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高高年級學生的計算能力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計算教學是數學學習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更是貫穿于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培養小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有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認真、細致、耐心的學習態度以及不畏困難的品質。
  關鍵詞:信心;興趣;習慣;幫扶;提高計算能力
  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推進,我國的教學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小學與經濟發展較快的城市小學間的教育水平仍存在著顯著的差異,我校是邊遠山區鄉鎮學校,生源來自各鄉村,留守兒童多,家庭意識不足等諸多因素。根據多次對高年級的學生調研發現學生的計算正確率極低,優秀率幾乎為0,低下率卻占40%以上。面臨這樣的現狀,該如何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呢?我想談談個人的淺見:
  一、增強信心,培養興趣
  在計算的教學過程中,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從易到難,層層遞進,教師要善于對學生給予鼓勵和贊賞,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增強孩子們的自信心。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好各門學科的最好老師。要想提高孩子們的計算能力,首先要激發孩子們計算興趣。并在合作、探究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要在學生真正感興趣的心理狀態下去學習,變你要他學成為他要學、想學,并學得開心。
  1.創設情境,提高興趣
  小學數學計算教學過程中適當創設合適的情境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計算能力?!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比邕\用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當運算與所代表的情境相聯系時,學生能獲得對運算意義的更好理解。如在教學(1- × )時,我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過生日切蛋糕”的情境:淘氣是個懂事的孩子,過生日那天,爸爸給淘氣準備了一個生日蛋糕,淘氣只吃了 的 余下的全部留給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吃了幾分之幾呢?(開始切蛋糕了,淘氣先把蛋糕分成2份,再從 塊蛋糕里又分成5份,他自已吃了3份,余下的蛋糕全部留給爸爸媽媽。)便直觀演示了(1- × )所表示數感的實際意義、理解運算的算理,理解并表述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同時使信息技術和數學課堂得到整合。從而提高孩子們對計算的興趣。
  2.通過游戲,競賽激發興趣
  數學計算本來是枯燥乏味的,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們有一種輕松愉悅的心情去面對這枯燥乏味的數學計算呢?在課堂上老師可以設計一些游戲、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每天抽5分鐘的時間通過搶答、闖關等游戲訓練計算題。將單一的練習形式轉化為多種訓練方式,讓每個孩子保持精神高度集中,人人參與其中,毫不示弱,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了他們的計算興趣,也活躍了他們的計算思維,提高了計算能力。
  3.評價激勵,提高興趣
  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改進教師教學。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對孩子們的評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對學生計算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計算的水平,更要關注孩子們在計算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想辦法激勵他們的求知欲望。
  二、持之以恒,培養習慣
  習慣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能奠定自我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計算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會算、快算、算準確,如何達到快又準呢?有的老師往往只注重快又準的結果,卻忽視了這個算得快又準的過程,提高正確率要讓學生做到一看、二想、三落筆、四檢查從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1.看
  培養學生做題前首先綜觀全面,要看題目里有哪些數,是整數、小數還是分數或者一道題包括了兩種或三種以上的數的形式,要看清楚數字與數字之間有沒有特殊關系,相同的?互補的?還是互為倒數的?如0.75× + × , ×0.12× ,要看運算符號,題目里面都有哪些運算符號+、-、×、÷?運算符號與運算符號之間有沒有特別的規律,是否符合了我們學過的運算定律或者某個運算性質?如0.375× +0.375× ,125×75×8,312-137-163,560÷7÷8等。
  2.想
  想算法和算理,發展基本運算能力。在小學階段我們學習了復雜的四則運算,包括有加、減、乘、除及括號(大括號、中括號、小括號)的算式運算。計算時要想清楚運算順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想清楚加法與減法、乘法與除法的計算方法及其算理,“明確怎么算”以及“為什么要這樣算”。要引導孩子們在做計算題時不能急于落筆,必須先思考,認真分析,弄清楚運算的先后順序,是否可以運用運算定律或運算性質,想好計算的過程,再落筆。如99× , × - × 等。
  3.落筆
  在計算的過程中,往往很多孩子出現計算錯誤,大多數是因為書寫不工整、馬虎、如看錯字把69寫成96,字跡潦草、不習慣打草稿等不良習慣造成。如有一個同學在計算一道圓柱體的表面積時,我發現他列式、計算過程都是對的,但最后的結果是錯的,把408.12寫成108.12這就是因草稿馬虎而導致的錯誤。要提高計算的效益,首先要端正學生學習的態度和良好的書寫習慣,作業要寫得干凈整潔,字體工整,格式正確規范,條理清楚,一目了然,計算時一絲不茍并充分利用好草稿紙。
  4.檢查
  培養學生在計算時一絲不茍的態度,嚴肅認真及時檢驗的習慣,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培養學生檢查的興趣,錯誤是最好的學習資源,教師要做一個“有心人”,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平時注意收集學生的錯題,并分析自己班上學生錯誤的主要類型及原因。課堂上老師把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各種錯誤的類型呈現出來引發學生的思考,并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激發學生探究錯誤原因的興趣,讓學生學會取長補短、查漏補缺。并要求學生收集錯題類型,做到對癥下藥,培養總結反思的習慣。引導學生自己整理自己的錯題,要求每個學生都應該有專門的錯題本,把平時自己在練習、作業、檢測時出現的一些錯題,摘抄在自己的錯題本上,并標注產生錯誤的原因和糾正的方法,經常這樣做可以吸取平時出錯的教訓,在以后的學習中避免或減少錯誤的產生。并讓學生養成邊做邊檢查,做完后重新檢查的良好習慣。通過檢查數字、運算符號、運算順序,通過驗算、再算等方法檢查計算結果。培養孩子的細心、耐心、恒心與刻苦學習的品質。同時經常組織學生小組相互交流、討論,分析、反思。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錯誤,并整理出錯誤的類型,教師要鼓勵學生說說自己錯誤的原因和計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注重針對學生的錯誤,開展有針對性的聯系,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但又要避免搞題海戰術,在練習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一帶一路”,共同進步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鼓勵同學們應用各自的特長,相互學習,相互探討,各小組成立小老師一對一幫扶活動。采取“一帶一路”,幫扶分工責任制,充分發揮小老師的作用,以好帶差,相互監督,落實到位,責任到人。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必須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端正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在生動、活潑、輕松、愉悅的學習中喜歡數學,對計算產生興趣。
  參考文獻
  [1]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
  [2] “淺談小學計算教學”《學術期刊》詹萬春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59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