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小學開設語文教育,目的在于使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培養,從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素養,也有利于他們進行其他學科的學習。如今時代給教師提出的要求是素質教育,因此在學生剛開始正式學習的階段,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課程的基礎性、綜合性非常強,它旨在擴大小學生的詞匯量,帶領小學生初步發展閱讀和寫作能力,在文化熏陶中使學生的審美情趣得到發展,更進一步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道德水平。但縱觀小學語文教育現狀,仍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教學模式陳舊,忽略學生的知識面等,這些需要教師積極思考對策,提高教學質量。
  一、 核心素養的內涵
  所謂“核心素養”,它針對的是個體所具備的基本能力,而不注重學生的知識量有多少。通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素質教育的實施可以向前推進,從而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目標。具體落實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培養:一是語言能力,培養小學生表達的能力;二是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三是審美情趣,讓小學生脫離低級趣味,主動追求高水平的文化欣賞;四是文化修養,讓小學生在日積月累中積淀文化內涵,成為一個涵養豐富的人。
  二、 培養核心素養的策略方法
   (一) 提供學生自我表達的機會,讓學生的語言能力得以提高
  為了人際交流、自我表達,學生必須具備語言能力。語言能力也是學生應當具有的基本能力。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有教師將語言能力等同于書面表達能力,認為寫作文就足夠鍛煉小學生的語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只是語言能力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語言能力對小學生的口頭表達也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給予學生機會在口頭上即興表達,借此使小學生在口頭表達時可以更流暢、更具有邏輯性。
  以《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必要的知識點后,可以開展一個小型的班級演講的活動,讓學生站在講臺上,用自己的語言講述一個自己熟悉的節日,節日的來源、內容、風俗等等。教師應該允許小學生用口語化的語言進行講述,但需要要求他們在講述時聲情并茂,要讓聽眾有身臨其境之感。同樣的,教師需要給小學生的演講限定時間,這樣才可以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讓學生有可能自由地表達自我觀點,實現自身更好的發展。
  (二) 教會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展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習慣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會限制學生的自主思考,讓學生被動地跟著教師的思路學習,喪失自己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因此,在當今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做的是啟發學生學習,鼓勵學生學會自主思考,不能以教師自己的思考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師要讓學生形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可以讓學生自行查找和課本有關的文獻、讀物等,讓學生在打開視野后多方面地思考課文主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去做,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得到培養,學習主動性可以得到提高。
  以《靜夜思》一詩為例。教師在前一天給學生布置家庭作業時,可以提供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查找資料、自行思考:寫下這首詩的詩人是誰?詩人的生活背景是怎么樣的?你知道這位詩人還寫過其他別的詩嗎?有沒有你喜歡的?為什么喜歡?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回答問題,可以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知道詩歌的創作背景后,學生在學習詩歌本身時可以打開思維。
 ?。ㄈ?擴充學生的知識范圍,使學生的審美水平得到提高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教師不能僅僅寄希望于通過課本上的有限的知識點學生就可以學好語文;為了讓學生學好語文,教師也要注意在課外對學生的補充。教師應該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知識結構,推薦發現一些質量高、內容合適的課外讀物,在學生的閱讀量在日積月累中得以拓展,同時也可以打開學生看世界的視野,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可以采取多個角度看待。另外,教師也可以選擇借助當地的博物館等教育類場所,通過帶領學生參觀這些場所,讓他們在直接面對藝術品時培養審美能力,并逐漸理解藝術的美在哪里。
 ?。ㄋ模?增加教學內容,在課堂上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
  語文教學的目標有很多,除了眾所周知的培養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以外,還有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后者時常會被小學語文教師忽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帶領學生對本國本地的文化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接觸中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化的喜愛和熱情,帶領他們理解祖國文化,并鼓勵他們對祖國文化進行傳承和發揚。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的幫助,播放一些記錄祖國風光和歷史的紀錄片,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的精妙之處,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提高。
  (五) 改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為了培養小學語文的核心素養,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選擇課堂作為主要途徑。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應該創設一個積極活潑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現學習的樂趣,引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同時,教師也要把課堂和課外結合起來,用豐富的課外生活對相對枯燥的課堂內容進行補充,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讓教學效率也得以提高。所謂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讓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由學生進行積極主動地參與。
  具體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里,培養學生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因此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時,要充滿情感地將學生帶入知識的課本里。這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中蘊含的情感,培養學生對他人情感的感受力。同時,教師要給予學生互動的機會。學生可以積極地向老師提問,甚至質疑教師的觀點,在自己暢所欲言中學習知識、研究知識,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除此之外,學生也要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討論,在彼此交換觀點時,拓寬自己的思路,多角度理解知識的內涵。
  培養小學生的核心素養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學習階段的啟蒙者,要投入十足的熱情。文本在分析后,提出讓學生自我表達、教學生自主學習、擴大學生知識面、增加教學內容、改善課堂氛圍五個策略,希望為廣大一線教師的實際教學打開思路。
  參考文獻:
  [1]陳坤,唐小為.課堂教學從三維目標走向核心素養的路徑研究[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7,33(5):104-108.
  作者簡介:
   達朝明,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市西固區達川中心學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