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意義和方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計算技能的要求已經大大的降低,計算完全可以通過更便捷的方式得到準確結果,但計算能力始終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基礎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習慣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對計算技能的要求已經大大的降低,計算完全可以通過更便捷的方式得到準確結果,但計算能力始終是學習數學的一種重要的基礎能力。小學生學習數的計算,不是僅僅停留在是否能得出正確的結果,而是在于完成計算的過程中,對于注意力、持久度、靈活性以及責任感等等諸多隱性能力的潛移默化的一種培養和訓練。
每當孩子題目做錯了時都會這么說:“太粗心了,其實我都會做,下次一定能做對?!闭娴木拖窈⒆诱f的是粗心嗎?其實不然,粗心、馬虎只是原因之一,僅占一小部分。那具體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孩子的計算錯誤呢?結合心理學知識和實踐經驗我們來分析一下:
1. 感官調動不足。小學生在計算時,首先是通過感覺器官來感知數、符號或數的符號組成的算式,對事物特點的第一感知往往比較模糊、籠統、粗糙;其次,看題、讀題、審題的過程不具體、不精細、不準確,甚至只看題,不讀題和審題;再次,感知事物的能力不仔細、不全面,所以引起錯誤。
2. 注意力的穩定性欠缺。小學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總是被無意注意所干擾和取代。
3. 缺乏簡算意識。有的學生習慣了簡單的推理思維方式,計算的方法千篇一律,沒有主動的意識去尋找簡便計算的方法。
4. 基本口算不熟練。計算基礎不牢,如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不熟練、不準確,乘法口訣表不熟練。運算順序混亂不清,在四則混合計算時沒有正確掌握運算順序,致使計算結果錯誤。針對小學生以上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在計算教學時,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讓學生動手、動眼、動腦、動口,促進多種感官的參與、認知和協同一致。
(1)活用小竅門,提升注意力
在低年級教學中,我經常會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注意力,訓練的方法有很多,我常用的是一些腦功能訓練的最簡單的方法,如瞬時記憶訓練,正序或倒序復述數字:說出一串數字,讓學生正序或倒序復述下來(數字個數逐漸增加);再者閃現圖形說個數:在紙上畫幾個圖形,讓學生說出總數,既訓練了學生的注意力又訓練了他的群數能力;又或者重復手勢:伸出幾個手指再迅速收回,讓學生重復我的手勢。
(2)熟記常用的數據,簡算意識逐步來
在理解了計算的算理后,熟記一些常用的數據,不但能正確地進行計算,而且要能合理靈活地進行巧算,這樣可以省時、省力、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審題、分析的習慣。先要觀察題目的特征,做出判斷,再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
?。?)每日口算常態化,好習慣巧養成
小學時期是最適宜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時期,這是由學生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所決定的。平時要注重日常的訓練,養成計算的好習慣,通過訓練可以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檢。
總之,小小的常態化的計算訓練,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思維和習慣,更訓練了學生的專注力,考驗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幫助其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要讓口算達到準確、熟練的程度,不是兩三天訓練就能做到的,而是靠持之以恒的訓練來實現的。
【參考文獻】
[1] 徐芳. 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探究[J]. 科普童話,2018(23).
[2] 高穎. 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1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83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