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新意,彰顯個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創新精神,注重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同步發展是語言課程標準中有關于寫作的要求。而對于寫作來說,作文立意是寫作的基礎,同時也決定著寫作的高度和質量。所以,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就要重視作文立意,并從多個角度運用多種方法來提高學生的作文立意。
關鍵詞:初中語文 作文立意 多角度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尋求創新,教育行業當然也不例外,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儼然已經成了教育教學的一個重點任務。對于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教育教學中的基礎學科,也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學科。而作文作為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從作文的基礎立意開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彰顯學生個性。因此,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來對多角度提高中學生的作文立意策略進行探究,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新能力。[1]
一、以小見大
在以往的作文立意中,有很多學生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很想提升自己的作文深度,但是這樣一來很容易將作文寫得大而空泛。在寫作中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正常,要想避免其實也很簡單。在寫作中有一個原則是以小見大,畫龍點睛,也即是說,學生可以從一個小的方面切入,小事件往往包含著大道理,將小事件寫好了,再畫龍點睛,將其中的大道理寫出來。這樣一來,寫出的作文既不會空泛,又蘊含深意。[2]
例如:在教學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時,我有意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讓學生學習以小見大的作文寫法。即:在基礎教學完成之后,我問學生如果從作文的角度來看,這篇課文的立意是什么,很多學生都想到了作者是在表達父子情深,這個立意很有深度。我接著問學生作者是通過什么來表現這個立意的,學生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了課文的題目《背影》。我告訴學生背影非常平凡且常見,但就是通過對小小的背影的描寫,卻表達出了深沉偉大的父愛,這就是作文中常說的以小見大,學生聽后若有所思,對寫作有了新的感悟,在之后的寫作練習中有了明顯的進步。所以,在教材內容合適的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
二、獨辟蹊徑
這里的獨辟蹊徑指的是寫作角度,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選擇作文立意的時候,要善于從平常的事物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找出事物之間的差異,并從中選取寫作角度。要達到這樣的程度,就要求學生必須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分析、提取信息的能力。但這樣的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擁有的,還需要教師在平時教學中進行鍛煉和培養。
例如:在《背影》教學完成之后,學生對文中所表達的父愛深有感觸,我讓學生以父愛為話題,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說到父愛很多學生的第一反應就是父親對自己有多好,父親做過什么讓自己感動的事。確實有很多學生都是通過這個角度來寫的,但是也有學生獨辟蹊徑,寫出了新意。如:學生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壞”爸爸》,在文中寫了幾件稀松平常的生活小事,比如,“我”不想起床去上學,但是爸爸堅決要讓“我”按時起床;“我”不喜歡吃蔬菜,但是爸爸非要盯著“我”吃完才肯罷休,等等。這樣看來,好像爸爸確實是一個“壞”爸爸,“我”不想做的事他一定要“我”做,但恰恰是這樣,正好突出了爸爸對“我”深沉的愛。由此可見,獨辟蹊徑并不難,善于觀察感悟,跳出固有思維,就能寫出新意。
三、掌控全局
作文的立意是著眼于整篇作文來確定的,所以在確定立意時必須要有全局觀念。在寫作中,學生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跑題,本來立意很好,但是寫著寫著又有了新的想法,新想法不錯,但是若與立意不符,寫進作文中就會跑題。所以,在確定好立意的時候,就要對作文中要用到材料以及詳略程度安排好,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例如:在進“學寫傳記”的寫作練習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全局觀念,鍛煉學生的全文掌控能力,我讓學生確定立意之后,列一個詳細的作文大綱。也就是說,讓學生將打算用在傳記中的材料和事件一一列出,并標出哪些詳寫,哪些略寫。以往寫作文的時候,很多學生都習慣確定了作文題目就開始寫,這樣列大綱的形式學生一開始很不習慣,還有的學生覺得這是在浪費時間。我讓學生嘗試著寫一寫,寫完之后就會發現這樣做的好處。事實證明,寫了大綱之后,學生的寫作速度和習作質量都有所提升,而且沒有出現跑題現象。所以,掌控全局對作文立意的完成呈現非常重要。
總而言之,在選擇作文立意的時候,要把握好立意的高度、角度和尺度。也就是說,作文要有一定的思想高度,有最佳的寫作角度和合適的材料選擇以及詳略安排。把握好了這些方面,學生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自己的作文立意和作文質量。這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錢秀俐,錢竹倩.淺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困境分析及對策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3(04):100.
[2]陳小飛.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5(33):8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3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