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遵義市播州區春夏季白蘿卜黑斑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技術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介紹了遵義市播州區春夏季白蘿卜黑斑病發生規律,提出了防治白蘿卜黑斑病的技術措施,以期為當地有效防治春夏季白蘿卜黑斑病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    春夏季白蘿卜;黑斑病;發生規律;防治技術;貴州遵義;播州區
  中圖分類號    S43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0-0097-01
  近年來,遵義市播州區根據市場蔬菜品種供銷情況,加強產業結構調整,春夏季白蘿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白蘿卜黑斑病發生危害逐年加重。為了有效防治白蘿卜黑斑病,筆者于2018年在遵義市播州區對春夏季白蘿卜黑斑病發生規律開展了調查研究,并提出防治黑斑病的技術措施。
  1    調查方法
  1.1    調查地點
  試驗地位于遵義縣茍江鎮茍江村,該地排灌方便,海拔812 m,3—6月平均氣溫17.5~28. 9 ℃。白蘿卜種植時按1.1 m帶溝開廂,溝深45 cm、寬30 cm,畦面寬80 cm,每畦播2行,窩行距15 cm×50 cm,種植密度7.5萬~8.1萬窩/hm2,肥水管理一致。
  1.2    調查方法
  在白蘿卜黑斑病發生初期選擇有代表性的田塊3塊,不施農藥,每塊都采用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調查10株,每塊田共調查50株,調查全部葉片。
  1.3    分極標準
  0級,全株無病;1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以下;2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6%~25%;3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26%~50%;4級,病斑面積占整個葉面積的50%以上[1]。
  1.4    調查品種
  作物為白蘿卜,品種為CQ韓夏。
  1.5    調查時間
  于白蘿卜二葉一心期(3月31日)開始調查,每隔7 d調查1次病情,至大田蘿卜收獲。
  2    調查結果
  2.1    危害特點
  白蘿卜黑斑病從基部老葉開始發病,葉片正面出現小黑點病斑,病斑周圍具有黃色暈圈。隨著溫度升高和濕度的增大,病斑不斷增多和逐漸擴大,并向內葉擴展,此時病斑圓形,同心輪紋明顯,上面著生小黑點。晚播比早播發病危害重,同科作物連作田塊比輪作田塊發病重。
  2.2    發生規律
  根據調查結果,白蘿卜黑斑病4月16日始見,病情指數為0.31;6月25日,病情指數為78.96;4月中旬至5月中旬,病情指數增長緩慢,病情指數為0.31~2.36;5月中旬至6 月上旬,病情指數增長較快,為2.36~28.95;6月上旬至下旬,病情指數增長最快,病情指數增長為28.95~78.96。5月中旬前,氣溫20 ℃以下,濕度較小,不利于黑斑病的擴展,加之白蘿卜幼苗至根部膨大期抗病性較強,病害發生緩慢;5月中旬至6月上旬,氣溫在22 ℃左右,田間濕度加大,利于黑斑病發生危害,而白蘿卜正處在根部膨大期,抗病性減弱,以致黑斑病危害加劇;6月上旬至下旬,氣溫在25 ℃以上,田間濕度比較大,有利于白蘿卜黑斑病發生流行,而白蘿卜正處在成熟期,抗病性比較低,導致黑斑病大發生[2]。
  2.3    發病因素
  2.3.1    氣候。5月下旬至6月上旬,氣溫在22 ℃左右,雨日數多,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6月中旬至7月上旬,氣溫在25 ℃以上,晝夜溫差大,霧大露重,田間濕度比較大,有利于白蘿卜黑斑病發生流行。
  2.3.2    抗病性差。白蘿卜幼苗至根部膨大期抗病性較強,病害發生緩慢;氣溫20 ℃的時期為白蘿卜根部積累養分關鍵時期,植株抗病性較弱。此時,氣候條件又有利于白蘿卜黑斑病的發生流行。
  2.3.3    病原基數大。由于多年連作,田間病原菌積累較多,第2年初次侵染源較廣,易發病流行。
  2.3.4    管理水平差。一是不及時定苗,肥水管理不科學,植株生長弱,田間濕度大,抗病性降低;二是農民不能準確診斷病害,測報不及時,不能對癥施藥和延誤防治關鍵適期;三是品種布局不合理,不能阻隔病原菌的擴展[3]。
  3    防治技術
  3.1    加強預測預報
  應從4月10日開始調查田間黑斑病發生情況,及時發現發病中心,根據白蘿卜田間長勢、品種的田間布局,結合播州區氣象資料,及時發布病害情況,適時指導菜農施藥。
  3.2    加強栽培管理
  3.2.1    適時播種。根據播州區早春氣候條件,選擇低溫不抽薹和耐抽薹的白蘿卜品種于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種,或選擇夏秋白蘿卜于5—7月播種,使白蘿卜生育期與病害發生流行不同步。
  3.2.2    輪作。實行水旱輪作或與非十字花科作物輪作,以減少病原基數。
  3.2.3    加強田間管理。一是定苗。幼苗有2~3片真葉時,拔去弱苗,每窩留1株健壯苗。二是肥水管理。及時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根據植株田間長勢,看苗施肥,田間不能采用大水漫灌、溝灌,最好采用滴灌、澆灌。三是清潔田園。白蘿卜收獲后清除田間老病葉及病殘體,減少病原基數。
  3.3    化學防治
  合理選擇農藥,混用或交替使用??墒┯?5%瑞毒霉可濕性粉劑800倍液、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72%克露可濕性粉劑750倍液、3%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4%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1 000倍液等藥劑均勻噴霧,每隔5~7 d施1次藥,連續施藥3次[4]。
  4    參考文獻
  [1] 甘彩霞,崔磊,於校青,等.蘿卜黑腐病、黑斑病和根腫病發生規律及防治方法[J].長江蔬菜,2018(23):47-49.
  [2] 甘彩霞,?;?,崔磊,等.蘿卜黑斑病苗期室內抗病性鑒定方法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3,52(19):4645-4647.
  [3] 王秋玲,樊春艷,劉文海,等.青岡縣秋蘿卜主要病害的發生與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2):152.
  [4] 李曉梅.蘿卜黑斑病的發生與防治[J].中國果菜,2009(5):52-53.
  作者簡介   楊天佑(1971-),男,貴州遵義人,農藝師。研究方向:農作物病蟲害防治。
  收稿日期   2019-02-2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8939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