2評選項目
創業孵化基地通過一定方式方法篩選和評審創業項目,對項目的可行性要求較高。從項目所屬行業、發展前景、所需人員,以及創業者的能力、團隊分工、實踐經驗等方面進行篩選和評選。評選項目時組織專職的隊伍,制定嚴格的標準,設立嚴謹的程序,評選出優質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相應的條件支持。
1.3提供條件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主要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場地、資金、政策、培訓、綜合服務等方面的條件支持。場地支持有共享式辦公場地、共享會議室和洽談室、創業會所VIP資格等;資金支持包括初創基金、水電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和貼息貸款等多方面的支持;為創業者提供創業政策咨詢,包括國家和地方的創新創業相關政策;培訓包括各種法律、財政、現代企業管理等專業知識講座;綜合服務包括項目推介、市場論證、市場拓展、成果展示、專家指導、通訊特流等服務。
2大學生創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的創業優勢很多,包括很強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有比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對互聯網技術與電子商務流程等方面非常熟悉,對發展和應用新技術有強烈的興趣與愿望等等。創業孵化基地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許多強有力的支持,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多有利條件,然而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卻依然不高。究其原因,筆者認為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可行性評估中,在項目選擇、項目評審、項目實踐三個環節中存在一些問題。
2.1項目選擇
許多大學生創業失敗源于沒有找到有發展前景的項目。創業中最難,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是項目選擇。根據調查統計,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僅憑想象和熱情去創業,他們對創業項目運作規律認識不足,對創業項目的可行性思考不夠,在并不十分了解創業項目的情況下就輕率決定、匆忙上馬,這容易導致失敗。另外,在選擇項目時大學生既沒有將自己的興趣特長、團隊能力、資源儲備、技術優勢以及當地環境、政策支持等因素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考慮,也沒有對市場行情和市場前景進行充分調研論證。所以許多大學生在選擇項目時,根本就沒有對項目的發展前景有深入細致的了解。
項目運行缺乏周密的計劃。大學生創業者們選擇到好的創業項目,但卻因為一些原因而放棄。一方面是由于創業者的抗挫折能力較弱,顧慮太多,所以在創業中一遇到困難就選擇放棄。另一方面是因為沒有制定詳細周密的計劃。在項目運行的過程中總會有困難和挑戰,雖然這些無法預期,但是制定計劃可以幫助創業者們更好地預知和應對這些困難和挑戰。
2.2項目評審
項目評審片面化。大學生孵化基地的創業項目的評審,由相關管理部門組織評審專家,經過初審、復審等環節,對創業項目的可行性進行評審。初審內容包括創業人員的身份及學歷等信息、入駐申請表、項目計劃書、項目可行性論證報告;復審內容包括項目申請人對創業項目的陳述、以及回答評審專家提出的有關問題。這兩個環節的評審主要是通過創業者的文字和語言來進行,評審大多采用專家量表打分法進行,這種評價方式和評價過程具有機械性、單一性和片面性。
項目評審專家專業性弱。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評價主體僅有評審專家,而評審專家的人員組成存在一些不足,如專業教師參與率低、企業家參與率低等問題。同時專家并不一定具備創業的實踐經驗,而專家們對項目評價結果受自身的知識儲備、工作經驗和個人偏好影響很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有效評估。
2.3項目實踐
創業團隊分工協作弱。從創業團隊的形成過程可以發現,創業團隊成員之間是高度相互依賴的,不僅表現在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能的互補性,而且在成員分工協作的職能上也是高度相互依賴。一個成員工作的開展往往離不開其他成員的協作,然而由于大學生創業者本身就是一個學習者,在創業的過程中往往還不能獨擋一面。另外創業初期,每個創業者的具體分工又不能很明確,往往一人要分管幾項。所以在分工協作上存在著崗位不清,職責模糊等問題。
創業能力缺乏實踐性。一是由于高校創業教育理論環節與實踐環節的對接不順暢,實踐教育方法單一,課堂創新創業理論教學重灌輸輕引導,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實踐性強的教學方式運用不多。二是由于創業實訓教學缺乏平臺,模擬創業實驗實訓不足,創業項目評價、選擇、孵化等實踐教學內容缺乏,學生得不到應有的創業實踐鍛煉。三是由于創業實踐導師團隊建設不到位,指導教師大都缺乏創業實踐經驗,在創業項目的選擇和運作方面,對學生的指導和幫助有限。因此參與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者們的創業能力缺乏實踐性,這在一定程序上影響著大學生創業企業的發展。 3基于創業孵化基地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可行性評價遵循6P原則
為了更好地發揮創業孵化基地的作用,幫助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以及提升大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因此,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可行性評價中需遵循6P原則。
3.1項目選擇遵循前景性原則
為了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以及促進大學生創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選擇上要注重項目未來發展的前景性。為了能讓項目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更有發展潛力,在選擇創業項目時需要評估項目所涉及的行業和市場,開展有效的項目調研,包括市場定位、市場結構、市場規模、市場增長率和成本結構等。重要的是在考察項目過程中,不僅要明確創業企業的業務及發展背景,考察項目的創新性,更要注重項目的行業特性及發展前景,這樣才能在企業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積極應將困難和挑戰,把企業創辦成可持續發展的企業。
3.2創業活動遵循計劃性原則
目標是成功的關鍵,但如若沒有具體行動,目標只能是空談。因此,創業項目在確定了總目標和階段性目標之后,就需要制定周密的創業計劃來實現這些目標。創業計劃是在對創業目標進行具體分解的基礎上,以團隊為整體來考慮的計劃,創業計劃確定了在不同的創業階段需要完成的階段性任務,通過逐步實現這些階段性目標來最終實現創業目標。創業項目需要有一個把產品和服務推向市場的完整、具體、操作性強的計劃書,該計劃書不僅要有完整的項目描述、市場分析、管理組織、營銷策略、財務計劃、風險控制等,還需要有良好的經濟與社會效益預期,能夠根據前期的市場調研、實驗實踐等環節,制定長期、中期及短期計劃,并且能夠預計創業項目在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對策。
3.3項目評審遵循表現性原則
孵化基地的創業項目評審是為了選拔中更有能力、更有發展潛力的創業者。根據大學生創業成功的影響因素,包括其知識、能力、態度等方面的創業者特征,對創業成功具有重大影響。在傳統的量表打分評審方法中,評審比較單一片面。為此應該根據大學生創業者的一系列表現,真正評審出最有優勢的大學生創業者。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考核,考核創業者的理論知識、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考核學生語言表達、問題處理的表現能力,在實際表現中來考核創業者的各方面能力。
3.4評審專家遵循專業性原則
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成產了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開展基地的運行管理、項目入駐、項目評審等相關工作。然而,創業項目評審不是一般的行政管理人員,或者相關的思政教師、輔導員就能夠勝任的。大學生創辦企業還包括經濟、法律、營銷、財務等相關方面的專業性指導,這些專業性的評審可以幫助大學生創業者更好地應對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能夠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有利效的、專業性強的意見和建議。因此,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遴選評審專家需要遵循專業性原則,更好地發揮專業教師在大學生創業中的推動作用。
3.5創業團隊遵循崗位性原則
企業的發展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對于剛創辦的企業更是如此。大學生個人在企業上有年輕、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行事不受經驗束縛、強烈的創新意識等優秀。但是他們在專業知識、經驗、時間、精力、資金等方面的限制,使得他們又很難以個人的力量去進行創業直至獲得創業的成功。因此,創業需要一個強大的團隊,團隊里的每一個成員能夠在各自擅長的崗位,發揮各自的能力,形成一個有效的集體,推動創業企業的發展。由于大學生創業團隊往往是團隊組織者利用個人關系網組建的,大多成員在組隊前就彼此熟悉,因此,比較容易互相融合和信任,也不存在個人生存壓力。不易相互猜忌,組織結構比較穩定。所以為了創業企業的發展,創業團隊的人職匹配可以使得企業所需的每一個崗位都有能夠勝任的個體,并且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自己的成績。
3.6創業能力遵循實踐性原則
大學生創業不能光靠激情,創業想法要變成現實,需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大學生創業者的能力。而影響大學生創業的能力有很多,有些是顯性的,可以通過特定情境和實際經驗顯示出來,而有一些是隱性的,潛藏在大學生創業者的日常行為或者思想中。然而不管是顯性的還是隱性的能力,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歷練才能發揮該項能力的相關作用。根據相關研究,大學生創業能力包括創業意識與創造能力、機會識別與開發能力、組織領導與管理能力、風險感知與決策能力、人際關系與溝通能力、知識儲備與創新能力、挫折承受與控制能力等為了促進大學生創業能力的發展,高校在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時要遵循實踐性原則,提供創業實踐實訓平臺,將創業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更好地結合起來,使大學生真正具備創辦企業所需的各方面能力。
作者簡介:嚴秀娟(1984.12-),女,漢,江西上饒人,江西青年職業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管理。
參考文獻
[1] 張浩玲,鄧立治.大學生創業能力調查測評及提升研究——以北京市學院路周邊高校為例[J].中國商論,2018(31):179.
[2] 干甜.高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運行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基于江西省部分高校問卷調查[D].江西師范大學,2018: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9262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