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學生的良師,做最好的自己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有人曾這樣說過,如果你不能成為參天大樹,那就做一棵小草;如果你不能成為太陽,那就做一顆星星。作為一名老師,不僅要當學生的良師,也要做最好的自己。本文筆者將以實踐經歷分析如何通過“愛”去理解、包容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 小學;師生關系;愛;理解;包容
一、用愛理解孩子
李鎮西老師說:愛孩子,才能理解孩子,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李鎮西老師做到了,他成了最好的老師,成了教育名家。我盡我的能力,去愛孩子們。我博愛他們,并不僅僅是對本班學生的愛,還包括對所有學生的愛。
隆冬時節的一天早上,走進教室,發現一小女孩瑟縮著嬌弱的身體在座位上呆呆坐著,于是我悄悄把她帶回我宿舍,了解情況,原來她父母到外地打工了,一去就是半年多,孩子交爺爺照管,爺爺又老,奶奶又過世了,聽著孩子的訴說,我的淚水濕透了雙眼,心里叨念著:“可憐的孩子”。此刻我真切地感受到在精神上的富有,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美麗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就能撥動一根根美妙的心弦,給他們安慰和快樂。
二、用愛建設師生關系
如果學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師的職責就是讓他們在生活這片溫暖的陽光里絢麗綻放”。作為一名教師,對學生的愛必須是普遍而廣泛的,不應該以社會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時表現而有所偏愛,應該一視同仁。對于調皮生,我從來就沒有放棄他們,而是給予特別的關愛。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敞開心扉認同你,快樂地融合到集體當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創造一個融洽的、溫暖的、團結的集體。
植根于愛是處理好師生關系的關鍵所在,教師必須真心誠意地去關愛每一個學生,因此我在工作中既當慈母又當嚴父,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在生活上更要關心熱愛學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受到孩子們熱愛的合格教師。師愛是教育的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無私而廣泛且沒有血緣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愛,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最終實現教育的根本功能。
三、用愛寬容孩子
孩子需要關愛,更渴望得到寬容。一次一名學生把同桌的語文課本給藏起來了,有人發現了是他干的,可老師怎么問,他都說沒有,語文老師氣得話都說不出來,要打電話給他的父母。我去上課知道此事后,把孩子帶到校園長廊里,軟磨硬泡,他終于承認了,原來是由于他的學習有些差,同桌就經常取笑他,同桌的爸爸還向老師提出要將他換座位,不要讓他跟那位同學坐,于是他就把同桌的課本給拿出去藏了起來。老師的寬容如一縷陽光,只要我們把這縷陽光恰當地照耀到學生的身上,相信他們一定能綻放絢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實。如果教師用智慧的教育方式向學生傳遞了寬容的正能量,這將是一種影響學生生命的愛,更是一種博大無私的愛。
在教育的花園里,要慢慢靜聽花開的聲音,更需要陽光雨露的滋養。我把愛鑲在舉手投足間,嵌在我的一顰一笑中。不失時機地為困難的學生送一句安慰,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為偏激的學生送一份冷靜,為心里有障礙的學生開辟一條通道。讓每一個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 肖亞女. 愛是打開行為偏差生的一把“金鑰匙”[J]. 考試周刊,2018(A).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82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