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雙孢蘑菇大棚種植金福菇的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深入探究了雙孢蘑菇大棚種植金福菇的栽培技術,希望能為從事金福菇栽培產業的種植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雙孢蘑菇;大棚;金福菇;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9-0194-02
0 引言
利用雙孢蘑菇大棚種植金福菇是一種新型的食用菌栽培模式,在這種模式當中,不僅可以實現對于菌棚的充分利用,更能有效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1 栽培條件
1.1 栽培時間
雙孢蘑菇的栽培時間一般集中在每年的10月底至11月初,出菇時間集中在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初,采收時間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四月初。不同地區因為氣溫因素的差異而在選擇栽培時間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其需要根據當地的氣溫因素進行詳細的控制。
1.2 氣溫因素
從品種對于溫度適應性的角度來看,金福菇為高溫蘑菇品種,金福菇的適宜發菌溫度為28℃至32℃之間。當溫度未超過15℃時,金福菇子體難以形成。當溫度未超過20℃的情況下,已經出現的幼菇會停止生長出現死亡的現象。盡管金福菇屬于高溫品種,但溫度過高的情況下同樣會導致金福菇幼菇的死亡,因而培育金福菇的大棚溫度不得超過36℃。
2 前期栽培準備及中期栽培處理
2.1 菌筒的制作
在制作菌筒之前,首先需要準備一定量的桑枝和稻草,并確保二者曬干后就將桑枝進行粉碎處理,稻草則需要切斷處理。一般情況下,使用粉碎機將桑枝粉碎為米粒狀即可,稻草則需要切至2cm左右的小段,隨后將二者混合,攪拌均勻,添加輔料后再對其濕度、酸堿度進行調整。隨后,則需要將混合料裝袋,進行消菌殺毒處理。需要注意的時,消菌殺毒后菌筒暫時不可以使用,需要等到菌筒的溫度將至32℃后,才可以進行后續的接種工作。
2.2 培養料的制作
培養料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菌種的生長效果,因而種植戶需要加強對于培養料的有效管理,確保各項原材料的比例可以控制在最佳范圍之內。一般情況下,棉子殼在培養料中的占比為55%,粉碎后桑枝的占比為20%,稻草及米糠的占比均為10%,石灰的占比為3%,石膏粉和過磷酸鈣的占比均為1%。在制作培養料時,種植戶需要先將粉碎桑枝與稻草混合,作初步的濕潤處理,隨后放入米糠進行二次攪拌混合?;旌虾笮枰尤脒m量的水分,且需要將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以上,最后添加石灰實現對于培養料酸堿度的控制,一般培養料的pH值為7.5至8.5之間。酸堿度調整完畢后需要將培養料進行悶放處理,悶放時常超過0.5h后才可進行下一階段的裝袋工作。
2.3 裝袋
在進行培養料的裝袋工作時,種植戶需要采取邊抖動手腕邊裝袋的方式,袋子裝好后需要進行壓緊處理,并在袋口出添加塑料頸套和棉塞,裝袋完成后,即可將菌筒移動至滅菌灶中采取滅菌處理,種植戶需要保證可以在3h至4h的時間內將溫度提高至100℃,并確保鍋內的溫度可以保持13h以上后,再對滅菌灶進行?;?,當鍋溫下降至60℃后,即可出鍋。
2.4 接種
一般情況下,金福菇的最佳接種時間為每年的3月底至4月初。按照金福菇的接種原則來看,只要種植戶可以確定氣溫能夠達到適宜的范圍之內,接種工作開展的越早越好。接種時間早時,整體溫度相對較低,從而可以達到有效避免雜菌影響的目的,進而提高菌筒的成品的概率。在接種時,種植戶需要確保培養料袋的溫度不超過32℃,并要保證接種的環境為無菌環境。因此,種植戶應當在接種前預先對接種室進行消毒處理。
2.5 發菌
接種工作完成后,種植戶需要將菌袋放置于無光亮、全黑暗并經過消毒處理的場所內。若種植戶的菌棚規模有效,則可以通過添加床架的方式為菌袋創造更多的空間。擺放菌袋時,種植戶需要確保菌袋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可以將兩個或多個菌袋直接進行壘堆,以免菌袋過多而導致散熱不良,最終致使菌袋出現發熱感染的現象。在擺放的過程中,種植戶需要全面對菌袋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斷,若發現菌袋存在感染現象時,則應當及時處理菌袋。此外,發菌階段時,種植戶需要將菌棚的溫度控制在28℃以上,32℃以下,棚內的濕度需要控制在65%以上,75%以下,且種植戶需要根據發菌的實際情況定期打開門窗,以保持菌棚的通透性。需要注意的是,開窗通風時需要控制菌棚的亮度,避免陽光直射,一般在門窗處采取遮光措施即可。
3 菇棚管理
由于金福菇屬于高溫型品種,因而其栽培時間一般為高溫季節。在這種氣候條件下,菌筒出現感染的概率相對較大。因此,種植戶需要充分落實菇棚的消毒工作,且需要選擇合理的地區建立菇棚。
在對菇床采取消毒處理時,種植戶首先需要在采收完雙孢蘑菇后清理棚內的雜物及下腳料,隨后將菇棚的薄膜掀開,讓菇床自然風干。菇床風干后即可放下薄膜,使用800倍的敵殺死對菇棚內的床架進行噴灑消毒處理,消毒完成后需要確保菇棚內為密封的環境,密封時間需要控制在1d至2d之間。密封結束之后,種植戶需要將菇棚上覆蓋的薄膜掀開,對菇棚進行通風處理,確保菇棚內無任何異味后即可使用高錳酸鉀與甲醛的混合液對菇棚進行熏蒸,熏蒸后需要對菇棚進行二次密封處理,二次密封時間需要在1d以上。在整個消毒的過程當中,種植戶需要定期檢查菇棚薄膜是否存在破損的地方,若出現破損時則需要使用膠水對其進行修補處理。
4 覆土處理
4.1 覆土
正常情況下,菌筒發滿菌絲的時間為25d至35d之間,等到菌絲發滿經過7d后即可進行脫袋覆土。此外,菇棚床架低層及頂層一般不得擺放菌筒,由于大棚栽培技術的影響,床架底層和頂層兩處存在高溫差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存在顯然不利于優質金福菇的栽培。擺放菌筒之前,種植戶需要預先在床架上鋪放編織袋,隨后將菌筒外圍的塑料袋去除四分之三左右,菌筒之間的前后及左右距離需要控制在3cm以上,覆土的厚度為3cm至5cm之間。覆土完成后需要對覆土出采取消毒處理,一般為噴灑含量3%的石灰澄清液,并需要對覆土的酸堿度和濕度進行控制,其酸堿度為6.5至8.0之間,濕度一般需要保持在50%左右。
4.2 覆土后管理
覆土之后,種植戶需要在3d后進行多次噴水處理,確保覆土的含水量能夠長期保持預定的狀態,且噴水后還需要覆蓋薄膜以保持覆土的濕潤度。覆土時間超過3d之后,不得直接對床面進行噴水,一般采取對地面噴水的方式保持濕潤度即可。正常情況下,覆土時間為10d后即可看見菌絲,等待土層上的菌絲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去掉薄膜。在這一段時間之內,菌棚的空氣相對濕度需要保持在85%以上至90%以下,溫度不得超過25℃,不低于32℃,且需要加強對于菌棚的通風管理,從而達到促進菌絲生長的目的。
5 出菇管理
出菇后,種植戶需要對菇棚內的濕度進行控制,一般出現原基后需要將濕度保持在90%左右,子實體成熟后需要將濕度控制在85%至95%之間。此外,種植戶還應當保持菇棚的通風性,且需要避免自然風直接吹至菇體。最后,種植戶還應當適當添加散射光,來達到刺激金福菇的目的。
6 結語
綜合來看,利用雙孢蘑菇大棚種植金福菇的栽培模式具有較為出色的經濟效益,該栽培模式的實用價值較強,能夠有效提高菌棚利用率,實現增收的目的,值得大面積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 韋蘭英,劉建靈,賴樹情.利用雙孢蘑菇大棚種植金福菇的栽培技術[J].廣西農學報,2010,25(1):71-72.
[2] 陳振妮,黃明鋒,何錫宏,等.利用夏閑蘑菇大棚栽培金福菇高產技術[J].食用菌,2007,29(5):37-38.
[3] 陳雪鳳,林霞,盧玉文,等.利用蘑菇大棚高產栽培金福菇[C]//海峽兩岸食,2005.
[4] 阮曉東,李月桂,阮時珍,等.室外金福菇大棚栽培高產新技術[J].食用菌,2012(1):39-41.
[5] 陳美珍.大棚金福菇高產栽培技術[J].農技服務,2011,28(7):968-96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601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