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重視教學設計 追求有效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有效課堂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活動的總和,是學生主動與教材、與教師、與同學、與環境等相關課程要素進行互聯互動、共生共創、整合構建的“生態系統”。筆者從創設情景教學,開展有效討論,進行體驗學習,展開探究學習等方面來開展教學設計,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追求學生參與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主動學習的有效性,從而真正實現有效課堂。
   關鍵詞:情景;討論;體驗;探究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余文森教授認為: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發展。有效課堂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活動的總和,是學生主動與教材、與教師、與同學、與環境等相關課程要素進行互聯互動、共生共創、整合構建的“生態系統”。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的必要條件,教師應把自己的教學理念通過有效地教學設計落實到教學行為中。筆者一般有以下幾種方法,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創設情景教學,追求學生參與學習的有效性
  德國有一位學者有過一個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在你的面前,你無論如何也難以下咽。但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比如在學習《物質跨膜運輸的實例》一節時展示貼有甲乙標簽的兩個礦泉水瓶,里面分別盛有硬挺和萎蔫的青菜,問:“造成這兩種現象的原因分別是什么?”學生回答:“甲瓶盛有清水,乙瓶沒有清水或可能有鹽水。”接著問:“怎樣使乙瓶(萎蔫的)青菜葉變得鮮嫩?”學生答:“把青菜泡在清水中,菜葉中的水就得到恢復了?!蓖ㄟ^在這直觀情境中的一問一答,學生分析透徹清晰,學生會感到成功的喜悅,并體驗到學習生物的樂趣。例如“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一節,以“全國多地發生嬰兒性早熟現象”這個新聞引入,展示多組兒童照片,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
  在生物教學中,創設情景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廣闊的生物學天地里主動探究知識,提高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使新課程改革盡快結出累累碩果。
  二.開展有效討論,追求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新的知識的構建建立在舊的知識之上。當進行新內容的教學時,由于部分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新舊知識的銜接,從而對有些知識不能有效理解,這時老師可以通過安排小組合作討論。如講到減數分裂時,學生對具體的過程很難理解,這時讓學生分組討論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的聯系與區別,學生已經學過有絲分裂的知識點,減數第二次分裂的過程和有絲分裂很相似,通過兩者的比較有助于對減數分裂的理解與掌握。
  高中生物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碰到重難點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在講到孟德爾的雜交實驗時,對于分離現象的實驗及解釋比較抽象,又是本節的重難點,學生在理解時有一定的困難,這時安排學生四人一組,對孟德爾的實驗方法及解釋進行討論,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師生一起找出其中合理、不合理的設計,更加深刻理解孟德爾成功的原因以及分離定律的實質。通過這樣的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解決問題,化抽象為形象,化難為易,輕松的掌握重點,突破難點。討論的結果更是在豐富同學知識的同時,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開拓了思路,提高學生的辯證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及合作精神。
  三.展開探究學習,追求學生主動學習的有效性
  生物新教材以探究性為突破口,淡化了生物學科體系,強調了知識間的聯系,強調了生物與生活的聯系。在學生層面,重視學生的發現學習、探究學習、研究學習的過程,注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注學生的發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通過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例如酶的特性是高二生物必修教材第三章第一節的內容,課本通過兩個探究性實驗進行了演示,學生已經知道酶具有專一性,高效性。此外,酶還需要適宜的條件即酶的活性受溫度、PH影響,這是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的好機會。我對學生進行了分組,安排他們在課外時間設計實驗,從溫度、PH對酶活性的影響兩個實驗中任選一個。為了設計出合理可行的實驗方案,學生在課余時間通過各種媒體去查找有關"酶"方面的資料。老師也到學生中間,認真聽取學生意見,與學生共同討論設計方案存在的問題,以保證實驗順利完成。課堂各小組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利用老師提供的實驗儀器、試劑進行了實驗并進行交流展示。其中兩個小組實驗比較成功,得到同學們的好評。
  以上是我教學過程中積累的一些想法和見解,與同行探討。有效課堂教學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追求。在追求的過程中,教師是否擁有有效教學的理念,是否掌握有效教學的策略,是否將教學理念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這是促進學生發展,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從動機到結構都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組織,教師重在啟發和引導。以學定教,少教多學,鼓勵學生進行挑戰性學習,促進學生在學習中成長。
  參考文獻:牘
  [1]王曉云.情境創設有效性的課堂觀察 生物學教學 2012(1):23-24
  [2]顧泠元.以學定教的課堂轉型 上海教育 2011(7):3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41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