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體驗一入境一遷移一生成”踐行核心素養培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節為例,通過情境體驗、對話入境、展示遷移、互動生成四個環節呈現完整教學過程,分析學生活動的設計思路,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探究、科學思維和社會責任。
  關鍵詞 生命觀念 科學探究 科學思維 社會責任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志碼B
  高中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由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四個要素組成。生命觀念是基礎,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互為倚重,最終形成社會責任的意識。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為例,以“體驗一入境一遷移一生成”為主線,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落地。
  1情境中體驗,滲透科學探究
  朋友圈里最近瘋狂轉發一條“一周瘦十斤的減肥食譜”,食譜中除了水果、蔬菜外,還有富含蛋白質的雞蛋、牛奶等。接下來,學生親自動手來體驗一下“雞蛋中是否含有蛋白質”。
  學生開展“體驗蛋白質的存在”的活動,利用“工作單”提前預習實驗原理及步驟。教師展示學生預習的“工作單”。學生相互評價自己設計的實驗步驟,并通過觀看實驗視頻,規范實驗操作。根據“工作單”及投影展示的實驗步驟,兩名學生配合完成生物組織中蛋白質的檢測。學生代表展示、評價實驗結果,并分析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
  學生開展“探究不同濃度的蛋清稀釋液對實驗結果影響”的活動,提出探究課題,作出假設,小組合作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展示對比實驗結果。最終,各小組得出結論:紫色的深淺與蛋白質的濃度成正相關。
  該環節的內容涉及一個驗證性實驗和一個探究性實驗,教師先讓學生體驗生物組織中蛋白質鑒定的實驗原理及步驟,再鞏固和拓展,由淺入深,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的科學探究素養;將定性分析實驗轉化為定量分析實驗,培育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思維素養。
  2對話中入境,培育科學思維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苯處熣故咎璧牡ろ旡Q舞蹈、可愛的嬰兒、健美運動員等圖片,配上悅耳音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閱讀教材,歸納總結“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及實例”,生生互評互補,變教師講為學生自主學習。接著,教師呈現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的圖片及相關文字報道。各學生小組討論嘗試解釋“大頭娃娃”現象的原因以及所體現出的蛋白質的功能。小組代表交流,學生相互評價,得出結論: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在該環節中,教材對“蛋白質的主要功能及實例”的闡述非常清楚,教師將學習方式由動態轉為靜態,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大頭娃娃”事件則是對學生靜態學習成果的檢測,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思維。
  3展示中遷移,落地生命觀念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水、硫酸和血紅蛋白的相對分子質量,感受“蛋白質是一種高分子有機化合物”。教師告訴學生:食物中的蛋白質不能直接吸收,需要消化成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之后才能被吸收,再合成人體內的蛋白質。
  3.1認識氨基酸及其種類
  學生結合甘氨酸、丙氨酸、纈氨酸的結構式,進行討論:
  ①這些氨基酸的結構具有什么相同點?你能把它們共同的結構寫出來嗎?
 ?、谶@些氨基酸的結構不同點在哪里?可否用一個字母代替?
 ?、蹏L試寫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堋鞍被帷边@一名詞與其分子結構有對應關系嗎?
 ?、輫L試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學生討論得出相應的結論后,教師利用Flash動畫三維演示:分別用氨基、羧基、R基替換甲烷分子中的氫原子,從而將甲烷轉變成甘氨酸的過程。
  3.2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
  教師利用鞏固練習中三聚氰胺的結構與氨基酸結構進行類比分析,再現“2008年毒奶粉事件”。通過對該事件的過程重現,學生分析“毒奶粉”導致嬰兒患病甚至死亡的原因。學生結合教材示意圖找到氨基酸與蛋白質之間的關系,進而從氨基酸的結構順利演變到蛋白質的結構,歸納為圖1。
  該學習環節中,教師從物質相對分子量之間的比較入手,借助初中的生物學知識,引出氨基酸的作用、氨基酸的結構,涉及到部分有機化學的知識,而學生在初中化學中對這些內容已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引導學生比較三種氨基酸的結構,通過外形上的比較找到相同點和不同點,得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及結構特點,從而降低了學習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氨基酸四個基團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教師播放可轉動的三維動畫,利用相關基團的替換將舊知(甲烷的結構模型)變為新知(氨基酸的結構模型);利用鞏固練習,評價學生對氨基酸結構特點的認識,并引出三聚氰胺,再現“2008年毒奶粉事件”,引導學生分析嬰兒患病甚至死亡的原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滲透結構與功能觀。學生結合教材示意圖總結氨基酸如何形成蛋白質,但是,為了突出課程整體性及落地“結構功能觀”,氨基酸脫水縮合的相關知識進行了重新的整合,安排在第2課時完成。
  4互動中生成,深化社會責任
  教師提出問題:正如阿基米德說的:“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動地球!”那么,如果給你20種氨基酸,你可以構成多少種蛋白質呢?
  4.1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教師提供兩組相同種類和數目的氨基酸卡片(用不同顏色表示不同種類的氨基酸,所給卡片可以選擇性使用),請兩位學生在黑板上各貼出一種多肽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
  ①多肽種類是否相同?
  ②如果不同,多肽種類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③如果兩條肽鏈結構相同,它們盤曲折疊成的蛋白質結構相同嗎?
  教師利用提前準備好的繩子或者電線代表一種肽鏈,通過幾種不同的盤曲折疊的方式展示其空間結構,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4.2蛋白質結構多樣性決定蛋白質功能多樣性
  教師展示幾種常見蛋白質如胰島素、血紅蛋白、人體組織蛋白酶的空間結構,并注明其功能。通過圖片及相應蛋白質功能的比較,學生明確:蛋白質功能多樣性是由蛋白質結構多樣性決定的;所以,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最后,教師展示10年追訪“大頭娃娃”事件,呈現飽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和家庭的現狀,用生動的事實,教育學生要學會均衡營養、健康生活——愛自己;學習健康知識、傳播健康知識——愛他人;遵守社會道德,承擔社會責任——愛社會。
  該環節通過“學生演示+教師演示”雙管齊下,共同總結出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進一步探究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意義,即決定蛋白質功能的多樣性;突出強調結構與功能觀,形成本節課的完整框架;最后,追訪“大頭娃娃”事件,深刻挖掘新聞背后的意義,將課堂升華為“社會道德,社會責任”的教育,說明科學技術雙刃劍的特點,體現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本節課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適當的調整,宏觀上構建出“蛋白質的功能由蛋白質的結構決定”的整體框架;微觀上,從情境體驗入手,歸納蛋白質的功能,利用物質鑒定實驗,滲透科學探究素養;以對話入境,通過圖片、“大頭娃娃”事件,深化“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培育科學思維;通過學生交流展示遷移到“毒奶粉”事件,落地結構與功能觀;最后,在師生互動中生成知識網絡,結合“大頭娃娃”“毒奶粉”事件,升華社會責任。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4705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