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旱寒地區蕎麥栽培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河北省蔚縣為例,從蕎麥的種子選擇、選地整地、種子處理、苗期管理、關鍵期追肥、病蟲防治、收獲儲藏等方面,針對旱寒地區栽培技術進行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闡述,特別是在追肥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供參考。
  關鍵詞:旱寒地區;蕎麥;栽培技術
  冀西北地區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偏少,十年九旱,氣候冷涼,無霜期短。蕎麥生育期短、耐瘠薄、抗病蟲能力強、適應性廣、生長迅速、莖稈纖細、根系欠發達,是一種低投入、低產出作物[1]。
  1   選種及種子處理
   在蔚縣種植蕎麥,品種應選用平蕎2號、榆蕎1號、榆蕎2號、晉蕎1號、吉蕎10號等。播前去掉壞粒、瘦小粒和各類雜質,然后曬種2~3 d,再用35 ℃溫水浸種15 min,晾干待播。
  2   選地與整地
   蕎麥是耐旱作物,要選擇中等肥力以上的疏松土質地塊,前茬以玉米等茬為宜,且忌連作。不應選擇鹽堿性過大、土質黏重或低洼易澇的地塊。深耕是蕎麥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深耕翻22 cm,拾凈根茬,打碎土塊,黏土地要耙,沙土地要耱,使土壤達到細、暄、平。
  3   巧施基肥
   每生產100 kg蕎麥籽粒,約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3.3 kg、磷 1.5 kg、鉀4.3 kg?;适鞘w麥播種之前的基礎肥料,結合耕翻,一般每667 m2地塊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 000~3 000 kg、磷酸二銨7~10 kg、尿素5 kg。在最后一次整地前均勻施于表土,翻入土壤播層。基肥既能培肥土壤、熟化土層、促進根系生長發育,又能利用有機肥 “全肥” “穩勁”的特點,利于生育期供肥均衡,為高產奠定基礎[2]。
  4   適時播種
   蕎麥生育期短,從播種到收獲只有65~85 d。一般掌握“播在雨季頭、長在雨季中、收在雨季尾”的原則。播種期太早,結實率低;播種期太遲,生育期縮短,株高、單株分枝數、花簇數減少。因此,適時播種是促進蕎麥正常生長發育、提高結實率的首要條件。根據不同品種的生育期,以霜前收獲為宜,科學確定播期。冀西北地區一般在7月10—20日播種。本著“薄地宜密、肥地宜稀”的原則合理留苗。每667 m2播種量為3~3.5 kg,保苗4萬~6萬株,毀補栽培也應在7月20日以前進行。播種方式以條播為主,播種深度要根據氣候類型、土質、地區差異而定,一般沙土地和旱地播深不超過6 cm,黏土適當放淺。
  5   中耕除草
   在蕎麥第一片真葉出現后,及時間苗、定苗和中耕除草。在現蕾期培土封壟。中耕次數要在2次以上,增強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保墑能力,使得土壤疏松,提高植株的整齊度和結實率。
  6   追肥
   追肥可以及時補充營養,彌補蕎麥生長發育過程中基肥和種肥的不足?,F蕾開花后,需要大量營養元素,此時土壤養分供應能力很低,巧施追肥可補充營養元素,對蕎麥莖葉繁殖、花蕾分化、籽粒形成至關重要?!按倮俜省币话忝?67 m2追施尿素3~6 kg。開花期是蕎麥需要養分最多的時期,要及時供給尿素等速效氮肥,以提高健花率和結實率。“促花肥”一般每667 m2可追施尿素3~6 kg。施肥最好選擇陰天或早晚進行。另外,對中后期肥力不足或脫肥的地塊,配合施用1~2次葉面噴肥,一般每667 m2可用0.2%磷酸二氫鉀溶液50 kg均勻噴遍莖葉。
  7   病蟲害防治
  蕎麥主要病害有立枯病、輪紋病、褐斑病等,可用波爾多液或惡霉戊唑醇等藥劑防治。主要蟲害有蕎麥卷葉蟲和蚜蟲,環保防治方法有深翻滅蛹、燈光誘殺、人工捕殺[3];也可用40%樂果乳劑1 000倍液防治。
  8   及時收獲
   蕎麥是無限花序,開花時間長,籽粒成熟不一致,從開花到成熟需要30~45 d。若收獲過早,大部分籽粒尚未成熟;收獲過晚,先成熟籽粒易脫落,均會影響產量。一般當植株籽粒達75%~80%、變為褐色或灰色時即可收獲[4]。應選擇陰天或晴天早晨進行收獲,以防落粒。收割后先晾曬,然后脫粒曬干。一般含水量在13%左右進行儲藏。
  參考文獻:
  [ 1 ] 趙有武.蕎麥的栽培技術[J].青海農技推廣,2018(03):28-29.
  [ 2 ] 王靜,周永升.華池縣旱地蕎麥豐產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8(14):21-22.
  [ 3 ] 鄭賢順.寧蒗縣優質蕎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8(10):174.
  [ 4 ] 閆俊英.淺談蕎麥的栽培技術[J].農業與技術,2018,38(10):101-1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444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