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埃航遇難女生遭人身攻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2019年3月10日,埃塞俄比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157人、飛往肯尼亞的波音737 MAX 8飛機失事,機上無人生還,其中包括8名中國公民。在遇難者當中,有一位來自浙江的大四女學生,此次是和朋友相約前往非洲旅行,觀看長頸鹿。她還有兩個月年滿22歲,生命之花尚未綻放便無聲凋落,引發了不少人的無限哀思。
  但事情的走向讓人始料未及,先是遇難女生的微博賬號、學校、照片被曝光,之后還有部分網民涌入死者微博惡語相向:“當我看你住著幾千塊錢一晚的酒店,每天錦衣玉食,看個長頸鹿要去、而且馬上可以去非洲肯尼亞的時候,雖然我不會幸災樂禍,但也絕對同情不起來?!薄凹依镉绣X,你滿世界地炫耀啥啊,這下好了,下輩子注意點吧?!?月12日凌晨,微博管理員發布社區公告,稱已關閉了12個發布人身攻擊內容且情節惡劣的賬號。
  死者何時能安息
  圍觀罹難者微博的事情總是伴隨著爭議。社交平臺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私人社交領地,像微博這樣兼具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特點的平臺,用戶發布的信息所有人都可見。社會學理論認為,凝視本身就是一種權力。但當網友一窩蜂涌入死者微博主頁,手指上下滑動瀏覽其所有微博時,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對其個人隱私的侵犯——遇難者的素人身份不再,卻也絕不是公眾人物,但隱私內容卻被大眾用對待明星八卦的方式對待。而且網友經此圍觀后還難免評判死者生前的生活,包括樣貌身材、家境甚至個人感情。一來二去,對死者的悼念就變了味,也不乏心懷惡意之人說出對死者不敬之語。
  記得之前的某次事故發生后,遇難者家屬就要求微博注銷遇難者生前的微博賬號,這不失為一種保護死者隱私的方式。意外發生,最難過的莫過于遇難者的親屬,任何有關遇難者的網絡言論都可能異化成能戳他們心的刀子。微博平臺方面掌握著所有用戶數據,要想找到某位遇難者的微博賬號易如反掌,如果平臺能在第一時間與遇難者親屬取得溝通,在征得其同意的情況下及時注銷賬號,或許能更好地保護死者及其親屬。而對于廣大吃瓜群眾,要明白好奇心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該被滿足的,如果對死者進行人身攻擊同樣會遭到處罰。尊重遇難者,管住窺私欲,用理性的方式哀悼,讓逝者安息,如此才不枉為生者。
  人身攻擊埃航遇難女生是一種怎樣的心理
  吃“人血饅頭”的故事在輿論場上不知上演了多少輪,有人痛失至親,有人卻能借此在社交場上掀起一次又一次邪惡的集體狂歡。這里的“惡”有兩層,一層是曝光隱私,將逝者過去的生活一一展露人前,毫無半點對生命與死亡的敬畏。如果逝者“不幸”是個妙齡少女,有點私生活的“花邊”,則更容易被嗅覺“靈敏”之人捕捉,推上道德的審判臺反復吊打。另一層則是對遇難者生活方式的仇視。這背后的邏輯就是,你年輕、漂亮、住得起幾千塊一晚的酒店,就意味著你的人生充滿原罪。那些“噴子”的憤憤不平,究其根本,還在于人性中的仇富心理。
  生命皆可貴,我們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會先來,但生而為人,我們要葆有對同類的起碼的尊重。同情,源于人性,也是人類之所以能夠發展出復雜社會的基礎。仰賴于同情,我們才能夠推己及人、將心比心,形成最起碼的相互理解和合作,形成最基本的法律和規則。但道德原則是一回事,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痛罵那些毫無同情心的網友,表面上很解氣,卻也于事無補。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人性中的同情心蒙塵,只留下了嫉妒、仇視、冷眼旁觀,這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但無論如何,那些深陷困頓、心有不忿,便轉而向遇難者“開炮”的人,都只是個懦夫。而打著“絕對公平”的旗號,罔顧人性人倫底線的行為,也令人不齒。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353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