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新時期農村發展困境的重要舉措,農業經濟管理是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力量。結合相關理論,探討了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的新目標與新任務,分析了中國目前農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核心問題;提出了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9)11-0186-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44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under the strategy of rural vitalization
KONG Yan-ni
?。⊿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1100,China)
Abstract: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solve the rural development dilemma in the new era.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China's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 key force in promo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By combining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the new goals and new task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were discussed, the cor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in China at present were analyzed and th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vitalization;agricultural economic management;optimization policy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經濟管理體制也得到了改善。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各級政府相繼出臺了農業發展政策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原有的農業經濟管理制度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經濟發展的需要。因此,在新時期的經濟形勢下,加快轉變農業經濟管理模式,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將農業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新動力,調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才能有效保障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 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業經濟管理提出新目標與新任務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國民經濟和民生的根本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其中涉及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黨的建設和生態文明等方面,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協調,相輔相成[1]。鄉村振興戰略是根據新時期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新形勢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農村經濟管理是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有助于突破制約農業發展的困境,實現農業經濟的快速健康成長[2]。鄉村振興戰略的頒布與實施是農業領域的一次重大變革,對于農業經濟發展是一次機遇,對于改變農民生活是一個福音。因此,鄉村振興戰略也給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目標和新任務。
1)堅持農業優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將農業農村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是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當前中國社會發展最不平衡的就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而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有助于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補齊當前存在的短板,促進農村充分發展,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城鄉均衡發展。要推動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應深入整合城鄉關系,完善城鄉融合治理體系,在資源配置上優先滿足農村的需求,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
2)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農業健康發展。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農業健康發展,實現生態文明和農民富裕的雙贏,是當前經濟形勢的指向。綠色發展理念突出了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表達了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統一性[3]。在實踐中,需要結合經濟社會特征和生態環境的特點,創新經營理念,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將綠色發展理念落到實處,實現高質量發展。
3)以創新創業推動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創新創業在農業發展中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據經濟形勢特征和市場調查結果綜合判斷;要加強政策的協同效用,實現新舊產業的平穩轉變;強化創新驅動發展,培育科技創新力量。堅持把創新放在農業發展的第一位置,進一步完善經營機制,實現農業的多功能性。加大支持力度,為中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轉變提供技術保障。
2 當前農業經濟管理面臨的問題 鄉村振興建設背景下實現農業農村經濟新發展是一項重要的歷史任務,這種新的歷史任務對農村經濟管理提出了新目標和新要求,但由于缺少強大的農業體系作為支撐,也給農村經濟管理帶來了新的問題與困境。
2.1 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建設滯后
中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速度在加快,但目前的農業管理體制建設滯后,難以滿足農業發展的需求,甚至會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①目前的農業種植規模依舊以小規模種植為主,而這種“小農經濟”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農業現代化大規模生產的需要[4]。②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情況來看,農村勞動力正在慢慢流失,大多數年輕人選擇了進城打工,留下老年人打理農活。而留守老人們缺少現代農業生產知識,缺乏一定的經營能力,無法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③目前中國的農業發展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與工業經濟相比,農業經濟發展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導致中國農業經濟管理體制落后,嚴重影響了管理效果。
2.2 農業基礎設施與科技創新水平不高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一定要使用新技術與新設備,因地制宜,根據中國農業生產的實際制定合適的方案。但是,目前中國的農業發展水平明顯滯后,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缺乏核心競爭力。農業基礎設施方面,由于各級政府對農業基礎設施的資金支持不足,農業生產缺少先進的設備,導致農產品生產效率一直不高。農業科技創新方面,中國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農業科研規模,但是由于農業科技投入不足,農業科研項目缺乏大量資金支撐,從而減緩了農業領域實現科技化、自動化、現代化的步伐。此外,農業技術人員的流失也制約了農業科技創新水平的提高。農業機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不能滿足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從而限制了中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2.3 農業經濟管理理念落后
根據農業經濟管理的需求,國家先后出臺了許多法律法規來保障農業的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中也遇到了許多困難,發展結果很難令人滿意。農業經濟管理相關知識的運用缺乏整體性,部分地方政府對新出臺的政策法規缺乏正確認識,因此無法形成整體的管理意識,無法做到統籌管理。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來說,工作人員的能力會對工作成效產生很大的影響。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工作人員的管理觀念不夠先進,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有所欠缺,這些都影響了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效果。
2.4 農業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中國部分地區在農業方面一直保留著傳統的管理方式,難以適應農業現代化管理的需求。雖然信息技術發展飛速,但農業領域信息化技術尚未得到廣泛應用,農民無法及時掌握市場信息。而農業網站上的信息沒有實現整合,農民無法選擇有效信息。一些農村地區購置了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設備,但是受操作人員專業水平的限制,無法有效利用新設備幫助管理,不利于農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策略
3.1 建立健全規范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建立和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是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的根本措施。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可以保證各項農業工作任務的落實。因此,立足于鄉村振興建設,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必須優化目前的管理機制,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堅實的基礎[5]。目前的農業管理機制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改革。①生產管理方面,應采用現代科學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引入計算機等現代化操作方法加強管理。同時,要根據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地組織農業生產,減少農產品剩余。②加工管理方面,可以運用精加工手段,引入先進技術,提高農產品的價值。未來,農產品加工企業應更加注重資源環境的集約作用,努力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③經營管理方面,應推動農業企業創新轉型,不能只將目光放在增產與擴銷上,而應在保證產品安全的基礎上延長產業鏈和提升價值鏈,同時借助品牌效應提高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3.2 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
農業領域的創新是農業經濟發展的關鍵,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①政府應把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放在首位,增加資金投入力度,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6]。應加強農田基礎設施的建設,完善其配套設施,包括農機道路網和農業輸變電配套等,通過提高農業生產抵抗自然災害的能力,促進農業生產機械化發展。此外,農業經濟管理者應該引進先進的農業設備,以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②要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往的農業經濟管理更側重于農產品的生產方面,注重其產量與銷量;在現階段要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發揮區域自然資源的優勢,形成地域特色產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③要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新能力。提高農業領域的創新能力,可以推動農業經濟管理發展更上一層臺階。
3.3 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建設
鄉村振興建設對農業經濟管理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對農業經濟的發展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因此,有必要在實踐中加強團隊管理建設,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能力。對于管理人員來說,應定期參加教育和培訓,相關部門應提供進修和經驗交流的機會,使管理人員樹立現代農業經濟管理意識,更好地掌握先進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增強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對技術人員來說,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素質,豐富和更新專業知識,同時要深入基層,深入農田,更加貼近生產實際。此外,要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晉升制度,調動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員工的潛力,提升工作能力,以達到預期的效果[7]。
3.4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為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中,信息作為參考指標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應當以鄉村振興建設為背景,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建立專業化的農業經濟管理系統,將信息收集與數據分析集中于信息平臺上統一管理。建立統一的數據庫,制定統一的標準,保障公正公開,才能實現經濟資源共享和數據整合[8]。其次,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府發揮宏觀調控的職能,構建并完善法律框架,對應的法律制度才能保障相關政策的穩定性。最后,可以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利用“互聯網+農業”新型模式。農民可以通過電商平臺銷售農產品,這樣既節約了成本也能及時獲取市場信息,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4 結語
農業經濟管理水平高低不僅影響“三農”問題的解決效果,還關系中國社會環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鄉村振興建設要取得好的成效,就必須處理好農業經濟管理中遇到的問題。農業經濟管理目前主要有管理體制滯后、科技創新水平不高、管理理念落后、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加快建立健全農業經濟管理體系;不斷提升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團隊建設; 提高農業經濟管理信息化水平。根據市場需求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積極探索出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業經濟管理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應該大膽創新,將現代科技與傳統農業結合,提高中國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推動現代農業持續、穩定、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康揚紫.農業經濟管理問題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8(10):83-85.
[2] 趙 楓.黑龍江省鄉村振興建設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研討[J].黑龍江科學,2019(1):154-155.
[3] 胡偉斌,毛迎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農業經濟學會2017年學術年會綜述[J].農業經濟問題,2018(2):127-130.
[4] 李海寧,王軍偉,邵 陽.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分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3):16-17.
[5] 周 穎.新時期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策略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17(1):4.
[6] 許文超,陳西平,孫金榮.現代化建設下農業經濟管理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9(3):149-151.
[7] 尹芝英.淺談農業經濟管理體制在變革時期的創新[J].中國農業信息,2014(9):205.
[8] 劉 巖.農業經濟管理的信息化建設[J].中國果菜,2018(11):57-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8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