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洪家灌區末級渠系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楊 威
摘要 為把黑龍江省西部建成旱澇保收的農業區以及確保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結合泰來縣洪家灌區工程實際情況,對本灌區末級渠系改造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
關鍵詞 灌區;渠系;改造;研究
中圖分類號TV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1)35-0127-02
為了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中發[2008]1號)的要求和根據財政部、水利部《2010年中央財政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的要求,為把我省西部建成旱澇保收的農業區以及確保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結合灌區工程實際情況,確定本灌區末級渠系改造項目。
本次末級渠系改造工程以提高灌溉用水的效率與效益、促進管理改革為核心,以改善灌溉條件、細化量水單元、促進節約用水、減輕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通過工程改造,推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與創新。
1 灌區基本情況
洪家灌區位于泰來縣中部,是一處引綽爾河水的自流灌區。渠首工程地理位置在東經123°10′,北緯47°45′。灌區位于綽爾河下游,行政區劃包括5個鄉鎮的4個行政村,20個自然屯和國營六三農場的5個分場。4個村總人口1.12萬人,勞動力0.56萬人。根據泰來縣洪家灌區初步設計批復文件,確定灌區設計灌溉面積6.0萬畝。
2項目范圍和建設規模
項目區范圍為洪家灌區互助干渠的一支渠~四支渠、獨立斗渠、二分場支渠、老圍子支渠,設計水田灌溉面積1.99萬畝。改造支渠7條,總長18.49km,配套支渠建筑物16座(其中支渠分水閘6座、節制閘5座、橋5座),配套必要的量測水設施。項目總工程量13.81萬m3,其中土方12.87萬m3,砂石方0.49萬m3,混凝土0.45萬m3。
3 項目區農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
項目區田間水利設施大部分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搞農田水利建設時修建的,由于近年來缺乏資金投入,工程配套率低,經過近六十年運行,工程老化失修嚴重,給用水管理帶來很大難度,灌溉水利用率低,水土資源優勢得不到發揮,制約了灌區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灌排渠系布置不盡合理。項目區現有渠道是經當地農民多年建設逐步興建完成的,缺乏統一的規劃設計,個別渠、溝道布置不能符合灌區整體規劃需要。特別是斗、農兩級渠系多由農民隨著逐年擴大水田面積隨意開挖形成,很不規范;
2)灌排渠系年久失修,渠道土方工程標準低,渠系建筑物不配套,現有建筑物老化失修嚴重,水資源浪費嚴重;
3)支渠以下沒有量測水設施,不能準確計量用水量,存在水費分攤不公現象,群眾意見很大,用水糾紛時有發生。
4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1)洪家灌區經過泰來縣政府多方籌集資金以及群眾投工投勞進行了建設,雖然灌區骨干工程標準有所提高,但末級渠系因為缺乏資金投入,遠遠落后于骨干工程建設,造成了灌區水土資源的極大浪費。根據目前的投資形勢,積極爭取資金對末級渠系進行改造,使田間渠系布置更趨于合理,實現建筑物配套,增設支渠以下量測水設施,從而使灌區效益得到更好的發揮;
2)實施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工程建設,可以使田間工程狀況進一步改善,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利于實現節水灌溉,真正實現減輕農民負擔、促進農業發展和真正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產增收;
3)項目區已實行用水戶協會管理,末級渠系改造不僅從經濟上支持了支渠以下的工程建設和管理,而且會調動用水戶協會在建設和管理中的積極性,促進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科學管理,進一步推動節水灌溉,保證水費收繳到位;
4)21世紀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也面臨著人口增加對糧食等農產品需求的巨大壓力,以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農產品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嚴峻形勢,為把我省西部建設成為旱澇保收的農業區,同時確保糧食安全和增加農民收入,配合洪家灌區的實際,對灌區進行末級渠系改造十分必要。
5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洪家灌區骨干工程逐步得到了配套建設,灌區現有渠首工程完好,骨干渠系基本成形,現有總干渠1條,長12.126km;分干渠4條,長28.4km;支渠11條,長34.42km,骨干灌排水溝道上各類建筑物60座。灌區骨干工程的配套建設為進行灌區末級渠系改造提供基礎條件;
2)末級渠系改造工程建成后應交由當地用水協會進行管理,洪家項目區涉及的用水協會已經成立,并已發揮作用;
3)灌區水資源總量:地表水13.43億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 014萬m3,總水量為13.53億m3。灌區農業灌溉用水量為5 112萬m3。平衡結果:總來水量大于總用水量,地表水、地下水均有剩余。灌區發展有水源保證;
4)當地領導和群眾積極支持支持和響應進行灌區末級渠系改造項目建設,項目區涉及一個用水協會,籌資能力強均在自籌資金、投勞折資等方面做出了保證。
項目區土地肥沃,地表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項目區選擇符合中央財政農田水利建設補助專項資金項目指南的通知要求,項目區規劃符合泰來縣洪家灌區工程總體規劃要求,進行洪家灌區末級渠系改造項目建設是可行的。
6工程效益
項目區設計灌溉水田面積為1.99萬畝,項目實施后,為整個灌區的后續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灌區的基礎設施日益完善,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灌區水田灌溉水源有了保證,年增效益為158.45萬元。
從國民經濟評價指標看,本項目經濟內部收益率為13.22%,大于8%;按8%社會折現率計算的經濟凈現值為745萬元,大于0;經濟效益費用比為1.51,大于1,在經濟上是可行的。
敏感性分析表明,當投資或效益單因素浮動土10%時,經濟內部收益率均大于8%,說明該項目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
該項目完成后,節約了有限的水資源, 將節約的水量用于農業灌溉,可把低產田改造成為高產穩產田,獲得較大的經濟效益。
7結論
通過以上論證,本項目資源條件好,必要性強,技術條件成熟,項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實施價值高,進行洪家灌區末級渠系改造項目是可行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0721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