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課程考核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徐文清 陳建騰
摘要:網絡高等學歷教育作為一種“寬進嚴出”的辦學模式,只有嚴格規范其課程考核,才能把握住人才的質量出口。本文在分析我國目前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課程考核環節存在的現實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建立完善的質量保證體系、加大學習過程管理的比例權重、積極探索多種考試模式等措施,以促進其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網絡教育 高等學歷 課程考核
網絡高等學歷教育作為一種“寬進嚴出”的新型教育模式,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隨著試點高校向社會大批量地輸送畢業生,其質量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為此,教育部從2005年開始對網絡學歷教育本科層次的學生實行了部分公共基礎課全國統一考試,但這僅僅是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的手段之一,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才“嚴出”,還必須深入研究和徹底解決我國目前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課程考核環節存在的種種問題,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課程考核目前存在的問題
?。ㄒ唬┱J識上的片面性
網絡高等學歷教育主要面向在職人員實行自主招生,因此,生源的質量與全日制本科、成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網絡教育的一部分學生已經有了穩定的工作,入學的目的是為了升遷提職;另一部分學生屬于大學落榜暫時待業或打工者,入學的目的是為了畢業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功利性目的使很多學生平時很少或者不愿投入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自主學習,只想輕松混過考核;更有少數人甚至認為只要交學費就理應合格、畢業,考試僅僅是個形式而已。
多數校外學習中心對待課程考核表面上積極熱情,實際上暗中放水。作為依托者,校外學習中心與試點高校之間并非行政上的隸屬關系,而是通過協議形成的合作關系。因此,對于學習中心而言,高及格率、畢業率是搶占生源的銳利武器,在組織考試過程中自然順應考生的心理需求,對試點高校大做表面文章,有的甚至幫助學生集體舞弊。
多數試點高校在課程考核上陷入兩難境地。作為主辦者,各試點高校深刻理解課程考核對保證教學質量及網絡教育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有的試點高校開始片面地認為如果嚴格課程考核,生源就會流向其他學校,自己就會吃虧,所以盡管考試規章制度健全,卻也在無奈中隨波逐流,執紀日漸放松。
?。ǘ┓绞缴系牟缓侠?
多數試點高校網絡高等學歷教育在成績評定上采用過程性考核+課程考試折合成百分制的辦法。其中,過程性考核是對學習者日常利用網上資源自主學習的各項指標如BBS、作業等進行測評取得的結果。這項考核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習過程管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和管理者及時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個別化輔導和指導。但目前的過程性考核在實際操作中多數因人為因素的干擾而流于形式,很難做到客觀公正。相對于過程性考核而言,課程考試環節在成績最終評定中占的比例權重較大(一般占70%―80%),存在的問題也較多,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考試命題缺乏科學性。因缺少大批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又懂得網絡教育教學規律的優秀教師,不少試點高校的課件及輔導資源的質量不高,有的僅僅是傳統教學的電子翻版。這種狀況決定了考試的命題往往是填空、選擇等客觀性試題偏多,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思考、論述等主觀性試題偏少??荚嚨膬热菀餐窒抻谂涮捉滩幕蚓W絡教育資源,甚至是考前安排的各種輔導答疑。
2.考試組織缺乏嚴肅性。由于學生遍及全國各地,網絡高等學歷教育的課程考試一般由校外學習中心組織監考,由試點高校安排人員到學習中心監督檢查。受利益驅動,部分學習中心不僅不認真履行監考職責,反而幫助學生監督巡考人員的一舉一動,有的甚至想方設法拖延或阻止巡考人員進入考場,導致考風考紀日趨惡化。對違紀作弊考務人員和考生避重就輕、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處理,也在另一方面助長了不良考風,影響了考試的公平公正。一些治學嚴謹、考試管理嚴格的試點高校在這種風氣中舉步維艱。
3.試卷評閱缺乏規范性。試卷評閱的質量是考試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目前,大多數試點高校在試卷評閱上存在著較為嚴重的隨意性,主要表現為缺少或者不執行客觀評分標準,人為地干預閱卷評分,即當考試及格率普遍偏低時,閱卷教師或者教學管理人員處于種種考慮會普遍放寬標準,“網開一面”提高整體成績。此外,因科研或其他教學任務繁重,少數教師在試卷評閱中也存在不講質量、見字給分的現象。
4.信息反饋缺乏完整性。目前,一般任課教師把考試分數登陸完畢作為課程結束的標志,很少有人把考試結果同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認真的對照分析,做出評鑒并反饋給學生。絕大多數網絡教育教學管理部門人員緊張,任務繁重,所以在考試組織結束后關注的是不及格率,對某個年級、專業、主要課程考試情況組織分析進行得很少,甚至不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力形成情況進行全面評價。盡管校外學習中心和學生對于考試命題和試卷評閱方面會反饋一些信息,但對考試組織的信息反饋寥寥無幾,根本不利于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各個教學環節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二、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課程考核改革的對策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
不同的教育理念產生不同的社會功能和社會價值。質量是網絡教育的生命線,而網絡教育的質量最終體現在其培養對象――學生的質量上。只有堅持“以學生為本,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科學理念,才能實現網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發揮網絡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各試點高校只有始終堅持這一辦學理念,并積極引導、規范校外學習中心的辦學宗旨,才能從根本上消除課程考核認識上的偏差,并逐步加以規范管理。
?。ǘ┙⑼晟频慕虒W質量保證體系
面向在職人員繼續學習的網絡高等學歷教育在培養目標上側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針對目前課程現狀,必須以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水平為重心改革其結構體系,增加實踐教學在每門課程及全部課程中的比例,使之向綜合性和應用性方向發展。針對目前教師現狀及教師在教學質量形成過程中所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各試點高校應著力培養一支高水平的主講教師和輔導教師隊伍,開發出優秀的課件資源,以形成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指導學生完成個性化學習。此外,教育部及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也應采取有力措施,督促試點高校將年報年檢制度和教學評估制度落到實處,以加強對網絡教育的質量監管。
?。ㄈ┘哟髮W習過程管理的比例權重
網絡高等學歷教育的實質在于培養學生素質,使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最終成為適應社會需要的應用性人才。由于網絡教育的教師和學生、學校和學生在時空上處于相對分離的狀態,教學過程管理尤其是學生學習過程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加大過程性考核,相對縮小考試分數在課程成績評定中的比例權重,可以引導和督促學生將學習注意力從重視期末考試轉向重視平時參與。同時,在實際操作中,一方面要注重開發和運用計算機網絡所擁有的信息數據庫管理技術和雙向交互功能,實現對每個學生的個性資料、學習過程和階段情況等進行完整的系統跟蹤記錄、貯存;另一方面要從管理層面積極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評價項目,細化評價指標,從而避免人為因素的干擾,確保評價結果客觀公正。
?。ㄋ模┓e極探索并推行多種考試模式
在開卷、閉卷、大作業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半開卷考試、網上在線考試、委托第三方組織考試和無人監考等適合網絡教育的規律和特點的多種模式。
1.半開卷考試。將不同課程資料攜帶開放到不同的程度,如,允許學生攜帶手寫的公式、重點或難點進入考場,在考試結束時連同答卷一起上交。在答題方式上,允許學生從試卷列出的多個題目中挑選一定量的題目作答,以重點考核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網上在線考試。建立在網絡技術基礎上的在線考試需要系統開發用戶管理模塊、課程信息庫模塊、題庫管理模塊、考試監控模塊、考生答題模塊以及試卷評析模塊。通過這些模塊可以實現根據考試大綱建立標準化試題庫、隨機抽題組卷、快速準確地評閱客觀型試題,以及自動匯總分析考試情況、反饋考試信息。網上在線考試不僅保證了試題的科學性,擺脫了時間地點的限制,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習和考試的成本,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規范了考試過程,因此與傳統考試模式相比,不失為今后網絡教育考試的發展方向之一。但是,因為缺乏大量熟悉網絡教育教學規律和特點的系統開發人員,如何根據各試點高校的特殊需求將系統納入教學管理平臺?如何對考試者進行身份確認?如何規避中途代考、作弊行為等技術和管理層面的問題至今尚未解決。
3.委托第三方組織考試。這種方式可以實現教考分離,有效地防止考場舞弊。網絡教育部分公共基礎課全國統考的考務工作就是由第三方――中央電大奧鵬中心承擔的,而且考風考紀良好。部分試點高校嘗試將國家自學考試引入課程考核,收效也不錯。因為國家自學考試系統擁有遍及全國的嚴格的考試管理體系和業務熟練的工作隊伍,所以由這個系統來組織課程考試,不僅實現了教考分離、客觀公正,而且減少了管理層次,節省了大量的時間、人力和物力。從2001年開始,清華大學嘗試將課程考試委托于教育部自考辦,浙江大學、北京外語大學也緊跟其后。實踐證明,這種考試方式不僅可以有效督促學生認真抓好日常學習,而且提高了學習成果評價的真實可靠性,是嚴格考試管理、確保網絡高等學歷教育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4.誠信考試無人監考。誠信是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根本,建立在誠信基礎上的無人監考能在學生中形成一個自我約束、自我信任的機制,使廣大學生自覺遵守校紀校規,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在網絡高等學歷教育中積極倡導無人監考,既可以充分發揮考試檢驗教學質量的作用,又可以作為一種教育手段增強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同時有助于良好學風考風的形成。
總之,提高教學質量是網絡高等學歷教育的一個永恒的話題,只有不斷探索、創新和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才能真正實現“寬進嚴出”,網絡教育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參考文獻:
[1]吳鴻煒.網絡高等教育的現狀與發展對策――兼論國家考試在其質量保證中的作用[J].中國考試,2005.11.
[2]吳國榮.芻議網絡教育考試模式改革與評價體系的建立[J].中國遠程教育,2005.7.
[3]劉穎等.網絡教育技術與網絡考試系統[J].科技信息,2007.3.
[4]戚淮兵等.一種基于Web Services 的網絡考試系統研究[J].教育信息化,2006.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02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