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家、園、社會一體化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李萍
在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對于生存,這個世界應用一種新的觀念――可持續發展觀去認識,重新調整人與自然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證人類有一個適于生存和發展的良好環境。
為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那就是使全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使今后的人才既掌握科學技術知識和技能,又具有宏觀的社會視野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能夠預測可能出現的新問題,積極地通過協作去解決問題――這是一種高度的生存智慧,是人類得以持續發展的必要素質。而這種素質的培養必須從幼兒教育開始。
一 幼兒園是對兒童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重要場所
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及時地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可以幫助他們初步了解人與環境的關系,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也是保護人類的道理,從而逐步養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習慣。
1.營造環境教育的氛圍
幼兒對周圍環境的認識是通過自身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實現的,我們應積極為幼兒營造環保教育的氛圍。在幼兒園房舍四周種植花草樹木,為幼兒開辟種植園地,讓幼兒觀察種子生長發育需要的條件,感知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各班設置自然角,老師們根據季節變化及時更換自然角的植物,并要求幼兒觀察記錄;我園的廢物箱分兩種:一種是裝能再生利用的垃圾;另一種是裝不能再生利用的垃圾,教幼兒將垃圾分類,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
2.把環境教育納入教學活動之中
幼兒園的環保教育應滲透于幼兒的一日活動及各科教學中去,在國內外一些主要的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幼兒園應積極主動開展環保專題教育活動。幼兒園在教學時間、教學內容的安排上有較大的機動性,為了有計劃地開展環保教育,我們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對原有教材進行補充,有意識地滲透有關環保教育的內容。
3.采用多種形式開展環保教育
我們采用多媒體、看碟、講故事、唱兒歌、游戲、繪畫、實地觀察等多種形式進行環保教育。例如,學習有關水的知識時,我們就從過去單純地讓幼兒了解水的物理屬性和化學屬性,記憶有關水的抽象概念的教學形式,轉變到著重讓幼兒認識: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之一,水的污染對我們生活乃至全部生命體的影響,水質的變化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教育過程不只是讓孩子坐在教室里觀察杯子中自來水是什么形狀、顏色,是如何變化的,還要讓幼兒觀察比較現實中的各種水,它們的各種形狀、顏色、氣味,使他們產生疑問,探究為什么水會有這么多的變化,通過了解人類發明的各種水利裝置和水利設施,加深人與水相互關系的認識。同時,利用以水為主題的詩歌、繪畫作品、音樂、舞蹈、電影等,豐富幼兒對水的感性認識。
二 父母是孩子的好榜樣
在幼兒環保教育問題上,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父母如何以身作則,加強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培養孩子的環保意識呢?
1.加強自身的環保素質,事事處處為孩子樹榜樣
父母平時應多閱讀一些有關環保的書籍,收看相關電視節目,豐富自己的環保知識,多關心周圍的環保狀況,了解國內外的環保狀態,不斷提高自己的環保素質;同時,應注意自己的行為,從點滴做起,用自己的言傳身教去影響孩子、教育孩子。
2.培養孩子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面對遠離自然的孩子,家長應怎樣做呢?我認為,保護和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好奇心與熱愛之情,讓孩子融入大自然尤為重要。于是,在日常生活中,應盡可能地為孩子了解、探索自然創造條件,平時,讓孩子多看一些有關大自然的電視節目及書畫等,多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展覽館,多與孩子一起到大自然中游玩。讓孩子通過觀賞自然景色,收集樹葉、石子、貝殼,撈養小蝌蚪等活動,感受大自然給人類帶來的歡樂,從而喚起他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樹木花草、動物的愛惜。
3.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環保意識的培養也是養成習慣的過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善于抓住各種機會,幫助孩子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每次外出游玩時,給孩子準備一個塑料袋,把果皮、塑料袋等裝在一起,再扔進垃圾桶。總之,在點點滴滴的環保教育中,孩子的非智力因素也會得到培養。
三 社會應積極為孩子營造環境保護的氛圍
1.新聞出版界應注重環保教育
新聞媒介是對全民進行環保教育最重要、最生動、最富有影響力的工具。多開辟一些如“人與自然”“動物世界”這些家喻戶曉、深受孩子們喜愛的電視節目,多出版一些如《地球家園》、《21世紀不是夢》等生動形象的環??破兆x物等。一方面,讓兒童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汲取豐富的環保知識;另一方面,讓兒童了解環境污染的現狀,感受重視環保的呼聲,從而不斷增強環保意識。在環保日要緊扣某一環保專題,深入開展有效的、多方面的、多角度的環保宣傳教育。
2.社會各界應積極倡導,組織一些環保活動
環?;顒拥膬热荨⑿问蕉喾N多樣,即可反映當地的環境特色,也可結合“紀念日”主題進行。
3.在公共場所建一些造型可愛且富有情趣的環保設施
在街上、公園豎立“環保樹”“環保小屋”,在小屋內分別開設幾扇塑料垃圾窗、生活垃圾窗等,這既是藝術品,是環保教育的“專家”。
總之,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是一項社會事業,與社會和家庭密切相關,它需要社會和家庭各方面的協調、支持和配合。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教育應利用自然、社會、文化和家庭中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大環境的整體教育功能。教師在其中起橋梁作用,要變小課堂為大課堂,變一種教學形式為多種教學形式共存,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協調和整合,啟發和誘導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各種活動中,讓其發揮最大的潛能,使教育效果成為幼兒與環境積極交往的產物。
〔責任編輯:李錦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364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