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博云社會實踐下大學生就業素養提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博云實踐平臺給青年學生提供了一個提高就業競爭力,將就業實踐前置的平臺,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明確自身就業需求。該文提出“基于博云社會實踐下大學生就業素養提升”,采用多元創新性,構建了多種并存模式的實踐條件,完善管理機制,就當代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為契機展開一系列數據化統籌分析,正確性判斷社會動向,對大學生就業素養進行提升;再通過對于個體大學生及已建團隊進行定位分析以及社會需求從已創建數據庫中取得正確實踐方向,通過模擬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實行專業性訓練,以提升就業素養,為步入社會提前準備,減少大學生就業壓力,為社會培養全能型人才做出進一步貢獻。制定的團隊管理制度遵循科學化原則,合理規劃團隊結構,有針對性地扶持“偏素質型”團隊發展。實踐團隊由“單一型”向“綜合型”的轉變,使之成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
  關鍵詞:多元化  創新性  實效性  提升就業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c)-0191-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而數量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就業問題,則是我國民生保障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切實做好大學生就業工作關系到民生保障和社會穩定。近些年來,我國就業政策由開始的“包分配”逐漸轉向了“自由擇業“的方式,9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須得自行擇業,日益增長的大學生數量和市場職位供應產生了嚴重的比例失衡現象,供不應求,競爭壓力不斷增大,失業率也頻頻上漲,面對社會不斷進步,生存壓力對于高校畢業生成了一個極難攻克的問題。那么,對于高校在校學生,想要未雨綢繆,不僅要在主觀能動性上培養自身素養,明確自身需求,客觀上充分了解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對行業進行提前模擬、熟悉。因此,社會實踐在人才培育中顯得格外重要,此服務平臺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將就業實踐前置,有利于幫助大學生明確自身就業需求,該文提出“基于博云社會實踐下大學生就業素養提升”,從理論依據、問題分析、實施方式、預期效果等方面進行闡述,探索博云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對于大學生就業的引導方向以及可行性分析。
  1  構建多元化“博云社會實踐平臺”,提升大學生就業素養
  以大學生現狀綜合分析,部分學生對于社會了解程度過低、缺乏認識,對于社會實踐模式而言,有些實踐的內容枯燥,實踐形式過于強制,實踐考評過于草率。為了解決傳統大學生社會實踐中出現的漏洞,采用了多元增加創新性,構建“博云社會實踐平臺”。該平臺完善了多種模式并存的實踐條件,健全了實踐中管理機制,以當代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為契機展開一系列數據化統籌分析,以判斷社會動向及時性、正確性。對大學生就業素養進行宏觀調控,再通過對于個體大學生及已建團隊進行定位分析以及社會需求從已創建數據庫中取得正確實踐方向,通過模擬社會環境對大學生實行專業性訓練,以提升就業素養,為步入社會進行提前準備,減少大學生就業壓力,為社會培養全能型人才做出進一步貢獻。博云社會實踐平臺亦與互聯網+技術結合,每個獨立項目均予以記錄,隨著逐年累計,形成大數據庫,定期進行分析、提取、整理、總結,以5年為一個循環,形成更加完備文案,從而獲取提升空間,增強實效性。
  通過個體學生對于自身發展的需求以及對自身的了解,在專業老師的引導推薦下進行自由選擇社會實踐模式,通過豐富的形式培養學生興趣,加強了主觀能動性,真正做到滿足學生需求,同時有效增長學生就業素養,進一步引導學生就業相關理念。
  博云社會實踐截至目前連續3年組織指導開展社會實踐項目,實踐企業3家(大連金州重機石化裝備廠、內蒙古包頭市東河區建設局、德輝科技(大連)有限公司),成立實踐基地1家(大連金州重機石化裝備廠);通過和以上企業的長期聯系,幫助學生實現社會實踐利益最大化進而提高就業素養。
  2  創建系統化管理機制,加強團隊管理
  構建全員參與、全員實踐的管理機制,加強實踐團體的組織領導,對實踐內容和過程進行統籌規劃,充分發揮教務、學生管理等部門及共青團組織協同作戰的優勢,確保社會實踐形成完善的組織保障。
  同時把社會實踐納入評獎評優體系,客觀督促學生有效利用社會實踐經驗,建立專項小組強化對學生社會實踐的全程指導,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特點,分類指導,因材施教。建立社會實踐導師制,為學生指定社會實踐導師,邀請就業指導專家通過授課、講座、輔導、咨詢等形式,科學、有效地抓實前期指導、過程跟蹤、后期反饋等工作,合理規劃團隊結構,將實踐團隊由“單一型”向“綜合型” 的轉變,使之成為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場所,從而提高就業素養。
  3  創新多元化操作維度,優化學習模式
  社會實踐具有培養和教育學生的作用,對于就業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就業能力即就業力(Employability),最早由英國經濟學家貝弗里奇(Beveridge)于1909年首先提出,主要指個體獲取就業信息并抓住就業機會,進而獲得 就業機會的綜合能力[1]。馬克思提到:“社會實踐是主體借助于一定的中介和手段,是有目的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學生通過社會實踐確立新的目標,不斷完善自己,增強自己的社會競爭力,宣貫“文化引領、思想教育、科學管理、真誠服務”的工作理念,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大力弘揚崇尚科學、探索真理、注重創新、奉獻社會以及愛國主義精神的文化氛圍。多元化的學習模式為提升社會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從操作維度著手,立志于在現有的基礎上優化完善學習維度,按照3種方式、3個流程、結合四位一體,創新新概念,進而從社會實踐成果評價與推廣轉化等維度進行疏導,從數據角度客觀分析,分類別多角度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就業素養,從根本上影響學生,從靈活多變的社會組織關系中加強探索性學習、觀察式學習,在團隊中展開討論式學習,與第二課堂成績單、互聯網+技術的結合下加強信息化學習。
  4  創建系統化數據管理,整合反饋信息
  社會實踐是一個較為系統的活動形式,是構建社會實踐活動的各要素有機整合的過程,其中經費的發放、實踐方式、實踐地點、安全保障、評估標準等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博云社會實踐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成熟的做法與互聯網+數據管理模式相結合,通過研究文獻,往年數據得出較為完備的實踐方式,系統設計實踐方式,通過下放經費、前期付出、結果反饋相結合,評估該實踐實際效益,總結出最優方案作為模版,便于學習。同時,深入探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涵、影響因素、客觀條件、方案實施可行性,推動博云社會實踐進一步發現,完善操作管理,進行系統評估,評估結果錄入綜合素質成績單,從中捕捉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進行調控,為大學生將來步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洪昌.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河北大學,2016.
  [2] 鄭晴晴.“多元互動式”的大學生社會實踐育人模式構建[D].合肥工業大學,2016.
  [3] 宮曉慧.面向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的信息素養教育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10):151-152.
  [4] 王力平.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育下促進就業競爭力的模式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8(9):44-48,58.
  [5] 王春林.基于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職校德育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1):93-96,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7483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