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職院校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影響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該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調查訪問法、數理統計法對新疆高職校園體育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分析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對兩者進行研究,旨在提高新疆高職院校校內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建設的關聯性、互動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a)-0182-02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加強對高校課堂教學和各類思想文化陣地的建設管理;教育部印發《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強調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教育部、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實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校園體育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和形式,其建設對于搶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拓展高校體育教育功能,推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以克拉瑪依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巴音郭楞職業技術學院、新疆職業大學、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為研究對象,每所高職院校隨機抽取20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和中國知網查閱相關本論文的書籍、學刊、材料等,并且通過閱讀、篩選和分析,掌握國內外最新的研究現狀,為完成該課題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對新疆5所高職院校相關領導、體育教師發放問卷50份,對學生發放問卷1000份,教師問卷收回48份,有效率96%,學生問卷收回950份,有效率94%。
1.2.3 調查訪問法
通過對新疆高職院校學院體育與思政主管領導進行訪問,來更好地完成該論文。
1.2.4 數理統計法
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認真整理與分析,并結合Excel軟件進行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界定及其相互關系
校園體育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體育文化活動為主要形式,以校園為主要空間,在一定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體育等條件下,由學校廣大師生在實踐過程中共同創造的體育物質、體育精神和體育制度財富的總和。校園體育文化從整體表現形態分為表層體育物質文化、中層體育制度文化和深層體育精神文化。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通過一定的教育實踐活動,使大學生在思想政治觀、價值觀、道德品格、心理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符合社會、時代和人類自身發展需求。該文所指的是大學生的政治觀教育、道德觀教育、價值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社會適應性教育和自我教育。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載體,是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同時,高校思政教育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活動的重要內容,是引導校園文化健康發展的有力保證。因此,兩者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共同承擔人才的培養。
2.2 新疆高職院校校內體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2.2.1 校園體育文化現狀
校園體育文化從整體表現形態分為表層體育物質文化、中層體育制度文化和深層體育精神文化。在體育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新疆高職院校體育場地、器材基本能滿足學生上課和活動需求;在體育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新疆高職院校學生具備較好的體育觀念,但體育觀念相對較滯后。在體育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新疆高職院校未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課外體育活動、課外體育鍛煉的進行。
2.2.2 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新疆是個多民族聚集地區,高職院校學生組成主要以維吾爾族、哈薩克族、漢族等學生為主,再加之高職學生生源多樣性、文化基礎薄弱、自卑心理嚴重和國家通用語言水平較低等特點,造就了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教學現狀不容樂觀,這其中原因既包括學生因素又包括教師因素。學生因素(當前高職院校學生群體以“90后”為主)主要表現在:多以自我為中心,團隊協作能力較差;個性張揚,情感熱烈外顯,喜怒哀樂不善隱藏,情緒心境化和隱蔽性差;思想活躍,對事物有自己獨到見解,但觀念和思想趨于功利化,集體主義思想淡薄。教師因素主要表現在:沒有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建立教材體系;對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較為欠缺;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不大;教師力量薄弱,學歷層次不一;教師不能很快接受新生事物,與學生交流溝通存在障礙。
2.3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促進作用
2.3.1 對心理健康教育的促進作用
長期的體育鍛煉和良好的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激發力、感召力,對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學生智力和能力、情感發展、情緒調節、心理壓力緩解、培養與形成健康的個性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2.3.2 對價值觀教育的促進作用
長期堅持健康體育鍛煉的學生擁有完美的形體、較好的體育成績,對于其健康價值觀(成功的背后是付出)有積極的作用。
2.3.3 對社會適應性的促進作用
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大學生之間合作及團隊意識、競爭及進取精神和勇于承擔責任及誠信意識。
3 結論
(1)校園體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疆高職院校同時存在,但二者互動聯系較少,不能很好地發揮彼此作用。
?。?)新疆高職院校校內體育文化建設較為欠缺,體育物質文化建設相對滯后,體育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相對缺乏,只停留在“體”層面,在育人方面尚未重視。
?。?)新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貫徹落實相對遲滯,各方面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思政教師隊伍師資不穩定,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4 建議
?。?)加大高職院校體育經費投入,建立良好體育物質文化氛圍,為體育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環境空間。
?。?)通過組織各類校園體育賽事,影響和規范學生思想和行為,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規范、有序的氛圍。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方面要體現社會主義文化屬性,將“體”與“育”有效結合,達到“育人、育體、育心”。
參考文獻
[1] 王介之.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6.
[2] 蔡云.高校校園體育文化的特點與建設初探[J].山東體育科技,2004(3):78.
[3] 徐長紅,呂贊.構建云南省具有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特色的校園體育文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7):115-116.
[4] 胡啟良.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互動的策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0,22(2):70-73.
[5] 王文雯.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以荊州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長江大學,20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282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