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家紡業電子商務的面紗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王震
自從2010年11月11日淘寶商城單日交易額突破 9.36 億元以來,家紡業當日銷售突破千萬的有 2 家品牌,于是在線下零售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眾多家紡商家忽然意識到原來還有電子商務這片藍海等待開發。
2011年,出于眾所周知的原因,線下的品牌紛紛上馬電子商務,包括羅萊、富安娜、夢潔等一線品牌。同樣出于對電子商務未來的期待,今年以來風投們就沒有停止過對電子商務企業的投資,動輒都是千萬級以上的美金注資,以優雅100為代表。其他行業也紛紛進軍電子商務,以致于現在從門戶網站,到線下的報媒、公交廣告、電視媒介廣告,清一色都是電商類企業,你方唱罷我登場。廣告媒介的費用也一路高揚,其中的泡沫已不亞于當前中國的樓市。
已經被神化了的電子商務,難道真的像某網站的代言人成天在電視上叫嚷的那樣:“這是一個神奇的網站……”?
去年在美國納斯達克風光上市的麥考林和當當的一季度財報打擊著投資者脆弱的神經,麥考林第一季度凈營收為 4 810 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 4 930 萬美元下滑 2.4%;凈虧損為 390 萬美元,比去年同期的凈虧損 150 萬美元增長 153.0%。當當營收為 1.05 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53.4%;第一季度凈利潤為 50 萬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203.6%,令人擔憂的是營收成本大幅上漲。一個虧損,一個略贏,財報公布當日,當當的股價首次跌破發行價。
于是,終于明白當下如火如荼的電子商務蘊含著所有人都不敢面對的問題:持續、正常的盈利能力。
電子商務終究是一種渠道,是線下銷售行為的另一種表達。如果把一般人認為的百貨公司業態和電子商務做一下成本比較,不難看出二者的實質區別。
百貨公司一般收 25% ~ 30% 的扣點;電子商務一般要投 25% ~ 30% 的廣告,目的是一樣的,吸引人流。百貨公司要承擔開店的裝修費用及進場費用;電子商務要承擔網站的建立及定期維護升級的費用,電商略占優勢;雙方都要投入相似的人力成本,只不過電商只要開一家店,而百貨開一家增加一家的人力,電商依然略占優勢。
在電商略占優勢的廣告投放,是因為所投的廣告成本既吸引了人流,也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但前提是需要對路,否則也是白投,可以大膽地預測目前粗暴四處投放廣告的電商,未來的一年內至少消失一半。據深圳有關部門的統計資料,今年一季度,深圳的電商企業已經關掉了逾 50 家,或許這只是個前奏。
電商真正和實體相比,巨大的優勢理論上在于店鋪空間的無限,營業時間的無限,經營地域的無限。但是也得在每一寸地方精細管理,方能成就一番不凡的業績。千萬別以為網站一開,生意自然上門,要知道網站不是神,只是一堆代碼堆積而成的。那些認為電子商務將取代實體銷售的人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就算這一天的到來,操作電商的人也一定是有實體銷售經驗的人員。實體銷售互相競爭數十年的結果是在實體銷售領域積累了卓有成效的銷售方法論,這豈是數年來電商所能輕易超越的?而且仔細研究當下所有電商有效的銷售方法與技巧,無論是思路還是操作細節,無不可以從線下的銷售經驗找到答案。
電子商務是透明的,只要你愿意研究,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被觀察的,軟件真實地記錄了電商及消費者的所有行動。只是要記?。荷系蹮o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買的都是他需要的價美物廉的商品,只要滿意他就會重復來。
當所有的喧囂都歸于平靜時,人們才會意識到今天的電商們都應該好好向實體學習,踏實地堅守自己的營業規則,理性地逐步成長,進入一個良性循環?;蛟S成長得比別人慢了一點,但是也許離死亡也比別人遠了一點呢?經營從來不是一場短跑,它是一場耐力賽,是一場馬拉松。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63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