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人文素養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對于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在教學中加入豐富多彩的人文精神素材,充分彰顯信息技術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以及人文素養。
【關鍵詞】人文素養 小學信息技術 課堂教學 滲透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67
所謂的人文素養,就是一個人處世的基本修養,它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于人文素養的培養不是任何一個專業訓練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很多因素綜合在一起的結果,也是一個需要學生進行長期積累的過程。對于信息技術的教授,如果單單傳授知識,割裂信息技術與其他因素的聯系,則會忽視信息技術背后存在的人文特性,不利于學生的綜合發展。那么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呢?
一、和諧師生關系,重視情感交流
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教師經常會忽視一個問題,就是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問題。在強調計算機操作程序的基礎上,教師也是需要在課堂上滲透人文精神的培養的。所以,教師需要在信息技術的課堂上和諧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學觀念,及時的關注學生的想法,傾聽學生的聲音,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設計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環境保護等正面的教學素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中感受到作品中所包含的諸多的積極成分。例如,在學習網絡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例子進行列舉:當病人生病之后,因為承擔不起高額的醫藥費,就會在網上進行求助,成千上萬的網友在看到信息之后會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傳播關于愛的正能量;當網上出現一些丑陋的事情時,網友也會嗤之以鼻,發聲聲討,彰顯正義。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事例的列舉,讓學生感受網絡的巨大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分辨是非好壞的能力,提升人文素養。
二、立足實際生活,挖掘人文素材
在教學中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選取教學素材,教師讓學生從中體驗信息技術所蘊含的文化內涵,激發和保持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的過程中。教師在指導學生完成信息技術作業時,要能夠與實際的生活相結合。例如,在教授學生學習文字處理軟件word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Word制作一張元旦賀卡,并送給最想送的人。在制作賀卡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能非常用心的設計以此來表達自己的祝福。當精致的賀卡從自己的鍵盤鼠標下誕生之后,學生在感受到喜悅的同時,也經歷了藝術的熏陶。又如,在傳統文化推廣的演示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定相關的調查計劃,利用課余時間,和自己的小組成員一起,去搜集相關的圖片和資料,通過觀察、走訪、比較等一些手段來感悟文化的古樸,發掘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能看到的一些物品的文化內涵,并且用演示文稿的形式加以呈現。這樣有利于學生通過挖周邊的素材,進行信息技術的學習,以及人文素養的提升。此外,在對于學生日常的行為規范上,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立足生活實際,慢慢滲透人文素養。一般地,信息技術課程都是在計算機教師進行,教師應該培養學生遵守相關規則,按照自己的學號選擇自己對應的電腦。還有就是在計算機教師不允許學生亂吃零食、亂丟垃圾,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要巧妙地安排課堂任務,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豐富人文滲透的內容,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融合其他學科,突破思維定勢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融合其他學科,讓學生能夠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和技能,突破思維定勢,實現多種學科思想的相互滲透,進而提升學生信息技術修養。也就是說,教師要充分挖掘其他學科,如語文、科學、音樂、美術等學科的人文素養資源,巧妙地對各個學科之間的知識進行相互遷移,積極地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巧妙的進行整合,進而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例如,在小學語文中有首詩是《望洞庭》,在學完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上網了解一下這首詩所產生的時代背景以及作詩的歷史因素,并且將此詩中作者的情感把握準確。在對于詩歌選取配圖時,也要能夠選取與詩歌相貼切的配圖,這樣才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將兩者完美的進行結合。又如,與小學科學的知識結合。科學課上有《種子發芽實驗》的兩節課,教學的是種子發芽的過程,在指導學生制作電子小報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計算機觀看視頻,看一下種子是如何進行發芽的,進而感悟生命的偉大。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進行結合的方式,不僅拓寬了知識積累,還能夠在思想深處滲透出對于生命的感悟,以及對于大自然神奇奧妙的探索。
總的來說,當前階段人文素養培養狀況在有關教育條例中對人文素養的培養進行了規定,要求小學階段的教學中必須要滲透人文教育。但是實際教學中卻依然存在缺失。其一,信息技術教學缺乏人文素養的滲透。信息技術的一些知識點,在實際學習、操作時并沒有實現與人文素養的融合,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依然以基礎知識理論為主,并沒有認識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農村小學的教育,受場地、設備等條件的限制,在人文教育這方面難免會存在不足。其二,學生缺乏理解能力。小學階段的學生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盡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融入了人文教育,但是如果學生理解力不夠,也無法真正體現人文素養培養的真正意義。其三,教學課堂缺乏人文關懷。因此,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人文素養的滲透,就顯得至關重要。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情感環境,在教學內容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內涵,讓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有情感上的認知,從而使得學生在心理上樹立起對真、善、美的追求,形成健全的人格。
參考文獻
[1]劉峰.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方法--加強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研究[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上),2015,0(1).
[2]祁利瑩.在古詩文教學中培養高中生的人文素養[J].文學教育,2017,0(18).
[3]單軍娜,趙穎,王丹.中醫院校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研究[J].求知導刊,2017,0(10).
[4]王玉.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J].科學中國人,2017,0(2Z).
[5]盛新波.人文素養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培養分析[J].文理導航,2015,0(10).
[6]王曉東.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J].文理導航,2017,0(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8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