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反彈琵琶出新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為解決文言文課堂教學低效的困擾,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學生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的能力,從2013年開始,珠海市金灣區教科培中心主任、語文教研員樂曉華在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常規教法基礎上,借鑒外語教學中的對譯教學法,致力于研究和實踐文言文對譯教學法。在完成區級立項重點課題研究任務之后,近幾年繼續進行深度研究,并且以此成功申報了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
  理論建構的背景與內涵
  《廣東教育》:什么是文言文對譯教學?它與傳統的文言文教學有什么區別?
  樂曉華:“對譯”即兩種語言相對、相向翻譯,如英漢對譯、文白對譯。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俗稱“串講法”,是較為傳統的教學法;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稱為“對譯教學法”,是一種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
  傳統的“串講法”,其教學特點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問、學生答,教師講完、學習結束,雖然課堂上也時有誦讀、發言,但基本的方式還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講”的方式,學生只是記憶的聽眾。教學效率低,學生學習興趣無法激發,其后果是學生會習慣教師講,永遠離不開教師。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怎樣才能收到好效果的問題上,也主張:“那種逐字逐句翻譯成現代文的方法必須堅決放棄。要求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索,獨立實踐解決問題?!蔽难晕膶ψg教學,就是通過將現代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訓練,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與葉圣陶先生的觀點是一致的。在這一教法中,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只是手段,教法的重點是將掌握的文言知識點在運用中鞏固,并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使表達文言化。這一教法也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之目的,切實解決了文言文課堂教學的低效問題。
  《廣東教育》:文言文對譯教學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來的?
  樂曉華:眾所周知,文言是以古漢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言,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書面語言組成的文章。由于文言文離我們年代久遠,文言文成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攔路虎。針對文言文目前教學低效的現狀,從解決此問題出發,依據認識的已知論、知識的結構論、翻譯“信達雅”理論,提出并研究、實踐“把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的對譯教學法”,以提高文言文教學的效率。
  “文言文對譯教學法”是繼承傳統文言文教學法基礎上的創新。通過誦讀文言文,在學生自主閱讀的基礎上,穿插運用串講、評點、譯注等方法,在將課內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的基礎上,用習得的文言文知識點將陌生白話文文段翻譯成文言文。它的獨創性在于練習方式的與眾不同,是運用文言知識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
  教學實踐的路徑與策略
  《廣東教育》:文言文對譯教學在課堂實踐中有哪些具體的操作策略?
  樂曉華:我們將文言文對譯教學總結形成了“六字訣”教學模式,即“導—讀—譯—練—用—結”。這種教學模式實質上是文言文對譯教學過程的六個教學步驟或教學環節。它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課堂教學規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模仿到創造的教學活動。其實施步驟基本順序如下:
  第一步是“導”。教師要想方設法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學習的自覺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愿學、善學、樂學。
  第二步是“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理解文意。葉圣陶先生指出,古人學習文言文“有個不二法門,就是熟讀名文,讀著讀著,自己頓悟。”在文言文對譯教學中,教師特別注意朗讀技巧的運用,從停頓、語速、重音、語氣等方面給學生作示范,促進學生在感知言語、聲音、形態的同時,實現對文本思想意蘊的感悟理解。
  第三步是“譯”。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課文原文翻譯成白話文。將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常用手段,翻譯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翻譯加深對文言和文言文的理解,乃至對文化的傳承與反思。
  第四步是“練”。教師要指導學生把文言文的譯文(白話文)翻譯成文言文。這個環節是“對譯”教學的基礎性練習,也是為“用”的環節有效開展所進行的熱身準備。教師一般采用口頭測驗,讓學生快速將白話文翻譯還原成課文原文的文言語句,發展學生初步的白話向文言的語言轉換能力,培養運用文言進行表情達意的習慣。
  第五步是“用”。教師要緊扣課文原文的重點字詞和句式,創設一段或一篇白話文短文,讓學生翻譯成文言文,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這個環節是文言文對譯教學的核心環節,前面四個環節都是為“用”的環節做鋪墊和準備。例如,教師在教學課文《陋室銘》時,巧妙地創作了一篇白話文《荒園銘》,讓學生結合《陋室銘》原文句式特點,將《荒園銘》翻譯成文言文。學生或獨立完成,或小組合作討論完成。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將對譯后的文言文展示給學生看,通過對比,教會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譯文的方法。
  第六步是“結”。教師要指導學生對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使知識結構化和系統化。這個環節可以由教師對課堂教學的重點字詞、重要句式進行歸納整理;也可以由學生自主回顧學習過程,談反思,談收獲,深化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廣東教育》:文言文對譯教學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有哪些促進作用?
  樂曉華:文言文對譯教學注重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知識經驗、能力差異等等。在整個“六字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指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體現出對學生作為學習和發展主體的認同與尊重。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而是興趣的激發者、知識的引導者、思維的啟發者、能力的促進者。學生也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主動開展學習活動:或朗讀品讀課文,或辨析文言詞義,或翻譯文言語句,或探究文本思想主旨,或小組合作交流,或依據白話例文創寫文言文。文言文對譯教學課堂變得活潑靈動,充滿生機,富有意義,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的展現。
  成效輻射的責任與擔當
  《廣東教育》:文言文對譯教學在推廣及輻射方面做了哪些有益的探索?成效如何?
  樂曉華:我從2013年開始進行文言文對譯教學的研究,通過近六年來對譯教學的實踐與探索,不僅優化了文言文課堂教學結構,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徹底轉變了課堂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提高了教學效率,效果十分明顯。
  一是總結出行之有效的文言文對譯教學的“六字訣”教學模式,這一模式的運用,很好地解決了當下文言文教學低效問題,提高了文言文教學效率與語文教學質量。事實證明,這項成果的應用實踐,對推動文言文課堂教學改革產生了積極的示范輻射效應。
  二是有效激發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通過對譯教學的實踐,不僅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而且能夠培養學生良好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發展。
  三是有效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為了更好地發揮文言文對譯教學法的輻射引領作用,通過現場指導、跟崗學習、專題講座、團隊示范課、課題研究等多種形式和路徑,先后在珠海市金灣區、高欄港區、肇慶四會市、中山市東區、清遠市清新縣、云南省貢山縣等地區的一些學校開展推廣應用實驗,目前已有近20所學校近100位教師參與到文言文對譯教學的研究、運用與推廣中來,他們不僅從中學習到了有關文言文對譯教學的相關理論和知識,更為關鍵的是,通過學習,讓老師們的教學研究意識得到了提升,有效地促進了他們專業綜合能力的提升。
  責任編輯    韋英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171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