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2018年濱州市沾化區小麥條銹病的發生及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通過田間調查和查閱資料,詳述了濱州市沾化區小麥條銹病的發生特征及發生情況,分析了發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對策,以期為小麥高效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麥條銹病;發生特點;防治對策;山東濱州;沾化區;2018年
  中圖分類號    S435.121.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112-01
  濱州市沾化區小麥常年種植面積在2萬hm2左右,主要集中在泊頭、黃升、大高、古城等鄉鎮,其中泊頭鎮種植面積3 333.3 hm2,大高鎮2 466.7 hm2,古城鎮1 866.7 hm2,黃升鎮1 666.7 hm2。小麥條銹病具有分布廣、傳播快、危害性強、發生面積廣、危害重等特點,防治小麥條銹病對小麥高效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1    發生特點
  1.1    發病時間早
  從2018年大田調查結果看,小麥條銹病發生時間明顯早于往年。常年沾化區黃升、泊頭、大高、古城等鄉鎮小麥種植區域很難調查到條銹病發生地塊,而2018年4月下旬即查到條銹病發病田塊,發病時間較往年提前了1個月。
  1.2    發生范圍廣
  2018年,沾化區所有小麥種植區域都不同程度地發現了條銹病發病中心,與往年相比,發生范圍廣泛。小麥條銹病主要發生在泊頭、黃升、大高、古城等鄉鎮,全區發生面積達5 333.3 hm2,總體發生程度為1級,病葉率最高達27%。2018年5月8日在泊頭、黃升、大高等鄉鎮麥田普查,均發現小麥條銹病感病中心,發病面積達2 000 hm2。5月11日田間調查發現,泊頭鎮明家村小麥條銹病發生最嚴重,調查面積為6.7 hm2左右,條銹病病田率達30%;黃升鎮王侯村調查面積逾6.7 hm2,條銹病病田率達18%;大高鎮發現新的感病中心;古城鎮東三里、西三里等村均發現感病中心,條銹病病田率達7%。
  1.3    擴展速度快
  在調查的發病麥田中,小麥條銹病各發病點幾乎均已發展成發病中心,一些田塊小麥條銹病已擴展到上部第一葉片,個別田塊已擴展至全田發病[1]。一旦發病即迅速擴展蔓延。
  1.4    呈點片發生
  地塊與地塊之間病情差異較大,以點片發生為主;且感病品種發生重,田間濕度大、密度高的地塊發病重。
  2    發病原因
  一是外來菌源量大。2018年全國小麥條銹病發生早、范圍廣、危害重。至5月2日,山東省已有菏澤、濟寧、泰安、棗莊、濟南、聊城、臨沂、德州、萊蕪、淄博、東營、日照、濱州(惠民、鄒平)等13個市64個縣(市、區)發現小麥條銹病,全省發病面積達93.3萬hm2以上。二是小麥品種抗病能力差。沾化區種植的小麥品種抗病能力差。三是小麥種植密度大。種植密度大的田塊通風透光能力差,易感病。四是土壤濕度大。4月下旬至5月上旬小麥處在抽穗揚花期,由于澆水灌溉造成田間小氣候濕度大,再加上5月上旬降水量大,十分有利于條銹病的發生。
  3    防控情況
  針對小麥條銹病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監測難度大、危害損失重的特點,制定了小麥條銹病防控方案。小麥條銹病防治應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取“大田普查、重點調查、發現一點、控制一片”的防治策略,綜合運用統防統治、專業化防治、群防群治等防治手段[2],并使用無人機、電動噴霧機進行噴霧防治,以有效控制小麥條銹病的蔓延和危害。
  4    防治對策
  4.1    組織發動
  在發現小麥條銹病發病中心后,立即對全區小麥進行大田普查,提前著手,科學防控。組織各鄉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對小麥進行田間普查,及時掌握病情,采取見點打片、見片打面的防控措施,嚴防病害大面積流行。
  4.2    投入保障
  為大力開展小麥條銹病應急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有效防控小麥條銹病的發生與危害,確保小麥生產安全,制定了2018年小麥條銹病防控技術方案。沾化區發放防控補助農藥5%己唑醇懸浮劑5 t;在小麥條銹病防控期間,共動用無人機10架、直升機1架、地面大型機械35臺、電動噴霧機300余臺。
  4.3    指導培訓
  為了更好地做好小麥條銹病的防控工作,在泊頭、黃升、大高等鄉鎮發現小麥條銹病感病中心后,先后召開2次小麥條銹病防控會議并到田間地頭進行現場防控督導;技術人員每天都要到田間地頭進行病情調查[3],及時發布病蟲預報和防治簡報;舉辦防治技術培訓班,組織專家現場指導科學防治,有效控制小麥條銹病的發生與危害。
  4.4    輿論宣傳
  在準確判斷病蟲害發生趨勢的基礎上,技術指導小組深入田間地頭指導防治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小麥條銹病防治技術意見,利用電視、田間學校、現場會等多種形式開展防治技術培訓[4]。
  4.5    藥劑防治
  對小麥條銹病零星發病地塊可挑治,對重病地塊采取大田普治措施。大田普治選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750~1 500 g/hm2或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0~450 g/hm2加水750 kg/hm2均勻噴施,或25%丙環唑乳油2 000倍液噴霧,嚴重地塊間隔7~10 d再噴1次。
  5    建議
  一是流行性病害發病急、蔓延快、危害重,應加強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專業化統防統治隊伍的作用。二是大力推廣小麥“一噴三防”技術,做到防病蟲、防倒伏、防干熱風。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特別是在病蟲預測預報、防控隊伍建設和物資儲備等方面要給予大力支持,確保病蟲害及時得到有效控制。
  6    參考文獻
  [1] 徐如民.對小麥病蟲害發生與防治措施的探討[J].中國農業信息,2014(23):59.
  [2] 高喜先.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7):112.
  [3] 江茂鑫.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J].農業工程技術,2016(35):41.
  [4] 殷慶峰.淺談小麥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6(18):108-109.
  作者簡介   李占輝(1973-),男,山東濱州人,助理農藝師,從事農技推廣工作。
  *通信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3-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58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