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航空科技情報產品轉化生產力的要素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以航空科技情報為研究基礎,通過對影響情報產品產生、流通和應用的三個關鍵因素的分析,探索得出情報員知識結構、智慧型情報系統、特色情報產品對情報產品轉化為最終生產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在本文中對其三個關鍵因素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情報員知識結構;智慧型情報系統;特色的情報產品
中圖分類號:V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11-0222-02
0 引言
科技情報學及其研究成果已經被國際社會視為人類信息化社會的理論和物質基礎的一部分。它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合成學科,它作為理解現代化通信與知識綜合化所必須的一個領域而存在。在社會科學領域情報科學對于科技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航空企業來說,其成熟的情報產品已經成為了加快企業發展、提升企業產品管理水平、推動企業科技進步以及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力杠桿。情報科技產品在企業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將最初的海量信息變成最終情報產品投入到實際生產中為企業創造價值,滿足最終用戶對情報產品的需求,值得航空科技企業情報工作人員深思和研究。
1 復合型的科技情報研究的特征
現代情報學是一門新興的具有橫斷學科性質的學科,并且具有高度分化又高度綜合的特點。不僅要在縱向上對鋪開的巨大的信息網絡進行定位與深入挖掘,不斷地對信息產品的研發模式進行轉型和升級,而且要借助和綜合其他領域的信息情報,對海量的信息進行系統化,協同化,探索和發現航空科技領域與其他學科之間的外在和內在存在的普遍規律,使其最后得到的信息產品全面化,準確化,系統化并完成服務用戶的最終目標。
情報產品作為企業重要的生產力,它在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和損失以及著眼全球把握研發產品的新穎性和生產工藝的先進性以及其他方面發揮著導向先鋒作用,為領導做出最后決斷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在情報產品生產的整個過程中,需要情報員的專業性,情報系統的智慧性以及領導者的決斷性三者要素的密切配合,相互協作,要實現情報產品最終生產力的轉化必不可少的三個因素就是情報員、情報系統以及最終的情報用戶。
2 生產情報產品的關鍵要素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提出,“情報是在特定時間,特定狀態下,傳遞給特定的人的特定部分的有用知識?!倍嗄甑那閳髮嵺`證明,情報服務活動是以情報用戶為導向,是情報員在借助情報系統以及其他情報搜集手段的基礎上,向特定用戶提供特定情報產品的活動。為了使整個情報產品的產生、流通以及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變得清晰、順暢、高效就需要對三個特定的情報因素進行具體梳理和分析,消除情報流通過程中的不利因素,降低參與整個情報生產的主觀和客觀的不利因素,提高情報產品的使用率以及效用率。
2.1 情報員的知識結構對情報解讀的影響
情報學的多學科性質,正是由情報學的多種研究范式決定的。信息運動范式中認為情報用戶被視為情報檢索系統以外的被動接受者,要去適應檢索系統,了解利用現有的信息,該范式只是從系統角度去對待情報用戶,而不是從情報用戶的角度了解用戶的情報需求。而在解釋學范式中伽爾默爾認為,從社會文化以及消費主體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狀態研究人的信息處理原理,以人為本,關注情報的利用和吸收。該學說經過多年的演變與發展,強調情報消費主體的作用以及消費主體的知識結構和心理狀態的提升。因為不同的消費主體在查詢、解讀和利用情報的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的作用,同樣的一條信息對于有著不同知識結構和知識存儲的人來說有著不同的反應和加工處理方式,得到的情報產品和結果會相差甚遠,生產力轉化效率也會不同。因此必須關注情報流動過程中情報課題與情報消費主體即情報用戶的交融,提高消費主體的知識結構,最大化的提高產品利用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培養情報人員敏銳的情報偵察意識和反情報意識,培養兩棲或多棲復合型人才,既具有情報深度處理分析能力,還必須具有相關專業及跨專業知識,做出的情報產品才更有深度和針對性,做出的科學發展預判才更加準確和富有,對于人才培養來說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情報發現、情報分析以及情報決策的素養。在這個指導思想下情報員要廣泛涉獵經濟、書序、管理、統計、信息技術多個領域的知識。因此,增強基層情報人員的知識儲備,拓寬視野范圍,以國際市場為視角掌握航空技術最先進發展動向,結合自身研究所的發展戰略,制定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情報產品。
2.2 智慧型情報系統的人機交互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進一步推進了科技的發展,現代情報學是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產物,計算機的問世有效地推動了情報產業的快速發展。傳統情報的手工檢索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情報發展的要求,獨立的情報工作已經無法適應航空產業應用和發展的需求。通過對消費主體需求的研究,關注情報的利用和吸收,目的是通過對人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的研究改善情報系統的設計和智慧型情報推送服務,強調人機交互的認知能力,不斷完善情報系統搜索的全面性、準確性、易用性以及智慧性。智慧型情報系統的建設使得情報系統與用戶之間的關系更加融合,高效地完成信息交換和信息處理工作。除此之外,智慧型情報系統可以快速處理異構數據之間的相互轉化和相互催生,得到的搜集結果也會更加精準,實現全網覆蓋、全面共享,建立人為本的智能化情報系統是大數據時代發展的必然性[1]。
大數據時代,人與物必須呈現網絡化、數據化、智能化、便捷化、共享化、便捷化。因此,必須加強情報人員利用智慧型情報系統對數據進行自動化、智能化處理方面的教育與培訓,提高情報人員對情報信息的敏感度和預警能力。數據的數字化轉型、多域的數據集成和數據算法戰略也是當前大數據環境下數據系統設計的必要課程,情報人員對該課程深入參與也會有助于情報人員高效地處理數據之間復雜的關系,掌握數據之間的顯性關系和隱性關系。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告別以往單向的情報輸送方式,倡導提供情報產品定制服務,在自助式開放獲取未能滿足所需要的知識時,可以選用知識定制服務,為用戶提供專門的解決方案[2]:提供在線咨詢服務及論壇互動服務,拓展線上虛擬空間將大家的智慧聚集在一起,論壇交流也是搜集、挖掘與互換彼此信息的過程,使得全部科研人員有機會參與到情報信息的分析和挖掘中,并將獲得的有用信息進行深度分析與辨別,系統地討論意見并進行整理提交,為上層領導的最終決議做出有力、全面、正確的情報導向與支持。 2.3 情報產品最終生產力的轉化
情報產品能否最終轉化為生產力取決于決策者,如何讓最終情報產品影響決策政策這是我們都需要思考的問題,由于情報更新快,情報產品講求時效性和新鮮度,其最終定位是服務用戶。所以對于任何情報產品來說在第一時間得到決策者的認可和重用是其最終目的。決策者每天有大量的信息要處理,為了使其的得到的情報產品在第一時間就能被辨別,能夠被吸引,情報人員在編寫情報標題和產品時避免出現廣泛通識的信息,突出該情報產品特點,明確該產品是搜集、整理和智慧處理的結果而不只是簡單的信息聚合。除此之外,情報員不要坐等自己的產品被送到情報用戶那里去,要學會推銷自己的產品,進行主動推送,如有必要可以向用戶進行匯報,表明自己對該問題的看法,做好進行辯論的準備,決策層也渴求創造性思維,通過思想火花的碰撞產生決策靈感。最后,將情報員的核心觀點變成決策者決策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情報產品轉化為生產力的最快捷的途徑。為了提高自己的情報產品的成果轉化率,進一步增加情報用戶數量,也考慮就同一份情報材料發布不同的密級版本,以適應不同保密要求,解決因保密問題導致的情報產品流通不暢的問題,但這個問題的前提是明確各級領導的密級,防止泄密事件的發生。除此之外,在決策層的工作經歷可以快速增強情報員明銳的洞察力和綜合分析能力。有了在決策層的工作機會可以與一線用戶快速建立起情報供求關系,可以及時洞察決策層的所需所求,掌握第一手信息,建立情報檔案回訪機制,進一步弱化決策層和情報員之間的行政壁壘,提高工作效率。
3 結語
情報學作為一個新興的、生命力很強的交叉學科正在中國學術界贏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通過對情報員、情報系統以及決策者三個對象的分析了解情報產生流通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以及在生產力轉化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提高情報人員的知識結構以及智能化情報系統的建立已經成為航空企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在未來的發展中如何進一步讓適宜的情報產品發揮更大的作用,需要每個情報員和決策層不斷的思考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董克,邱均平.論大數據環境對情報學發展的影響[J].情報學報,2017(9):886-893.
[2] 王建,沈亮.基于大數據環境下的科技情報研究分析[J].科學技術創新,2017(28):147-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820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