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偉大的教育家葉圣陶先生首次提出了“育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而黨的十八大報告也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靠全黨全民的共同努力,“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落實在學校、家庭、社會活動的方方面面。如何從所任學科的自身特點出發,把“立德樹人”的任務落到實處,這是每位教師都必須切實把握的問題。
【關鍵詞】立德樹人 中學英語 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102
隨著新時期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完善,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的新時期浪潮,社會對學生們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同時學生們所需掌握的知識也越來越多。英語教育尤其如此。因為英語是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語言工具,掌握了英語,就是掌握了通往世界的鑰匙。因此英語教育也必須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培養出能夠為國爭光,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可用之才。
立德樹人,既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是一個時代的主題。說它是一個永恒的主題,因為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只有立德,才能成人;只有在“以人為本”的時代,教育才能回歸人。說它是一個時代的主題,因為當代中國出現了道德危機,迫切需要立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同時,英語是一門講究積累和實際運用的學科。因為無論是育德樹人思想還是中學英語科目要求,都和學生的正確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價值觀的構成完善有著緊密的聯系。
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時刻牢記以育德樹人為基本教學理念,樂于奉獻,善于引導。因此有立德樹人背景下中學英語教學具體策略如下:
一、在育德樹人背景下進行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對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有很大作用。尤其是初中這個起承轉合的時期,同學們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處于關鍵性的定型階段,因此老師們必須要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而在此基礎上,老師要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足夠的照顧和指導,尤其那些自身水平比較薄弱的同學們。從教育教學的意義上讓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平等使他們在學校中享受到生活、學習上的快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成才的同時,教育也就在不知不覺中關注著那些在學習上有著“天資”的優秀學生。在無形的精神榜樣的鼓舞下那些所謂的“差生”也能夠及時地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自己的缺點進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關注每個學生實際上就是讓教育成為學生人生風景線上最亮麗、最動人的一頁,從而迫使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始終要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良知與崇高的理想來完成自己作為教師的這一神圣的職責。
二、在育德樹人背景下完善學生學習方法
育德樹人理念要講求實踐,英語教學活動更要講求實踐,因為語言歸根到底不是目的,而是一件通往世界的工具,決不能讓同學們出現英語語法了如指掌,英語單詞三五千不在話下,可到了實際讀寫的時候就不會了的情況。但是老師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講述的內容是有限的,完善學習方法,會讓學生們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道理其實很簡單,魚是目的,釣魚是手;魚是結果,漁是方法。一條魚能解一時之饑,卻不能解長久之饑,如果想永遠有魚吃,那就要學會釣魚的方法。
在教學中我們都會講這樣的話,可講著講著,就漸漸忘記了它的根本。在應對各種考試的忙碌中,在迎接各種教改的混亂中,我們迷失了方向。因此我們要時刻牢記創新與改革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的進行。為每個同學打造一個最合適的學習系統,為每一位同學的未來做最大助力。
三、育德樹人的最終目的是終身教育
教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學海無涯就是這個意思。處于中學的學生們或許在其他地方也可以學到英語知識,但對于我們來說,育人的機會只有一次。
例如我在教學進度不緊張的時候,會播放一些英文電影,如《阿甘正傳》中: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教導同學們要相信生活,并不斷努力進取,最終一定會mirackes happen every day.又例如在學生們因為學習壓力大而叫苦叫累的時候,我會給他們播放《肖申克的救贖》,教育他們再小的希望也不應該放棄,人們做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會成就一分進步,一件似乎是遙不可及的事,如果配上了永不放棄的信念,任何人都會向男主角一樣,爬過百米的下水道,獲得新生。
在以育德樹人為基本思想的新課程改革的模式下,學生們成為了教學活動當中的主角,從以前的學生們追逐教學大綱到現在的教材為學生們的全面自由發展進行服務,英語學科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狀態。我們應該善用改革,借此機會去掉以往教學活動中難以適應社會需求以及學生自身發展需求的那些內容,并且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在原有教學活動中添加一些新項目。但同時我們也要兼顧教學任務要求,畢竟中學是一個起承轉合的階段,實實在在的為學生發展著想而不是一味地強調分數,比率等等表層的指標。并通過自己的不斷實踐,為以立德樹人為背景的中學英語教學思考填上一道更偉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銘.育智育德,育德樹人[J].教育與教學,2012(22):32-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