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網絡時代的到來為學生的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是許多新事物的出現也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起到了嚴重的抑制作用,不利于新時期大學生良好思想政治素養的形成。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結合目前網絡環境整體情況的分析,就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完善路徑來做出一番深入的探究,以改善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低效化的現實問題,引導學生在素質建設、思想建設等方面能夠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因此,該文主要以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機遇與挑戰的深入探究,詳細介紹了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對策。以此來更好地完善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課程的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時代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機遇  挑戰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93-02
  1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1 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機遇
  網絡環境能夠為大學生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網絡平臺,課程內容可以利用網絡條件進行有效傳播,提高課程內容的傳播性,為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空間。在網絡環境下,更加強調個體的差異性,因此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建立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使得教師更加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將學生放在課程的主體地位。同時,網絡環境也能夠為大學生思政課程的開展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資料,可以幫助教師及時地獲取相關信息,不斷豐富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促進思政課程內容的與時俱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利用網絡環境進行宣傳,提高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重視程度,提高課程內容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最后,高校思政課程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新技術,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內心所需,實時調整思政課程的講解內容。
  1.2 高校思政工作面臨的挑戰
  互聯網信息時代的到來在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巨大機遇的同時,也產生了一定的挑戰,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了許多新的問題。具體來看,網絡環境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網絡環境下,學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和信息,然而網絡中存在很多消極、錯誤的信息,容易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產生不良影響;同時,高校學生正處于三觀建設的關鍵時期,對網絡中知識和信息的鑒別能力較差,因此,網絡環境可能會對學生的三觀產生消極的影響,增加了高校思政課程的教學難度。第二,網絡環境的發展加速了高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可以為高校思政教學工作提供了多種教學模式,因此能夠更好地促進思政教學工作的改革和發展,改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更好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第三,高校思政工作的評價體系較為單一,導致學生對傳統教學模式產生厭煩情緒,降低思政工作的教學效果。同時,有很多學生為了更好地提高其他課程的成績,產生了逃課行為,或是在課堂上學習其他課程的現象,忽視了對高校思政課程的學習。第四,網絡環境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新途徑,但是如果學生自身抵制誘惑的能力比較差,很可能會沉迷網絡不可自拔,不愿意面對真實的世界,不利于大學生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
  2  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開展的策略
  2.1 加強高校思政教師隊伍的建設
  第一,幫助教師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質,堅定自身的信仰,提高教學責任感,能夠通過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感染學生,為學生樹立思想道德素質學習的榜樣,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第二,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正確、合理、科學地使用網絡環境,避免網絡中消極因素對大學生產生影響;同時,應該充分利用網絡平臺,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和互動,真正將學生放到教學主體的位置;第三,積極參加各項互聯網知識培訓,提高教師隊伍利用互聯網的能力,不斷創新思政工作的教學方式,實現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
  2.2 創新思政工作的教學模式
  第一,將思政工作的課程教學與網絡教學充分結合,可以彌補思政工作教學課時較短的缺陷,同時也能夠利用網絡教學,將新媒體、實踐教學等內容納入到思政工作中,更好地提高思政課程的教學效果。第二,推動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傳統的思政工作中,實踐教學就是通過參加實踐活動,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但是,網絡環境下,能夠豐富實踐教學的模式,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名人事跡、微實踐等模式,更好地提高學生對實踐課程的興趣。第三,改變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進行評價,同時可以利用網絡的大數據、智能分析等技術,更好地幫助教師和學生認識到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對思政工作的教學效果進行更加公正、公平、客觀的評價。
  2.3 健全思政工作的保障機制
  第一,政府需要加強對網絡環境的監管工作,尤其是打擊網絡犯罪現象,避免大學生掉入網絡的深淵,積極凈化校園網絡環境,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與高校一起共同創造和諧的網絡環境,為思政工作的開展提供便利條件。第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高校應該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規范大學生在網絡中的行為,對于違反網絡使用行為的大學生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懲。第三,加強網絡規章制度建設,加強對網絡道德規范的宣傳,提高社會和個人的網絡責任感,避免網絡消極信息的產生,不斷凈化網絡環境。
  2.4 加強對大學生的網絡教育
  第一,培養大學生的判斷力,對熱點事件或者焦點問題提出自身的觀點,避免被輿論誤導,在言辭上也不能產生過激的行為,必須要使用正確的方式闡述觀點。第二,加強對大學生網絡道德教育,讓大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自律習慣,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積極傳播正向的網絡內容。對于網絡中的錯誤行為進行舉報,為凈化網絡環境貢獻力量。第三,增強大學生的自控能力,網絡的自由環境容易使得大學生迷失自我,因此校園網絡需要進行實名制,更好地規范大學生在網絡中的言語行為。
  3  結語
  總之,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對于互聯網信息時代的社會整體大環境有了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也看到了目前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巨大機遇和挑戰。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的教育工作者,要以時代化發展為導向,堅定教學創新改革決心不動搖,通過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教學模式等的引入,來不斷改善我們現有的思想政治教學環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得到優化,使課程教學內容更加符合當今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現狀,以此來幫助大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的思想、生活環境得到凈化,以此來為大學生構建一個良好的大學生活環境,實現有效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與此同時,筆者也希望能夠借助該課題的研究,在社會各界廣泛引起人們對于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促使更多的社會學者、教育界專家等廣泛地參與到該課題的研討中來,在群策群力的作用下,共同推進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體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舒衛征.網絡視閾下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策略分析與思考[J].普洱學院學報,2018,34(6):102-103.
  [2] 朱泉.淺談如何利用網絡開展好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評網絡黨建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0):113.
  [3] 劉佳.網絡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機遇、挑戰及其創新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31(19):111-113.
  [4] 余娜.基于網絡媒體的大學生思政教育改革分析——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8):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3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