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高等教育經費應多渠道籌措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方 勇
目前,中國大多數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渠道比較單一,主要是靠收取學生學費,以學養學。
中央教科所近期針對國內38所民辦高校的一項調查顯示,學費收入占學??偸杖?00%的民辦高校有14所、占90%的有9所、占80%的有8所、占70%的有4所、占60%的有1所、占50%的有1所、占40%以下的有1所。學費收入占學??偸杖?0%以上的共有31所,占被調查學??倲档?2%。
同樣,來自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教育部社會力量辦公室的問卷調查也顯示:目前民辦高校最主要的經濟收入還是學費部分,占全部收入的將近80%。
為此,筆者通過調查分析,認為中國民辦高??梢栽黾右韵聨追N籌資渠道,以解決經費短缺這一根本性問題。
政府財政性資助
據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與教育部社會力量辦公室的問卷調查,目前民辦高校的資產來源主要靠的是辦學積累(學費積累)和舉辦者投資(見表),與國外私立學校的經費有相當大的比例來自社會捐贈、政府補助有明顯的不同,這也是中國現時的國情。
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明文規定:“民辦教育事業屬于公益性事業”。公益性決定了政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應該對民辦高等教育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
政府資助民辦高等教育,可以減輕民辦高校的財政壓力,有利于民辦高校集中精力來辦學,以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民辦高校降低學費,促進教育機會均等,體現教育的公益性;有利于加強對民辦高校的管理。
從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來看,很多國家的政府都對本國私立高校給予一定的資助,并有相應的立法來推進私立高等教育的發展,使之在本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巨大作用。
就形式而言,政府資助民辦高校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可以直接把資金發放到學校,也可以減免民辦高校相關的稅收,免費或低價提供辦學土地,銀行給民辦高校提供低息貸款,無償或適度有償提供教學所需的圖書、儀器設備等,還可以通過資助第三方來發展民辦高等教育。
此外,在資助民辦高校方面,政府應該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確保對民辦高等教育的資助落到實處,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的健康、有序發展。
設立民辦高等教育基金
政府設立民辦教育基金來扶植民辦學校,這是世界私立教育發展的成功經驗。但是,中國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性的民辦高等教育基金,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海內外各界民辦高等教育的捐贈的吸收和運用。
單靠民辦高校自己來吸引社會各界的捐贈,其號召力和影響力遠遠不夠。不少民辦高校沒有名氣,很多還處于初創時期,捐贈者或機構對把錢投給這樣的學校缺乏信心。而如果政府出面組織設立全國性的民辦高等教育基金,則會打消捐贈者或機構的顧慮,可以充分利用其巨大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廣泛吸收來自海內外的各種捐贈、贊助款項。
民辦高等教育基金的資金來源可以是境內外社團、企業和個人的捐贈和贊助以及國際組織的捐贈和贊助,通過基金儲蓄、投資取得的利息或分成等。民辦高等教育基金可以作為全國性的教育基金會的專項基金來運作。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緩解政府對民辦高校的投資壓力,而且將會在推動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加強與企業界的合作
企業直接投資辦學。企業直接出資興辦民辦高校,可以結合自身企業發展的需要,培養本行業所需的人才。國際上,不少大公司、大企業都興辦自己的大學,既促進了企業自身的發展,又推動了本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
校企聯合辦學。學校協助企業培訓科技人員和職工,進行技術引進和改造,為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等。企業為學校設立實驗基地,提供定向培養的生源,負責畢業生的就業安置等。
企業向民辦高校及其學生提供資助。企業給民辦高校提供資助,達到宣傳企業的目的。企業可以在民辦高校里設立獎學金,讓學生了解企業,并吸引大量優秀畢業生到企業就業。對向民辦高校提供資助的企業,政府可以適當給予稅收優惠等激勵。
試行股份制辦學。以入股集資取得社會資本的使用權,以持股份額分配股息和承擔有限風險。民辦高校可以成立由多家企業組成的董事會,在管理上實行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將學校的所有權與管理權分離開來。董事單位在承擔義務的同時,享有優先選擇錄用畢業生、優先利用學校創造的科技專利、提出本企業需要的專業設置要求等權利,學校則有義務根據董事單位的需要培訓在職職工、幫助解決生產技術難題等。校企雙方的合作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從而促進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
大力發展科技產業
高等學校是知識創新的基地、高新技術的輻射源和創新人才的培養搖籃,高等學校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優勢,在知識創新和高新技術開發的基礎上發展高科技產業,能夠帶動國家高新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發展,并進一步促進傳統產業的改造和傳統技術的革新,培育新的國民經濟增長點,進而實現社會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因此,民辦高校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除了發展服務性的校辦產業外,也應該積極發展科技產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發揮作用,并為學校的發展贏得資金。
在筆者看來,民辦高校發展科技產業不但有利于增強和企業、公辦高校和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優先利用高科技成果,帶動學校的科研發展,而且有利于使學校的發展緊密貼近市場,并以市場為導向,不斷促進教學、產業和科研的發展。
吸納社會捐贈
在很多國家,來自社會各界的捐贈是私立高等教育經費的一個重要來源。目前,中國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中,捐贈只占很小的比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民辦高校應該多渠道、多途徑、多方式地吸收社會各界的捐贈,在募捐方面積極借鑒國外私立高校的做法。
民辦高??梢越⒈拘5慕逃饡?設立社會捐贈賬戶和捐贈熱線,安排專人負責日常事物,全面出擊,廣泛吸收社會捐贈,對募集來資金的人員進行獎勵,同時規范資金的運作,加強對捐贈經費的管理。
此外還可加強校友會的建設,獲取校友的大力支持,對杰出校友進行宣傳,從而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報考,同時給在校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對校友的捐贈,不論多寡,均記入校友榮譽冊,予以紀念和表彰。
為了吸引企業來捐資助學,可以給予企業一定的優惠,如積極宣傳企業,為企業優先推薦優秀畢業生,積極解決企業的員工培訓和再教育等。
僑鄉地區的民辦高校,要針對海外華僑、港澳臺同胞關心祖國、關心家鄉教育事業發展的熱情,積極宣傳學校,吸引來捐贈,并妥善使用。
對國際社會的無償援助,如發達國家政府的援助、各國際基金會的援助等,應該積極申請。同時積極開展國際交流,采取合作辦學,吸引外資,并在條件成熟時招收外國留學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22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