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地區秀珍菇周年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漳州市秀珍菇發展較快,栽培規模呈逐年擴大趨勢。近年來,當地大力推廣秀珍菇周年栽培模式,但菇農對秀珍菇周年栽培技術掌握不夠,導致產量和質量均不高。根據秀珍菇對溫度、濕度、空氣、光照等環境條件的要求,從品種選擇、培養料配方、裝袋與發菌、出菇管理、采收及轉潮管理等方面內容,總結一套適合漳州地區氣候特點的周年栽培技術。
關鍵詞:漳州;秀珍菇;周年;栽培技術
DOI:10.13651/j.cnki.fjnykj.2019.03.008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in Zhangzhou is faster, and the cultivation scale is expanding year by year. In recent years, the yearround cultivation mode has been vigorously promoted, however the mushroom growers have not mastered the yearrou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enough, resulting in low yield and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of pleurotus geesteranus, such as temperature, humidity, air and light, a set of yearrou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hich suitable for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Zhangzhou were summarized from the aspects of variety selection, formula of substrate, bagging and spawn running, fruiting managing, harvesting and tidal management.
Key words:Zhangzhou; Pleurotus geesteranus; Yearround; Cultivation technique
秀珍菇Pleurotus geesteranus隸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傘菌目側耳科側耳屬[1],屬于平菇大類。因其菇體較小,菌柄長小于6 cm,菌蓋直徑小于3 cm,所以也叫袖珍菇、小平菇。20世紀90年代,秀珍菇由臺灣引入大陸栽培。由于質地脆嫩,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以及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深受消費者歡迎[2-3]。
目前,秀珍菇在漳州地區栽培規模逐年擴大,主要集中在南靖縣、龍海市、薌城區等地,年栽培1億袋以上,年產量約2.5萬t,出廠價平均在9.6元·kg-1,年產值約2.4億元,栽培效益明顯。為了進一步提高栽培效益,當地大力推廣秀珍菇周年栽培模式,但由于大部分菇農對其周年栽培技術掌握不夠,造成秀珍菇產量和質量不高,病蟲害滋生問題嚴重[4-5]。筆者根據多年從事秀珍菇生產實踐經驗,總結秀珍菇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以及周年生產栽培關鍵技術,旨在為菇農生產提供參考。
1 秀珍菇栽培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1 溫度
秀珍菇屬于中溫型變溫結實性菌類。菌絲生長溫度范圍為10~33℃,適宜生長溫度為20~25℃。適溫下,菌絲潔白濃密,生長健壯,菌絲尖端整齊均勻有力。溫度低于15℃,菌絲生長緩慢。溫度高于30℃,菌絲生長速度快,但菌絲表現稀疏,易變黃、老化[6]。子實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12~30℃,最適宜溫度是18~22℃。溫度低于15℃,子實體生長緩慢,容易畸形;溫度高于28℃,子實體生長快,成熟早,菇蓋薄,質量差。原基的形成分化需要10℃以上的溫差刺激12 h以上,子實體出菇整齊,產量高。按照秀珍菇的生長溫度范圍,漳州地區在春秋冬三季均可自然栽培;但夏季當地日平均氣溫為23~31℃,且氣溫超過35℃的高溫日較多,一般20~30 d,高溫天氣不適合秀珍菇生長。因此,應采取大棚栽培才可實現周年生產。
1.2 濕度
秀珍菇為喜濕性菌類[7]。培養料含水量為55%~65%,最適宜的培養料含水量為62%~65%。適宜含水量下,菌絲長勢強,菌絲致密,潔白,健壯。含水量過多過少都會影響到菌絲生長速度,若含水量低于55%,則菌絲生長變緩;含水量超過65%,栽培袋內透氣性差,菌絲吃料不正常,菌絲量少,生長速度慢,影響產量,而且容易感染雜菌。同時也要控制好大棚的空間濕度。原基形成分化的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85%~95%,子實體生長的適宜空氣相對濕度為80%~90%。若空氣干燥,菇體變小,嚴重時會引起原基萎縮,干枯;若空氣濕度過大,通風不良,子實體容易腐爛。
1.3 空氣
菌絲生長階段,要求空氣新鮮,潔凈。對CO2濃度有一定的忍受力。在原基形成分化階段需要有充足的氧氣,在菇蕾階段,應控制空氣中的CO2濃度<0.1%,否則易形成菇蓋小而菇柄長的畸形菇。
1.4 光照
菌絲生長階段要求暗光培養。而在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則需要一定散射光,散射光可誘導原基形成和分化[8]。沒有光照,不利于子實體形成,直射光也不利于子實體生長發育。光照強度以50~1000 lx為宜。
2 栽培技術
2.1 品種選擇
不同的秀珍菇菌株對溫度適應范圍差異較大[9]。目前漳州地區使用的秀珍菇菌株主要有較耐高溫的秀0721、秀珍菇A以及不耐高溫的金秀、臺灣秀珍菇、秀珍菇大。秀0721出菇溫度18~28℃,耐高溫,不耐低溫,一般在4月中旬制作栽培袋,9月份以后制作菌袋,栽培效果差,產量為275~400 g·袋-1(干料450~500 g·袋-1);朵形好,中型。秀珍菇A出菇溫度18~28℃,耐高溫,菌柄較細,產量較高,適合夏天反季節栽培。金秀出菇溫度15~25℃,較不耐高溫,在漳州市適合春秋冬季栽培,在6月種植效果較差。朵形大,菇質好,產量為275~350 g·袋-1(干料450~500 g·袋-1)。臺灣秀珍菇出菇溫度18~24℃。朵形較大、菌柄粗、產量較高,但不耐高溫,不適合反季栽培。因此,在栽培中可根據栽培季節,選擇適合的優良菌株。 2.2 培養料配方
秀珍菇屬于木腐菌,分解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能力強。闊葉樹木屑、棉籽殼、玉米芯、甘蔗渣及其他莖稈作物下腳料均可用于栽培秀珍菇。漳州地區常用的培養料配方為木屑52 %、棉籽殼30%、麩皮15%、輕質碳酸鈣1.5%、石灰1.5%。采用熟料栽培,原料要求新鮮、無污染、無異味。木屑提前3個月堆置,裝袋前,原材料提前預濕混合均勻,促使原料吸水均勻并達到軟化纖維的目的。
2.3 裝袋與發菌
按配方比例將培養料充分混勻,含水量為60%~65%,塑料袋選擇17 cm×(32~36)cm×0.05 cm聚乙烯塑料袋,裝料松緊適度,裝完料后用線扎口,常壓滅菌12~14 h。待溫度降到30℃以下,在無菌條件下接入菌種。接好種后將菌袋移至大棚層架式發菌管理。出菇場所仍以竹架大棚為主,一般培養35~40 d菌絲滿袋。在接種環節要確保滅菌徹底;在發菌階段要控制大棚溫度,以防高溫燒菌。
2.4 出菇管理
秀珍菇菌絲長滿袋再后熟培養5~10 d,使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充分積累養分,然后創造適應秀珍菇栽培的環境條件。將秀珍菇袋口打開,讓氧氣進入袋中,增加散射光照,此時菇房應勤噴水,小通風。由于秀珍菇屬于變溫結實類食用菌,在菌絲達到生理成熟后,需要10℃以上的溫差刺激才有利于原基分化及出菇。溫差刺激可通過人為創造,如白天拉下大棚四周圍的塑料薄膜、遮陽網、棚頂的天窗等,提高棚內的溫度;晚上則把大棚四周圍的塑料薄膜、遮陽網、棚頂的天窗等拉起打開,以降低棚內的溫度。還可使用移動式制冷機組進行溫差刺激,即在大棚內部,按4000~5000袋為1區,覆蓋塑料薄膜,形成各個相對獨立的小區。需要低溫刺激時,將制冷機組移動到小區內,進行打冷,溫度調節到4~10℃,刺激12~14 h。一般經過低溫刺激后1~2 d即可形成原基。2~3 d后出現菇蕾,此時應保持溫度較穩定,并向空中及地面噴細水,提高環境濕度,并做好通風供氧工作,切忌向菇體直接噴水。等到子實體長至0.5~1.0 cm時,可增加通風量和噴水量,但空間相對濕度不超過95%。一般1~2 d后即可采收。出菇期間的管理應根據秀珍菇的生長情況、天氣狀況噴水。晴天,溫度高時多噴水多通風;雨天,溫度低時少噴水或不噴水,少通風。
2.5 采收
采收標準為秀珍菇菌蓋直徑2~4 cm,菌柄長度3~6 cm,菌蓋內卷尚未開傘即可采收。若太遲采收,子實體開傘老化,菇薄,纖維多,口感差,且孢子彈射,子實體失去商品價值;而太早采收,則會降低產量。由于秀珍菇子實體生長速度快,特別是在高溫季節,每天需采收2次以上,因此,要及時采收。注意采收時應輕拿輕放。采收后應剪去菇腳,按等級擺放包裝。放于2℃左右的冷庫冷藏,待菇體冷透后,即可裝泡沫箱。
2.6 轉潮管理
采收后清理菌袋表面的老根及枯萎的幼菇。由于菌絲體內的營養消耗很大,需要養菌以促進菌絲生長,補充養分。因此采收后應停止噴水,增加通風量,同時把光照降到100 lx以下,使菌絲充分休息,一般養菌10 d左右,轉入下潮菇的管理。
參考文獻:
[1]胡培蓉.秀珍菇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08(1):15.
[2]李金在,王占賢.秀珍菇880無公害高效栽培技術[J].食用菌,2016(2):52-53.
[3]黃德發.臺灣秀珍菇栽培技術[J].食用菌,2003(6):32.
[4]陳生良.秀珍菇反季節栽培技術[J].食用菌,2007(4):46.
[5]盧政輝.秀珍菇安全高效生產技術要點[J].浙江食用菌,2009,17(4):46-48.
[6]李建麟.秀珍菇溫差刺激法大棚栽培技術[J].福建熱作科技,2006(4):32-33.
[7]黃良水,徐立勝.秀珍菇反季節生產如何提高菌袋成品率[J].食用菌,2004(3):23-24.
[8]喬本梅,邊胤,張桂芝.大田搭架菜地套種鳳尾菇技術[J].食用菌,2003(3):37-38.
[9]姜性堅,黃曉輝,徐寧,等.秀珍菇反季栽培高效技術模式的研究[J].中國食用菌,2017,36(6):44-46.
(責任編輯:林玲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3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