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對比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科技水平的提高,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在繁榮發展的過程中已然充分認識到,高職教育的發展是促進社會和諧、經濟增長的關鍵前提,為此高度重視高職教育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過程中的關注點與重要研討課題。該文試對我國及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進行粗淺分析,試探討高等職業教育在國內外中表現出的教學體系、職業功能、實施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并針對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改善措施,旨在為我國今后的教育發展與社會建設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發達國家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  比較研究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125-03
  一直以來,教育都是國家經濟繁榮和科技高度發展的前提與根基,我國在傳統教育上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這一直是我國文化中引以為傲的內容。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當前科技水平的迅猛提高,我國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優勢一時間蕩然無存。不僅如此,在教育水平與教育方式上也暴露出了許多極其尖銳的問題,如今,我國在教育方面積極高舉改革大旗,對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目標都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與深化內容。然而在當前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新形勢下,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依然難以滿足培養輸出大量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我國的教育體制方面仍然存在著亟待解決的弊端。為此,我國必須向發達國家看齊,積極學習并借鑒其所具有的良好教學理念與先進教學方式,并結合國情發展有效制定合理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改善當前存在的問題。也正因如此,加強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的對比研究便成為了當前刻不容緩的研討課題,成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高職辦學之本。
  1  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的對比研究
  1.1 國內外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
  基于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發達國家對于人才能力與技術的培養十分注重,在對高等職業人才進行培養教育的過程中,便有著極其明確的培養目標,并為此制定相關的培訓內容,并保障其辦學方式、專業教學方法上與企業的要求相一致,高度符合人才需求的實際。這就有利于其培養出來的人才能夠加強技術水平與生產之間的緊密聯系,在其投身于工作崗位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把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不僅實現了工作效率的最大化,也保障了工作質量的完善性。
  例如,美國的大部分高等職業學校便把培養高職人才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這主要體現在其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時間節點分為兩部分:一種為兩年制,學成后會相應授予副學士學位;另一種的教育時間是前者的兩倍,學成后可授予學士學位,學生主要會在學成后擔任技術員等相關工作。如果再進行深造精修,可以在未來從事技術師工作。
  英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同樣以技術為主,一般授課學制為3年和4年,學成后獲學士學位,其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向主要為技術工程師和技術員,技術員可以在經過培訓后稱為技術工程師。
  相較而言,德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一直最為先進,在人才培養方面,德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重在培養具有可實踐操作,動手能力極強,可以解決實際問題的工程師,以及在企業擅長管理經營的工程師。這種培養目標使得德國成為了專業技術能力過硬,產品制作水平與制作工藝、制作質量俱佳的國家。其高等職業教育為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的追求者敞開了大門。
  而與我們同屬亞洲的日本在高等職業教育方面注重從實際出發,不僅招收初中畢業生,也會招收高中畢業生來讀短期大學,以期滿足目前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就業需求。相較于這些發達國家,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有著不同的追求,首先,關于人才的培養不僅要符合對技術人才的需求,更要符合對中國當前和諧社會建設的多項綜合素質需求,這意味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要輸出的不是只有技術過硬的專業型人才,而是能夠滿足企事業單位需求的綜合型應用人才。
  1.2 國內外高職教育模式的比較
  “隨著高新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發達國家在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價值取向上,越來越重視社會需求與個人需求的相互協調[1]?!边@就意味著高等職業教育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上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人感受,不再將學生看作是被動接受知識技術的工具,而是把學生看作活生生的人,看作是思想獨立的個體,因此越來越重視科類、職業門類之間的緊密結合,以保障學生能夠更有效、更積極地接受。
  例如,德國在高等職業教育的過程中率先提出了多種先進的教學模式,注重教學的生活化與實踐化,能夠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技術設備和實踐平臺,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實踐操作。“再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的高職技術學校都具備著課程貼近實際、高度向專業靠攏并為專業服務的思想,注重教材內容與教學方式的實用性,而不是強調整體教材和教學模式的形式性和完整性,這就使得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緊緊圍繞著專業技術掌握各項理論知識,并能夠學以致用[2]。”美國在授課模式方面采取的是豐富化、多樣化的方式,積極采用先進的教學工具、網羅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微課堂、視頻化課堂等多種教學手法提高學生的參與自覺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然而從目前中國大多數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模式上來看,可以發現,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尚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模式比較傳統落后,教師的教學內容與實際操作、企業需求、工作崗位的性質沒有緊密完整的結合,且在授課方式上沒有完全采取實踐授課,而是注重講授,以傳統的書本式教育為主,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厭煩、排斥的情況,不能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的教學之中,也難以在今后步入工作崗位的過程中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踐問題。   2  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對比研究帶來的啟示
  “目前我國在經過了新課程改革等教育完善過程后,也已經全面樹立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教育理念,與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進行對比研究后,可以在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等方面得出了幾點啟示[3]。”首先,高等職業教育發展將成為未來國家經濟高度繁榮、城市文明建設高度和諧的直接動因和關鍵,只有進行知識產業的調整與轉型,才能改善生產方式的諸多問題,加強建設中的各項發展動力,促進國家的蓬勃發展。
  “人才是當前先進生產力的關鍵性因素,然而沒有專業技能的人才不可能承擔起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重任,對于人才的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數量,而更應該保障質量[4]。”為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該進一步完善當前人才培養的目標,將職業技術與綜合素質作為人才衡定的關鍵要素,不僅能夠培養出具備專業技術能力與良好職業素養的全方位人才,更能培養出切實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崗位職責要求的實用型人才。
  另外,我國職業技術教育也要充分認識到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的重要性,目前我國教學模式與教學目標的不相適應性已經普遍反映在各級學校的教學課堂中,在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也屢見不鮮,究其原因,主要為教學理念的落后陳舊,以及教師方面缺乏良好的職業素養。一方面,我國傳統形式的教學方式已經在廣大教師的心中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概念,其對于授課的理解局限于課堂,且局限于填鴨式教學,這就導致學生無法完全融入于課堂,對于課堂產生了強烈的厭惡情緒和抵觸心理;另一方面,教師自身教學態度的松懈,教學知識的匱乏也使得其只能夠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再加上中國式“中庸”思想的影響,導致很多教師難以拿出有著自己獨特個性與鮮明風格的授課體系與授課內容,在教學上只能夠敷衍了事,態度不端。
  對比研究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會發現我國在職業教育的過程中既有符合中國國情的堅守,也有積極拓展資源的借鑒學習,“在新課程改革后,我國也積極地引入了大量的發達國家教育理念與教育方式,期待研究出一套能夠適應國情、滿足國家發展、社會建設需求的教育模式[5]?!比欢?,國內外文化的差異使得很多借鑒而來的理念缺乏根植的土壤,要想有效地改善當前高等職業教育的現狀,就必須從幾個方面出發。
  3  提高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
  3.1 提高教師的個人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師說》有語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真正的教師不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不是只能教課本上的知識,以填鴨的方式生硬地為學生灌輸各種理論,而是能夠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在啟發學生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地獲得提高。因此一位出色的教師必須懂得不斷反思自己的課堂效果,能夠從中獲得教學經驗,把教學上的不足變成自己未來成長的階梯。所以,只有教師注重自己個人能力的提高與綜合素質的培養才能滿足當前高職學校對于人才的培養需求。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去開拓自己的眼界、豐富自己的閱歷、加強自己的知識儲備,同時端正自身的教學態度,做一名有著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意愿的教師。
  3.2 轉變教學理念及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的落后原因不僅在于教師和落后的教學理念,也在于學校對課程教學的支持力度不足。目前我國很多高職學校的教學理念落后、教學設施陳舊、教學材料不足,導致很多教師有心無力,很多學生萬般無奈。為了滿足我國當前對于全能型人才的廣泛需求,學校應該以此為契機加強對于職業教學的資金投入,加大對課程評價的關注力度。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并豐富教學材料、完善教輔工具、提供實踐平臺,借以保障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課程的設置上具有多變性、靈活性,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與工作崗位高度接軌。只有這樣,才能保障教學內容的輸出。另一方面,高等職業教育學校也要注重從教師、家長、學生等角度轉變教學理念,繼而保障教學的效果。
  3.3 不斷完善教學制度與教學手段
  對于發達國家的先進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盡管我們不能完全采用“拿來主義”,但是對我們也依然有學習借鑒的作用意義,為此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校應該抱有謙虛謹慎的態度,積極地對此進行分析探究,并且不斷從中獲取完善教學制度和教學手段的方式方法,例如:在對微課堂的理解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學校認識到微課堂在課堂外的延展性有利于學生充分把握學習時間,且能夠培養其積極動手、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這種對于教學制度、教學手段不斷完善的積極態度,是改善我國當前教育教學不良現狀的根本與基礎。
  4  結語
  正所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學習與思考是培養人才,加強其職業道德修養的關鍵,恰如《論語》中對“學思關系”進行的辯證一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國外高等職業教育重在“思”,而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重在“學”,不學則根基不穩,不思則難以進取,只有結合“學與思”,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才能真正為國家的經濟建設與和諧發展輸出有專業能力與綜合素養的高水平、高技術、高能力人才。
  參考文獻
  [1] 歐陽媛,張永敬.中外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比較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4):69.
  [2] 饒雪玲,高銀霞.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中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的對比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80-181.
  [3] 朱敏紅,劉峻.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的比較研究[J].河北職業教育,2016(22):171.
  [4] 王麗芳,王明娣.中外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運城學院學報,2016(4):11.
  [5] 胡澤民,郭星宇.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模式比較研究[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2(2):51-54.
 ?、倩痦椖浚汉幽鲜〗逃龔d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國內外高等職業教育對比研究》(項目編號:2019—ZDJH—112)。
   作者簡介:付紅丹(1981—),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旅游經濟,職業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57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