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適宜氣候資源分析及發展建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本文根據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生產的實際情況,利用寧武縣2008—2017年近10年的溫度、日照時數以及降水量氣候觀測資料,分析了寧武縣蘆芽山發展毛尖茶的適宜氣候資源,并提出了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生產發展建議,以期為不斷提升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的產量與品質提供參考。
關鍵詞 毛尖茶;生長發育;氣候資源;建議;山西寧武;蘆芽山
中圖分類號 S5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01-0055-01
寧武縣隸屬于山西省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東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11°50′~120°40′、北緯38°31′~39°08′。蘆芽山處在寧武縣中部,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為高山嚴寒區和寒冷干燥區。近年來,蘆芽山毛尖茶因其獨特的口味以及良好的保健功效受到人們的青睞,在當地農業經濟發展中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對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的適宜氣候資源進行分析[1-2],并提出科學合理的發展建議,以推動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產業健康發展。
1 藥用價值
蘆芽山毛尖茶,主要是由蘆芽仙草炮制,蘆芽仙草學名巖青蘭(毛建草),主要生于海拔1 600~1 900 m的蘆芽山地區。全草具香氣,有藥用價值,當地百姓自古將其制為茶飲,具有抗衰老保健功效,茶水呈黃紅色,味道醇正爽口,獨具特色。蘆芽山毛尖茶具有消食、御寒、解乏之功效,隨其制作時的用料不同而功能各異,如與梨入味,具有止咳平喘作用;與酒入料,則獨具御寒活血之功效,為當地百姓款待賓客的佳品,是我國北方名茶之一。
2 適宜氣候資源分析
2.1 熱量資源
蘆芽山毛尖茶在生產過程中受溫度的影響很大,在年均溫度處于6~10 ℃的區域能夠較好地生長。寧武縣近10年來,年平均氣溫為7.2 ℃。由寧武縣逐月平均氣溫變化情況可以看出,除了冬季12月至翌年2月的低溫天氣不利于蘆芽山毛尖茶正常生長發育外,其他大部分時間段內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均處于比較適宜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內。總體來說,寧武縣的溫度條件為蘆芽山毛尖茶的生長發育提供了有利的熱量資源。
2.2 光照資源
蘆芽山毛尖茶屬于喜光植物,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足夠的光照資源。由寧武縣2008—2017年逐月平均氣溫和平均日照時數變化情況分析可知,寧武縣近10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 753.2 h,適宜的光照條件為蘆芽山毛尖茶的生長發育提供了良好的光照資源。寧武縣逐月日照時數分布比較均勻,幾乎都在180 h以上,月平均日照時數處于187.7~282.0 h,3—8月最為集中,占全年的55.7%??傮w來說,寧武縣光照資源較好,能夠較好地滿足蘆芽山毛尖茶的生長發育對于光照條件的需求。
2.3 降水資源
水分是蘆芽山毛尖茶生長期內的關鍵成分。在年降水量處于384~679 mm、平均相對濕度在55%~60%之間的區域毛尖茶均可以較好的生長。
由寧武縣2008—2017年逐月平均降水量變化情況分析可知,寧武縣近10年來的年平均降水量為497.9 mm。寧武縣的降水條件可以較好地滿足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過程中對水分的需求,但是也應該注意部分年份旱澇災害的不利影響。
3 發展建議
3.1 加強對蘆芽山毛尖茶的氣象監測
由于氣候條件與蘆芽山毛尖茶的生長發育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因此,需要對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主要產區的氣候條件開展長時間的監測。應該不斷完善當地的區域自動氣象站建設,在毛尖茶主產區安裝氣象要素自動監測儀,開展實時智能化蘆芽山毛尖茶小氣候自動監測模式,使毛尖茶全生育期監測數據更為精準、完整,為寧武縣毛尖茶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更有價值的氣象數據指導依據[3]。
3.2 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
寧武縣氣象局應加強和涉農部門的溝通合作,合理開發利用當地氣候資源,避免災害性天氣對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的影響。一是逐步完善氣象為農服務機制,加強對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的研究與推廣。二是對蘆芽山毛尖茶產業氣候資源分布情況、氣候變化特點以及災害性天氣的分布情況、出現頻率等認真進行分析以及評估,制定出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三是結合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的氣象指標,開展氣候論證,趨利避害,科學利用氣候資源研究開發新品種,促進蘆芽山毛尖茶產業的持續發展。
3.3 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的精準性水平
應根據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產業發展實際,重點針對蘆芽山毛尖茶科學種植、主要生長期以及采摘期等不同階段應對各種災害性天氣,不斷提升農戶防災減災以及科學避災的能力。時刻關注當地氣候變化趨勢,建立現代化的氣象預報預警服務體系,加強災害性天氣預警發布[4]。
4 結語
綜上所述,寧武縣的熱量資源、光照資源以及降水資源等氣候資源均比較適宜于蘆芽山毛尖茶生長發育。地方氣象部門應該高度重視氣候監測,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不斷提高氣象預報預警服務的精準性水平,盡可能推動寧武縣蘆芽山毛尖茶產業健康、穩定發展[5]。
5 參考文獻
[1] 李慧卿,王萍.毛建草茶葉的組分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7(3):410-414.
[2] 謝暉.桂南農業氣候資源極其開發利用[J].貴州氣象,2001,25(1):22-23.
[3] 孫怡.滁州市茶葉生產的氣候條件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6(23):204.
[4] 余會康,劉祿元,李美杏,等.福建永福優質高山茶生長氣候條件分析[J].浙江農業科學,2015,56(3):333-337.
[5] 姜含春,趙紅鷹,葛偉.中國茶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9(3):23-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0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