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語文”的設計與開發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農村小學依山傍水,如何利用青山秀水這一資源來學習語文,探索出一條語文教學的新路子?筆者一直在思考并嘗試這一新型的教學方式?,F試從“大自然語文”資源的挖掘、“大自然語文”內容的設計與開發兩個層次來闡述“大自然語文”的教學實踐。
一、在大自然中挖掘小學語文的資源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因此,大自然資源只有與語文學科資源融合在一起,才能顯現“大自然語文”課程的魅力。為此,筆者將大自然資源與語文課程資源中的口語交際、習作、閱讀和綜合性學習進行整合,找到它們的契合點。農村有許多自然資源和民間藝術資源以及革命傳統文化資源,是一個資源大寶庫。如何將這些資源為語文所用,筆者試圖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ㄒ唬┳哌M綠色——感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綠色的內容:我們學校,前有筆鋒山,后有馬堂嶺。清澈的達寒江環繞著校園。校園被秀麗山水環繞,被淳樸的民風熏陶。校園周圍的鄉村,傳統文化濃厚,民風民俗淳樸,伴隨新農村建設,大批民房興起,帶給小學生無限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走進山林,賞鄉村美景;考察新農村變化,悟村規民約;探討魚翔淺底之樂趣,明確生態環境建設的重大意義。
2.走進綠色的步驟:(1)小學三年級下學期,暮春三月,筆者帶領學生走進山林,教師指導他們認識各種植被的名稱及其象征義。比如讓學生給各種植被分類,指出這些植物的作用(包括凈化空氣、儲備水分、藥用價值)、象征意義(比如松柏象征革命精神萬古長青,小草象征平凡而偉大,木棉樹象征高俊的英雄)。(2)小學四年級下學期,以“我愛你,家鄉的樹”為話題,舉行作文訓練,讓他們熱愛家鄉的一草一木。(3)利用寒暑假,收集鄉村濃厚的傳統文化、淳樸的民風民俗和本地山歌,以手抄報的形式編輯出版,全班同學交流閱讀。(4)小學五年級上學期,以《我愛家鄉的母親河——達寒江》為題,進行朗誦比賽,既提高學生的口語水平,又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5)小學六年級上學期,指導學生以河里的動物的名義,給村民寫信,即以《人類高尚的大叔,憐憫我們水里的生靈吧》為題,給家庭、社會寫倡議書。通過這一系列活動,學生們從小就初步樹立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
?。ǘ┳哌M金色——領悟好日子是奮斗出來的
1.金色的內容:“喜看稻菽千重浪”,一到秋天,農村的田野稻花飄香,沁人心肺。一到深秋,在金風的吹拂下,稻穗笑彎了腰,農民伯伯將喜悅寫在臉上。我利用農村這一特色把語文課堂置身于大自然中,讓學生采訪農民伯伯,從中感受到農民勞作的艱辛,初步了解“土、肥、水、種、密、保、管、工”農耕及收獲的過程。
2.走進金色的步驟:(1)小學四年級上學期,在農民伯伯秋收期間,開展一次拾稻穗的傳統活動,培養學生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優秀品質。(2)小學四年級下學期,組織一次采訪活動,讓學生真正了解稻谷從浸泡種子變為香噴噴米飯的過程。(3)小學五年級上學期,舉行“粒粒皆辛苦”演講比賽,讓學生從中感悟到糧食的珍貴,品味到勞動人民的平凡而偉大,感受到故鄉水土的潤澤與養育之情。
?。ㄈ┳哌M紅色——體會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重任
1.紅色的內容:不少農村地區有紅軍村、紅軍路、紅軍巖等。在這些景點中,有不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后人奮然前行。
2.走進金色的步驟:(1)小學五年級下學期,安排學生走紅軍路,讓他們體會到當年革命前輩打下江山之不易,更好地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小學六年級下學期,邀請紅軍村的老紅軍或老紅軍遺孀或其他親人走進校園,給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3)小學五年級下學期,帶領學生到巴麻村紅軍巖去瞻仰,讓學生感受當年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情景,讓學生用實際行動弘揚百色起義的精神。(4)利用寒暑假,讓學生收集紅色歌謠,開學整理印發給師生,利用音樂課教給學生,陶冶學生的情操。
二、“大自然語文”內容的設計與開發
“大自然語文”內容的挖掘圍繞語文課堂入大自然、大自然資源進課堂兩方面展開,將語文素養浸潤在大自然活動的“源頭活水”中。
(一)語文課堂入大自然
以就近、適合的原則,開設校外語文實踐活動課。語文實踐課的開設緊緊圍繞主題,明確不同主題對應的活動場景和路徑,讓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在實踐中尋找語文元素,挖掘語文學習資源。
(二)大自然資源進課堂
在語文課堂上引入田園資源,把搜集到的田園資源與五年級對應的課本知識有機結合,進行補充式學習或者拓展性學習。
(三)課程內容的編排
筆者根據大自然主題資源,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教師的特長等著手一周課程的編排,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親身經歷實踐過程,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提高語文學習的素養。力爭在一年內,摸索出頭緒,編成一套農村小學的校本教材。
大自然的綠色、金色以及紅色蘊藏著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更蘊含著一種深刻的鄉土文化和家國情懷。“大自然語文”學習過程中開發和利用大自然資源,將其引入課堂,拓寬了語文的學習渠道;同時,把語文課堂搬到大自然中,開展綜合性學習,轉變了語文學習方式,為語文教學改革探索出一條新的路子,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作者單位:田東縣印茶鎮第二小學 廣西】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