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教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加強指導,教給方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中學生;閱讀能力;提高方法
  執教以來,筆者發現不少中學生在做閱讀理解題時,常常出現答非所問的跑題現象,不能正確理解題意,閱讀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筆者認為,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章更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方式之一。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探究筆者在提高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方面的見解。
  一、培養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在教育學中絕對是個“先驅”,沒有興趣的學習都是被動地“灌輸”。興趣是學習的先導,是需求的動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切入點,讓“要我讀”轉化為“我要讀”這是一種智慧教育,教師應該具備這種教育智慧,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從浩瀚的書海里有所得、有所樂、有所癡。如此,學生才能從閱讀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悅,才有對閱讀親近,而不是“敬而遠之”。
  筆者認為,興趣的培養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展開:1.開展課外閱讀手抄報比賽。經過比賽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張貼、表彰。學生要想在比賽中獲獎,必然去查閱大量的課外資料,主動地去收集處理信息。這樣一種帶著任務式的方式,有閱讀的環境,可以在“被動”中轉化為“主動”;2.重視讀書心得交流?!安粍涌诓蛔x書”,閱讀可以一個人讀,也可以一起讀,無論怎樣的閱讀方式,適時舉辦心得交流會,可以讓學生之間有思想的碰撞,可以相互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可舉辦如“故事大王比賽”“朗誦比賽”等活動,面向全體,在班級或學校層面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讓更多的同學看到閱讀帶來的無窮世界,激勵其他同學加入閱讀隊伍;3.運用故事激發閱讀興趣。教師可以用時事或生活中發生的真實事情編成故事來吸引學生去閱讀相關的書籍,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完成閱讀目標。也可以用一本書里的故事亮點為引子,制造懸念,引導學生對這本書產生興趣。如,《昆蟲記》《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中學生課外必讀名著中的一兩個片斷,以吸引學生深入地借閱。
  二、教給方法,指導閱讀
  有了閱讀興趣,還得有閱讀方法。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是有限的,僅憑著興趣讀完一遍后,沒有了新鮮感,讀完就忘,也不懂得哪里寫得好,為什么好?因此,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去指導學生有效閱讀,這樣才能讓學生從閱讀中得到知識的積累,并從閱讀中得到寫作能力的提升。筆者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以下方法給學生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一是默讀。仔細、反復地默讀是閱讀的一種有效方法,通過用心、靜心地默讀,可以理解文意,進而更能準確地理解題意。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蓖ㄟ^默讀,培養一種語感,整體把握閱讀材料,了解內容,清楚文章的體裁是記敘文、抒情文還是說明文。筆者認為,這是做閱讀題的第一步。大的方向把握對了,就不會跑題。如果連體裁都沒搞清楚,就很容易答錯題,然后再帶著問題去品讀一遍材料。每讀一段就停一停,反復讀,理解透,思考有疑問的地方,然后在全文讀完后串連起來,這樣才能整體把握、局部深入。避免了漏題、跑題的現象發生。
  二是抓住關鍵的詞、句、段進行分析解答。這方面應教會學生可以從文章的布局謀篇和具體的表達方式修辭等角度入手。就布局謀篇而言,找文章的中心句,一般在文段的開頭句或結尾句是議論或抒情的句子;而文段材料有些開頭句是概括該文段意思的句子;如語文版八年級上冊《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一文,作者在介紹花兒變紅的每個原因時,每一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是概括該文段意思: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還需要用物理學原理來解釋……結構特點方面,有些是按一定的順序寫的:有表示時間順序的詞語,如,語文版八年級上冊《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且說魯提轄回到經略府下處……且說鄭屠開著兩間門面,兩副肉案懸掛著三五片豬肉……有表示地點變換的詞語,如《林?!返取H绻麑W生領會、掌握了以上方法,對解決問題就事半功倍了。
  三是抓核心。如,當出現閱讀題中要求學生寫感受時,學生應該讀透閱讀材料之后再來結合自己的感受下筆,從題目入手,扣好主題,就不會跑題;再從中心句著眼,抓住中心,就抓住了核心。文章也就八九不離十??蚣艽蚝昧耍涂梢詮亩温渲腥ァ疤碇尤~”豐富文章內容,加上一些修辭手法的運用,點題、前后呼應、有真情實感,一篇閱讀寫作也就輕松而成。
  當然,教師還應告訴學生答題要努力做到:圍繞文章內容,突出重點,簡明扼要,句子要通順,符合邏輯,不能斷章取義,想當然。葉圣陶先生曾說:“作者思有路,道路識其真?!绷私鈨热莶拍苷业轿恼滤悸罚辛怂悸?,就能深入主題。
  三、開通渠道,培養習慣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滲透,課內閱讀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教師應鼓勵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的延伸和補給。因此,教師要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培養課外閱讀能力作為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讓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形成良好的習慣。多角度地進行閱讀,無論是古今中外,要有量的積累再進行質的對比,集百家之所長,大膽地進行思考和創新,閱讀不能只讀不想,一定要有自己的考慮。也可以質疑,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币虼耍處煈膭顚W生有所質疑,引導學生尋求真理。
  此外,在閱讀渠道方面,筆者認為學校應開放圖書室、設立班級圖書角、上網訂閱一些科普讀物等渠道增加閱讀量,教師也應當推薦一些有利學生健康成長的書。由于學生涉世未深,而如今的圖書市場琳瑯滿目,魚珠混雜,教師要告訴學生哪些是好書,可以讀;哪些書不利于學生閱讀,另外要適當要求學生做好閱讀筆,記寫讀書心得、談讀書體會的形式,同時告訴學生一些省為人知的故事,如,馬克思為了寫《資本論》,僅在 1850年 8月至 1853年 6月,就摘錄了70個不同作者的著作,寫了24本有關政治經濟學的筆記。而在寫《資本論》的過程中,摘錄的書有1500多本,筆記至少100本。通過真實事例和數據來激發學生對求知的欲望。有了名人作榜樣,學生就會產生學習的動力,讓閱讀成為自發的行為。
  四、結語
  當然,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閱讀教學應逐步培養學生的感知、理解和欣賞的能力,不僅要求教師有閱讀理念和閱讀方法以及閱讀習慣,給學生正確、有效的指引,闡明閱讀的重要性、多作知識遷移訓練,幫助學生樹立觀念,養成良好習慣,并有正確的讀書方法,還要求教師要有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從閱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明根.影響教師的100個經典教育案例[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
  [2]莫國良.學習的技巧[M].杭州出版社出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550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