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三選?二動?一導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案例背景:小班幼兒初入幼兒園,面對新的環境有著各種情緒上不安和焦慮,為了幫助孩子們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更快地適用幼兒生活,并愛上幼兒園。因此在每日的餐前活動我們都會為孩子們安排一些音樂游戲,利用音樂游戲的特點幫助孩子們建立同伴間的情感依戀,消除分離焦慮。
  事件再現:
  鏡頭一:餐前活動,教師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音樂游戲吧?!币宦牭接杏螒蛲?,孩子們都露出了期待的眼神,興奮地拍著手應答到:“好啊!”緊接著老師在電腦上播放了一首歌曲,請幼兒圍坐成一個圓圈,帶著孩子們一起跟隨著音樂舞動起來,模仿著歌曲里的歌詞做著相應的動作。
  分析思考:很多老師在組織幼兒進行音樂游戲時,往往信手拈來,隨意找一首音樂,帶著幼兒進行律動,看似熱鬧,幼兒玩地很開心。但在活動中老師心中無規則,導致幼兒無序地發揮。我們不禁思考到:這真的是“音樂游戲”嗎?還是只是單純地“動一動”。我們是否常常把音樂律動和音樂游戲混淆,對音樂游戲的概念存在誤區。那適合小班孩子的音樂游戲究竟從何而來?這些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
  策略:(一)明確定義,從優選擇。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游戲,是指在歌曲或樂曲伴奏下進行的游戲,游戲中的動作要符合音樂的內容、性質、節拍、曲調,并有一定的規則。因此主題中的音樂游戲我們根據其主題、情節或角色,等并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對音樂游戲進行了進一步地優選。
 ?。ǘ┘毠澱希瑑热菥x。音樂游戲是最易為幼兒接受、喜愛、理解的一種藝術形式,是培養幼兒樂感和美感,且又融合了音樂與游戲的一條有效途徑,小班的幼兒對音樂接觸地還不深入,對于音樂節奏、旋律的把控度也相對薄弱,再加之要融入一定的游戲規則,似乎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我在整理了《秋天到了》主題中的音樂游戲后,對每一個游戲進行了剖析,從音樂的選擇、角色和規則的設定上進行了梳理。
  小班的幼兒對于音樂節奏的把握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在選擇游戲時,會選取旋律節奏相對明顯的音樂。在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也選擇的是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角色或者情節,更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谝陨蠋c思考,我嘗試選擇了以下幾個音樂游戲進行開展:《大風和樹葉》、《水果碰碰碰》、《小鳥和鳥媽媽》
  鏡頭二:離園活動時,老師帶著幼兒進行了“大風吹”的音樂游戲,音樂響起。教師帶著幼兒一起做起了樹葉飄動的各種動作,有的飄動小手,有的扭扭小腰,有的轉圈。這時,音樂逐漸變輕了,教師又立刻切換成了“大風爺爺”的角色,長大嘴巴開始吹風,“小樹葉”們紛紛都停止了轉動,都蹲下靜止了。游戲繼續進行著……
  分析思考:在組織的過程中,看似是一個比較完整的音樂游戲,教師和幼兒都有參與,也匹配了合適的音樂元素和游戲規則,也有孩子在游戲結束時會說“真好玩”,可以說比之前隨意的律動要有趣好玩地多。但是在細細反思后,不僅對這樣的形式產生了疑問:這真的是屬于孩子自己的游戲嗎?在這個游戲中幼兒得到了什么?所謂想象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在腦海中我不斷地放映整個活動的點點滴滴,游戲的音樂,幼兒的表達,最終我把問題聚焦在了音樂游戲的組織形式和策略上。
  策略——明確主體,逐層推進
  (一)師幼互動,轉換角色
  在音樂游戲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嘗試以幼兒同伴的角色進入游戲,而不是在游戲中完全高控,帶領幼兒從開始玩到結束。把游戲的主角嘗試還給幼兒,讓幼兒成為游戲的主人。以音樂游戲《大風和樹葉》為例:在游戲開展中,請個別幼兒扮演大風爺爺的角色,教師和其他幼兒一起扮演小樹葉的角色,扮演大風爺爺的幼兒在游戲時要聽清楚音樂的開始與結束,當音樂結束時,就要吹起大風,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對于音樂的傾聽能力和感知到音樂起始變化,而扮演小樹葉的幼兒也會因為教師的參與變得更加地興奮,在滿足了幼兒游戲的同時,教師也能進一步觀察到幼兒的游戲情況,使得音樂游戲變得“活”了起來。
 ?。ǘ┯子谆?,增進表達
  當“角色互換”的音樂游戲被幼兒所接受并喜愛時,教師是否可以再一次“退位”,將游戲的指導權交還給幼兒,讓幼兒在游戲中有更多表達的空間。以游戲《水果碰碰碰》為例:在游戲中,請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角色,有蘋果、梨子、西瓜、葡萄,在交代好游戲規則后,進行了第一次的嘗試。讓我驚喜的是,很多的幼兒不僅關注到了自己的角色,還會去座位上提醒同伴,拉著他們的手到中間跳舞。在沒有老師帶領下的游戲,反倒增進了他們與同伴間的互動,增進了他們更為自由的表達。
 ?。ㄈ┙巧鲗В嵘芰?
  以游戲《小鳥和鳥媽媽》為例,在游戲中,鳥媽媽的扮演者作為整個音樂游戲的主要角色,在游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要跟隨音樂的旋律做出小鳥飛的動作,還要帶領小鳥們進行游戲,當聽到音樂聲突變時,要保護好小鳥,不讓大老鷹抓走。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教師沒有過多地干預游戲。這對于小班的幼兒可以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但是幾遍游戲下來,幾乎所有的幼兒都爭搶著要當“鳥媽媽”(鳥爸爸),并且都扮演地很成功。
  成效——播撒音樂,手留余香
  (一)梯度推進——促進幼兒情感體驗。從一開始的師幼互動到幼幼互動,再到后來的角色主導游戲,一直是梯度推進游戲的開展。很多幼兒從一開始的入園焦慮,不愿意參與活動,到后來逐漸被同伴的游戲所吸引,嘗試加入游戲,愿意參與游戲、自主自發地在游戲中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游戲中悄然發生的這些改變,讓我們看到了音樂游戲的魅力和力量。
 ?。ǘ熡坠矐颉囵B幼兒的合作、表達能力
  在音樂活動中,積極情感的開啟、情感的投入和情感的互動,是感受、理解、表現音樂的重要內容。在音樂游戲中,教師的參與,使得教師的情感與幼兒的情感積極地交流,讓師幼共同享受音樂游戲帶來的愉悅。潛移默化中,幼兒在游戲中學會著自然地表達,嘗試著與同伴、教師進行交流與合作。
  (三)活動推進——提升教師解讀能力
  師者“思”也,任何一個活動之后都需要我們不斷的思考,在一次次地整與優化之后,我從之前的“盲目”逐漸學著去觀察幼兒的游戲,解讀在游戲中幼兒的行為,并嘗試進行優化和調整。每一個音樂游戲都有其核心的價值和意義,準確把握核心作用,把游戲的主動權、支配權給孩子,在這樣的游戲環境下孩子們才能夠獲得更多的滿足和快樂,這樣的游戲才是真正屬于幼兒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53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