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等職業教育雙證教育管理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韓鷗
[摘要] 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實行雙證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內涵,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方案、教學體系及師資力量建設等方面探討了雙證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關鍵詞] 高等職業教育 雙證教育 管理模式
在高等職業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展中,推行“雙證融通”制度,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和擇業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更好地培養適應社會與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雙證教育的內涵
雙證教育是高職教育過程中將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教育相結合,是以職業能力和職業資格標準為核心,突出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掌握最新的工藝和技能,并以此來組織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一種新型教育模式。近幾年,我國實行“先培訓后上崗”的就業培訓制度,特別是對技術工種從業人員實行就業準入制度。而職業資格證書是表明勞動者具備某種職業所需要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證明,它既反映了勞動者在某種職業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水平,又是用人單位招聘、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因此,職業資格證書作為勞動者掌握何種技能、達到何種程度的一種體現形式,是推行就業準入制度的重要手段。它在一個國家人力資源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大小,直接反映出其國民經濟的建設水平。因此,在中職學校、尤其在高等院校推行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并重的制度,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我國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手段。
二、高等職業教育雙證教育管理模式的構建與實施
1.樹立新型職業教育觀,構建雙證并重的人才培養方案
在我國經濟高速增長、技術技能型人才極度匱乏的形勢下,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摒棄狹隘的職業教育觀,樹立全面的職業教育觀,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結合,崗前教育與崗后教育并舉,繼續教育、成人教育及各種形式的短期培訓相結合,建立起學歷證書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二者內容相融合、目標相一致、教學過程相統一的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的溝通與銜接。構建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方案,應重點把握以下三個環節:
(1)以科學定位為導向,明確教育發展方向
作為高職院校,要找準自己的定位,明確培養目標,就必須研究高職與中職、高職與普通高校之間的區別與聯系,了解服務對象對高職生的要求。并通過對服務對象的調研,找準了自己的座標,定位于為職教服務,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既不是單純的工程型人才,也不是普通的教師,而是既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又有較高的操作技能,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一體化”職教師資。從而確立了“雙證書”一體化職教師資人才培養模式。
?。?)以雙證并重為原則,修訂專業教學計劃
專業教學計劃的修訂要體現以職業標準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核心,雙證并重的改革思路。從職業崗位(群)分析確定實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中心確定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A課按專業學習要求,以夠用為度,兼顧未來發展的需要;專業教學內容突出實用性、針對性;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強職業能力培養,將技能訓練課程列入教學計劃,貫徹產學結合的思想,加強德育、職業道德、身心素質教育。
?。?)以就業市場需求為依據,科學調整人才培養目標
在廣泛調研、充分醞釀的基礎上,牢固樹立“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的辦學理念,及時將培養目標調整為培養生產第一線急需的應用型、技能型職業技術人才。確定了培養目標以后,以市場為標尺指導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下功夫。
2.創新教學體系,建構雙證融通的教學機制
“雙證融通”,一方面,可以說是兩張證書之間關系的融通,但另一方面,更應該說是職業院校的課程體系、教學運行與職業資格標準之間的融通。在創新教學體系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課程體系
首先,打破以學科知識為本位的課程體系,建立以能力為本位、雙證融通的課程體系,實現學歷證書教育與職業資格證書在教育內涵上的溝通與銜接。
其次,要根據職業崗位和學生就業的需要,對課程進行開發、重組和調配,逐步實現課程的綜合化、模塊化,注重課程內容應涵蓋相關職業資格標準中所要求的應知應會部分的知識和技能,并通過學分或課程模塊的分布方式建立起雙證溝通的橋梁和紐帶。
最后,進行特定職業技能及相應專業知識的培訓。把職業資格標準應知、應會內容全部融合到這些模塊或平臺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技能訓練中去。
?。?)教學模式
一是以職業功能為模塊,開展項目式教學。為了有效地進行職業能力培養,高職教育應通過能體現和涵蓋職業功能模塊中工作內容的項目教學,將實際的技能訓練與技能鑒定環境帶人教學環境之中,形成一個理論與實踐并重的環境,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是以實踐培訓為方式,加強學生職業技能訓練。強化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這是”雙證融通”的基本條件。為此,高職教育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對實驗實訓基地的規范化管理。同時,產學結合,這是實現”雙證融通”的重要保證。因此,高職院校還應加強校企合作,建設校外實踐基地。高職院校應主動與企業聯系,簽訂合作協議,共建實訓實習基地,通過互利互惠、資源共享、促進產學研全面提升,實現共同發展。
?。?)考核方式
加強職業技能考核,是實行雙證教育的重要基礎條件。高職院校要根據雙證教育要求,建立和完善各項實訓管理制度和技能考核制度,成立專門的職業技能考核鑒定機構,加強對學生參加技能考試的組織、管理和服務工作,明確各專業學生應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的種類和級別要求,確保職業技能訓練與考核鑒定工作的有效實施。
3.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構建雙證教育師資力量
在高職教育中貫徹雙證融通教學管理模式,需要以人為本,加強雙證融通師資隊伍建設,特別是需要一批既懂理論,又懂實踐應用的“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是抓好教師“雙師型”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自學充電,在獲得高等職業院校的職稱證書的同時,要通過其它深造的機會獲得相關專業或相近專業的技能資格的認證或執業資格證書。
二是采用“專兼結合”方法,從社會或生產企業聘請相關方面的專家,擔任實踐性課程的指導者,讓他們將自身多年的實踐經驗與社會經歷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少走彎路。
三是運用“送出去,請進來”的方法,把學生送到企業,將專家請進課堂,從而改善專業課程師資結構,更好適應課程教學要求。
在當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中,實行雙證融通是培養高職人才的必然發展趨勢。高等職業院校要緊緊圍繞“雙證教育”理念,牢固樹立常規教學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的觀念,通過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教學體系的改革及師資力量的建設,更好地實現“雙證融通”。
參考文獻:
[1]吳昀辰.對高職院?!半p證融通”的探索[J].職教論壇,2006.
[2]黃衛萍,楊昌鵬,農志榮.高職院校實施雙證書制度探索與實踐[J].職業圈,2007,(20).
[3]楊秀英,李兵.我國高職教育“雙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J].教育與職業,2008,(3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84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