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核心素養的具體內涵包含有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等三方面,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核心素養培養,能夠從小培養小學生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品質要求,滿足立德樹人的素質教育目標。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措施。
  關鍵詞:核心素養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對于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研究工作,通過科學有效的開展教學措施,培養和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培養學生具備必備的優秀品質,滿足素質教育理念要求,核心素養培養跟課堂教學相互練習結合,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跟核心素養產生的錯位現象
  1.傳統教學模式忽視了自主能力培養
  在傳統語文課堂教學中,一部分教師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才是課堂教學主導,因此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跟學生的交流互動非常少。甚至還有一部分教師為了能夠節省教學時間,沒有設計出提問環節,即使設計出了問題,提出來的問題也沒有探究性,學生們單純的回答對錯就可以[1]。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和探究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養,學生們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不會積極主動地思考,長此以往學生逐漸養成了依賴教師的習慣,降低了語文課堂的參與積極性。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能夠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會讓學生按照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死記硬背,甚至大篇幅的重復抄寫文章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對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毫無任何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的養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摒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技巧的培養,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學習技巧,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夠幫助學生打下良好的學習基礎。
  2.課堂教學無法提供大閱讀的教學環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一單元的課文知識學習結束之后也表示了一階段的教學過程結束。但是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忽視了給學生預留出閱讀時間,導致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時間比較少,沒有給學生提供閱讀和思考的環境。一部分教師在進行古詩教學時,僅僅只是為學生揭示了故事的含義,并逐字逐句的進行古言分析,但是卻沒有深入的為學生分析在故事背后包含的詩人情感。這種單一的理論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閱讀面比較狹窄,沒有具備獨立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閱讀時間,讓學生學會感受美、發現美,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
  3.教學實踐不夠創新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大多數采取了直接傳授的教學模式,沒有為學生提供真是的教學環境,學生只能夠在課堂中體會到書本中對于大自然的描寫[2]。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同樣要加強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學會自我感知事物、理解事物,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語文問題的分析解決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開展措施
  1.在課堂教學中增加互動教學環節
  小學語文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忽視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因此缺少了跟學生的溝通交流,難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為了能夠優化教學質量,可以適當性的增加互動教學環境,引導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3]。例如在學習新的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或者是扮演其中的人物角色,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答題含義,還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語言交際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好具有探究性的教學問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思考討論,讓每一個學生都主動參與到交流活動中來,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因此對于新鮮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好以及年齡特點,設計出有趣的教學互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
  2.具備良好的閱讀環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新教學觀念,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閱讀時間,通過閱讀教學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水平[4]。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積累更多的詞匯量,為以后的學習和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在講授古詩詞時,可以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來進行思考,了解詩人背后隱藏的情感,讓學生了解詩詞內容的同時,也能夠了解詩詞中包含的深層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播放詩歌詠唱的相關視頻,讓學生來模仿詩歌朗誦,掌握詩歌的情感變化,久而久之,會逐漸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
  3.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小學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安排實踐教學環節,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5]。例如在學習發明創造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如果單純的按照課本內容進行教學,會導致學生對于課本知識的了解不夠深刻,只停留于文章表面。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想出一些小發明,或者是一起來動手制作手工物品,這樣通過自己的動手實踐,能夠讓學生深入的理解文章的答題含義,也能夠同時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教師要積極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入到大自然中引導學生對于客觀事物產生直觀感受,獲得大量的拓展資料,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新鮮體驗。這些新鮮的體驗在未來都會成為學生理解課文知識以及寫作創新的有效素材。
  結語
  核心素養是小學生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具備的重要品質,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貫穿核心素養理念,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品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馬銀平.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9(06):137.
  [2]林愛珠.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智慧課堂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12):24-26.
  [3]王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課堂情境教學策略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38):45.
  [4]邱麗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學理論,2018(08):221-222.
  [5]張青.關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課堂發展教學”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5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680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