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ESP的IT英語聽力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以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受到廣泛關注,但是現階段將ESP聽力研究與ESP聽力教學相結合的研究不多。所以,本文將首先從三方面梳理ESP聽力的重要內容,之后將結合ESP聽力課程“中級IT英語聽力課”,從四個角度來安排教學,期望能為高校的ESP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 ESP IT英語聽力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65
  IT English Teaching Based on ESP
  ——Applied in the Course of Mediated IT English
  WANG Xiaohua, LING Yueyao
 ?。―alian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Dalian, Liaoning 116044)
  Abstract Si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SL teaching, ESP has been paid lots of attention. However, until recently, few researches have focu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ESP research result in the actual ESP listening courses. Therefore, in this article, three significant factors, which play a vital role in ESP listening process, have been reviewed. After that, those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ESP listening course of Mediate IT English from four aspect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 reference.
  Keywords ESP; IT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1 背景
  自2004年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如火如荼般地開展后,專門用途英語(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簡稱ESP)教學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被認為是大學英語改革的方向。迄今為止,關于ESP的研究很多,但是ESP聽力方面的研究不多,而且ESP聽力研究與ESP聽力教學相結合的研究就更寥寥無幾。因此,研究ESP在具體的ESP聽力課程中的應用是有其現實意義的。
  2 ESP與聽力
  ESP聽力教學的目標是培養積極傾聽者。Brown (1990)認為“積極傾聽者”是指“那些可以通過不具體的語言輸入而形成合理的演繹同時還能辨別具體信息的傾聽者?!盵1]積極傾聽者需要具有相應的知識來進行認知,而且能夠使用聽力技巧來促進理解和互動,最后還可以參與元認知過程來提高理解和聽力水平(Vandergrift and Goh 2012)。[2]所以,接下來就從以下三個方面探討ESP聽力。
  2.1 認知過程和元認知過程
  成功的聽力理解是自上而下的認知過程和自下而上的認知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2]在自上而下的認知過程中,傾聽者使用相應的知識來理解聽到的內容并得出相應的推論,而在自下而上的認知過程中,傾聽者通過辨別發音來理解聽到的內容。在真實的場景中,這兩種認知過程經常是交互進行的。同時,Davis and Johnsrude(2007)發現這兩種認知過程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傾聽者對聽到內容的理解。[3]
  除了認知過程,元認知過程也在聽力理解中得以實現,這其中包括促進聽力理解的策略和解決聽力中問題的策略。在元認知過程中,傾聽者可以監控自己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同時還能監控整個聽力能力的發展。Chamot(1995)認為聽力策略是有效并且蓄意的行為,它能促進聽力理解和聽力能力的提升。[4]這些策略可以被用于控制和轉化口語輸入、管理和規范認知過程、管理情緒、使用資源來幫助理解。
  2.2 三種知識
  傾聽者在辨別聽力材料的發音和構建其內容時,三種知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語言知識、語用知識、事實和學科知識。語言知識是指語言的發音、句法和詞匯。Wolvin和Coakley (2000)認為聽力理解基于有效辨別發音,[5]所以,它依賴于傾聽者的英語發音知識和運用這些知識來感知辨別單詞和意群。句法知識被用來進行言語分析。Meccarty(2000)注意到傾聽者的語法知識和其聽力理解之間有很強的聯系。[6]最后,Bobk(2000)發現詞匯知識是影響二語傾聽者聽力理解的核心因素。[7]ESP聽力中,相應學科中的詞匯對傾聽者來說還是最大的挑戰。
  語用知識也影響語言能力,在二語聽力理解中的作用舉足輕重。傾聽者可以運用體裁知識來幫助聽力理解和回顧,而如果他們具有話語在特定背景下構成的知識,他們就能預測對話的發展。語用知識在聽力理解中的運用還跟傾聽者辨別語用信號的能力有關。ESP聽力中的語用知識,主要還是跟ESP體裁有關。
  最后一種影響二語聽力理解的知識就是事實和學科知識。事實知識可能更多的是跟世界有關的常識性知識,比如世界要聞、歷史、政治、文化等。這些知識都影響著傾聽者對所聽到內容的判斷和理解。同時,在ESP聽力中,學科知識極其重要。因為傾聽者可能需要在具體的場景中,對聽到的學科內容進行理解和反饋。
  2.3 聽力技巧
  為達到聽力理解的目的,傾聽者會使用很多聽力技巧。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將ESP聽力技巧分為兩種——“聽獨白”和“聽和說”,而這又分為宏觀聽力技巧和微觀聽力技巧。[7]宏觀聽力技巧是直接與聽力能力有關的技巧,而微觀聽力技巧是指那些輔助和幫助聽力理解的間接技巧。在現實中,宏觀聽力技巧和微觀聽力技巧是同步被使用的。   關于宏觀聽力技巧,Vandergrift and Goh(2012)認為在聽力中被經常使用的核心宏觀聽力技巧是聽細節(理解和辨別具體信息)、聽大意(理解和概括短文)、聽要點(理解信息重點)、聽并推斷(運用聽到的信息和所學語言知識來填空)、聽并預測(預測接下來的內容)、選擇性的聽(聽特定信息)。這些核心技巧又可以細分為很多技巧,比如聽細節可以分為聽數字、聽名字、聽地點等。
  Dudley-Evans和St. John(1998)強調了一些在單向或雙向的ESP聽力場景中用到的微觀聽力技巧??紤]到ESP聽力場景中的互動性,很明顯學習者所使用的微觀聽力技巧與其在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聽力技巧相似(Goh 2013),[7]比如辨別轉換暗號、使用問題來核實理解和獲取更多信息、辨別手勢和其它非語言的暗號等。這些微觀聽力技巧可以幫助使用者在不同的ESP聽力場景中進行互動和交流。
  此外,由于不同的ESP聽力場景對傾聽者的要求不同,還需要引入其它的聽力技巧,比如在IT、商務、法律、航空、醫學、出版等不同領域中,會有不同的聽力場景,因此傾聽者就需要其它相應的聽力技巧來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
  3 “中級IT英語聽力課”教學
  “中級IT英語聽力課”是一門針對大學二年級軟件相關專業學生開設的ESP必修課,共68學時。結合上文對ESP聽力的梳理,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安排這門課的課程教學:
  3.1 加強知識儲備
  由于在ESP聽力過程中,傾聽者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事實和學科知識直接影響了聽力理解,所以要幫助學生加強這幾方面知識的儲備。首先,語言知識,也就是語言的發音、句法和詞匯知識。語言知識的擴充得通過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方式,教師可以在課上發現學生這方面知識的欠缺和問題,糾正其錯誤,同時給學生提供建議幫助其解決問題,比如發音問題,教師可以推薦語音書,幫助學生制定練習計劃,使其問題得到改善。
  其次,語用知識。語用知識,實際上就是關于語言理解和運用的知識,主要是指如何通過語境來理解和使用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話語。所以,教師需要查閱并概括跟IT職場有關的聽力場景,通過聽說讀寫中的一種或幾種方式讓學生熟識和掌握這種特定場景下的話語。比如在IT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構建階段,就需要制定時間表、進行架構設計、確認界面設計模型等步驟,而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發放閱讀材料的方式讓學生初步熟悉這些內容,然后在課上進行這一IT場景的聽力練習,來強化其特定場景的語用知識。
  最后,事實和學科知識。事實知識也就是與世界有關的常識性知識,教師可通過給學生提供建設性的建議來幫助其增加這一知識,比如讀書、看新聞等。至于學科知識,除了課上和課下練習中會涉及到的學科知識,ESP教師可以跟專業教師合作,給學生提供參考書目,供其閱讀。比如關于人工智能,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閱讀人工智能專家Max Tegmark所著的《Life 3.0: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和Google、微軟前總裁李開復博士所著《人工智能》這兩本書。
  3.2 培養聽力技巧
  上文提到兩種聽力技巧,一是宏觀聽力技巧,二是微觀聽力技巧。關于宏觀聽力技巧,教師可以將六種核心宏觀聽力技巧進行進一步細分,每次課上重點講解并是讓學生使用一個技巧,同時課后通過練習的方式繼續幫助學生鞏固這個技巧。比如,這一課程的第16次課需要講解的聽力技巧是Taking Notes in a T-chart,教師可以在課上讓學生使用這一聽力技巧完成兩個難度遞增的聽力練習,之后利用基于微信的雨課堂讓學生觀看一個IT有關的TED演講,然后將一個T型圖表補充完整。
  除此以外,教師還需要通過各種方式不斷滲透微觀聽力技巧,在這里也建議教師每次課可以關注至少一個微觀聽力技巧,如通過說話者的語氣判斷其態度、辨別活躍氣氛的話語、識別轉換信號、辨認肢體語言等。教師可以播放一段IT職場實景視頻,如解決軟件功能設計問題,讓同學們運用相應的微觀聽力技巧,幫助其聽力理解。
  3.3 促進聽說結合
  語言是用來交流的,所以聽與說是不可分割的,僅僅通過單向的聽力練習來提高聽力水平與單向和雙向的同步進行的聽力練習相比效果是遠遠比不上的。所以,教師可以在課上,根據具體的IT場景,在運用聽力技巧的同時,采取雙人對話、小組討論等方式進行聽說練習。在課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就相關IT話題進行小組合作,最終形成口頭報告或簡短演講,最終,不但學生的聽力和口語水平可以提高,專業知識也能得到強化。
  下面就以軟件上線發布中的搭建客戶環境這個場景為例。教師可以在課上播放搭建客戶環境相關的音頻或視頻,以聽力練習的形式讓同學運用相應的聽力技巧來來理解內容,同時熟悉這一場景下的特定話語和專業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討論其中的特定話語和專業相關內容,最終,在課下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合討論結果,形成口頭報告,并且Role-play這個場景下的對話。
  3.4 利用信息技術
  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已經被應用于的各個領域,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使用給教育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中級IT英語聽力課”中,教師可以開發在線課程,讓更多的學生受益;也可以使用雨課堂、學習通等移動端軟件開發第二課堂;還可以使用已有的MOOC、微課等,對現在的課堂教學進行補充;或者篩選網絡上優質的音頻和視頻資源供學生使用;甚至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的世界進行IT場景演練;借助增強現實技術實時指導學生;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學生的二語習得情況,結合ESP特點,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專業化和科學性的指導和建議??傊侠砝矛F代信息技術,可將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ESP聽力中,傾聽者的認知過程和元認知過程都應受到關注。同時,傾聽者的語言知識、語用知識、事實和學科知識直接關系到能否正確理解聽到的內容。而且,在聽力的過程中,很多宏觀聽力技巧和微觀聽力技巧都被運用到。所以,在“中級IT英語聽力課”的教學中,要從加強知識儲備、培養聽力技巧、促進聽說結合、利用信息技術這四個方面來安排教學,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讓學生最大程度地獲益。
  參考文獻
  [1] Brown,G.(1990).Listening to Spoken English. London:Longman.
  [2] Vandergrift,L.and Goh,C.C.M.(2012).Teaching and Learning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Metacognition in Action.New York: Routledge.
  [3] Davis,M.and Johnsrude,I.S.(2007).Hearing speech sounds:Top-down influences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audition and speech perception.Hearing research 229:132-47.
  [4] Chamot,A.U.(1995)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In D.J.Mendelsohn and J.Rubin(eds.),A Guide for the Teaching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13-130.San Diego,CA:Dominie Press.
  [5] Wolvin,A.D.and Coakely,C.G.(2000).Listening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stening 14:143-52.
  [6] Meccarty,F.H.(2000)Lexical and grammatical knowledge in reading and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by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 of Spanish. Applied Language Learning 11:323-48.
  [7] Brian Paltridge,Sue Starfield.專門用途英語手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193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