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文化與數學文化融合的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醫院校的數學課程要注重中醫藥文化與數學文化的融合,本文從中醫藥院校數學課程設置和教學形式改革等方面進行了探討和研究。教學中融合多種文化,可以培養出更多的兼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思維的中醫藥文化人才。
【關鍵詞】中醫藥文化;數學文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O1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2-008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2.040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and mathematical culture should be used more in the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TCM universities.Here we discuss the curriculum provis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in TCM universities.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cultures in teaching can cultivate more TCM cultural students with talent of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modern mathematical thinking.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Mathematical culture;Teaching and research
中國傳統文化向來和數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易經八卦、河圖洛書、五行、太極等都蘊含著極其奧妙的數學哲理。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瑰寶,同樣,中醫藥文化也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數學思維。早在幾千年前,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就提出了“法于陰陽,和于術數”的觀點。
如何結合現代數學文化,培養出更多的兼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數學思維的中醫藥文化人才,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更好地發展、推廣中醫藥文化有著重大的研究意義。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探討中醫藥文化與數學文化融合的教學研究。
1 開設中醫藥專業特色數學課程
目前,我國中醫藥院校開設的數學方面的課程主要有《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等,這些課程都屬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數學課程,缺乏中醫藥方面的理論與臨床實例,與中醫藥學科的專業結合不夠緊密,對中醫藥專業學習很難起到補充與輔助作用,無法讓學生運用現代數學思維對傳統中醫藥理論與實踐進行開創性拓展。
應該開設專門的中醫藥專業特色數學課程。突出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中醫學、中藥學、護理學等的專業特點,大量引用中醫藥理論與臨床的實例,結合本校教學和醫療特色,合理編制教材或講義,逐步提升學生對本專業知識的數學分析處理能力,提高其在中醫臨床及中醫藥的研發、生產等方面的應用水平。中醫藥專業特色的數學課程應該作為中醫藥院校數學教學的重點。
2 用數學模型解析中醫藥理論
結合現代醫學手段,中醫也正逐步向量化、可控方向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數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建立數學模型和數學理論來計算出數量規律,估算出不同條件下相關因素參數,可以有效地模仿出生命系統的運作機制,對中醫提出的“治未病”的防病養生理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數學模型是對客觀世界現實事物的數學表達,需要運用想象力、洞察力、判斷力與非邏輯行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建模過程中,要運用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各種數學方法,科學地處理分析相關文獻、臨床數據等大量信息進而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調能力。
例如,用群論方法建立五行模型,解析肺金、心火、肝木、腎水、脾土的五臟五行活動現象。用集合論方法建立六經模型,來解析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證候群的六經病癥等等。此外,回歸分析法、時序分析法、計算機模擬法、因子試驗法、層次分析法等方法都可以運用到方證、癥候、陰陽五行、方藥、藥效評價、藥動、提取等多種中醫藥理論與臨床的數學建模中。數學模型作為一種有效的研究工具,能夠有力推動中醫藥理論的發展。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主要是吸收與理解,并沒有太多的參與過程。鑒于現在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教學的課時縮減的趨勢,我們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注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互動的方式進行學習,課前學生們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預留的任務分組交流進行研究討論,在課堂上,就能有針對性的對于學生理解仍有偏差的地方進行修正和指導,使學生被動學習變主動求知,讓老師也能解決每個學生存在的個性化的學習問題,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對于中醫院校的學生,我們的高數課堂就可以設置一些和學生專業相關的主題,制作成視頻內容,既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專業特長,又能讓他們提前了解在未來專業實習中可能會應用的數學知識,通過這種新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的覺得數學在未來職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也真正的把數學和自己的專業知識結合起來。
4 加強師資力量培訓
受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數學教材以及教師自身專業限制的影響,目前,高等中醫藥院校的數學教師隊伍還很難針對中醫藥的專業特色,進行有中醫藥文化與數學文化融合的教學研究。作為中醫藥院校,多積極為數學專業老師創造學習中醫藥文化的機會,提供培訓的平臺,引導中青年數學教師改進教學方式方法,鼓勵他們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專項研究,開設實驗性課堂,確保教師群體實現教學理念及時更新,不斷提升教師隊伍尤其是年輕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和水平,學校及教育主管機構應該設專門經費予以扶持。
《左傳》記載:“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數。”傳統的中醫藥文化要適應現代科技的發展,要走向世界,必然需要把中國古代的臨床實際、數學思維與現代數學理論更好地進行結合,進行創新式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崔紅新,毛北行.中醫藥專業高等數學教學方法改革的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10,7(31),111-112.
[2]周菲,魏興民.高等數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甘肅中醫學院學報,2010,27(2),71-72.
[3]卞麗.中醫藥專業醫藥高等數學教學探討[J].成功(教育),2009,(05),210-211.
[4]孫健,李秀昌,王雯,多種教學手段與數學文化在中醫藥專業高等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8,(03),126-127.※基金項目:2017年遼寧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NO.L201732);2017年遼寧中醫藥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NO.2017lnzy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398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