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支線航空的新時代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今年6月,中國自主研制的ARJ21新支線飛機將迎來其商業運營3周年紀念日。在這3年的時間里,全球首家用戶成都航空用ARJ21飛機開辟了成都-長沙-上海、成都-衡陽-泉州、成都-臨汾-哈爾濱等航線。截至2019年5月底,“阿嬌”已經安全運送旅客超過30萬人次,交出了一份靚麗的成績單。
目前,成都航空的ARJ21機隊達到了11架,相信未來還會有所增加。同時,成都航空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斗”。2019年2月,天驕航空接收了其首架ARJ21飛機。天驕航空是內蒙古自治區打造的支線航空公司,將以呼和浩特白塔機場為主運營基地,覆蓋自治區內所有支線機場,實現“盟市-首府”的航線公交化。
值得注意的是,媒體報道稱,天驕航空是國內第一家決定全部采用國產噴氣式客機作為運營機隊的支線航空公司。在此之前,中國的支線航空公司大部分采用的是巴航工業的ERJ系列飛機。進口飛機成本太高,是潛力巨大的中國支線航空市場一直未能爆發的原因之一。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再加上西部地區多山多高原的地形給地面交通建設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因此是十分適合發展支線航空運輸的國家。但是,中國支線航空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干線航空,其在全國航空運輸市場中的占比也遠遠低于支線航空發達的歐美國家。造成這一狀況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條是缺乏合適的支線飛機。
中國西部地區多山,多高原,因此,在這些地區運營的支線飛機不僅要有優異的高原性能,能不減載執飛高高原航線,而且其巡航高度要足夠高,不然有些山脈它飛不過去。此外,很多支線航線是旅游航線,旺季時爆滿,淡季則門可羅雀。因此,飛這些航線的飛機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淡季的虧損背不起,太小旺季時即使加密航班也滿足不了需求。
ARJ21就是為中國市場量身打造的支線飛機,其澎湃的動力能夠滿足高高原機場的嚴苛要求,70~90座的容量不大不小,正好能滿足旅游航線的客流量變化。更關鍵的是,這是一款國產飛機,航空公司引進時不但可以省下一筆關稅,而且能獲得國家的支持。要知道,即使在支線航空最發達的美國,支線航空公司也是能從政府手里拿到大量補貼的,像中國這樣支線航空剛起步的國家,政府的扶持、資助更是必不可少。
有了合適的飛機,支線航空發展的其他要素,比如干支結合的運營模式、輪輻式網絡的組成、特業人員的培養等,就都有了著落點。通過ARJ21飛機3年的示范運營,我們積累了發展支線航空的經驗。未來,讓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去迎接支線航空的新時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2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