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談高中生文言文語感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語感,即語言感受能力。它包含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能力,又包括用語言文字準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那么,在高中階段的文言文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感呢?
   一、朗讀,讓學生有感知語言的機會
  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原本是讀的學科?!崩首x,應該是語文的魂。所謂朗讀,是一種有聲的活動,它比日常的說話更為規范、嚴密、緊湊。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語言精美、內涵豐富的文章,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是古人總結的讀書方法,也應該是中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最基本的方法。
  文言文的朗讀,最主要的不是普通話的問題,不是字音準確與否的問題,更不是單純的技巧問題,而是要讀出文章的氣韻,讀出文言文的魅力。比如《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敘事文章,全文以對話為主,朗讀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對話的朗讀。一是佚之狐和鄭伯,鄭伯和燭之武之間的對話?!皣R樱羰範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北憩F了佚之狐對國事的擔心和對燭之武的理解、信任?!俺贾畨岩?,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边@句話里有滿腹的委屈和牢騷。而鄭伯面對燭之武的牢騷,并沒有表現絲毫的不滿,也沒有安慰和許諾,而是先用“是寡人之過也”以自責,情真意切,接著指明利害,假如鄭國滅亡的話,對你燭之武沒有任何好處。通過學生的朗讀,他們步步深入作者情感的變化和語言的音韻變化中,最終提升學生語言感知的能力。
   二、積累,讓學生有感知語言的本領
  對學生來說,文言文閱讀是比較頭疼的一件事情。一方面是文言文遠離學生生活,學生沒有文言使用的語境;另一方面,文言文是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也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1.關注實詞,進行類型化記憶
  文言文最主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實詞,怎樣讓文言實詞不再成為學生文言文閱讀的障礙,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積累。文言實詞要注意的重點是古今異義、一詞多義、通假字、偏義復詞和詞類活用,等等,這些都需要學生平時多積累。有的高考考查的文言實詞與課文的意義完全相同,甚至連所在句子的句式都相同。如“率倜儻非常之人”(2009年江蘇卷)與“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中的“率”;“年二十以歸吾”(2010年江蘇卷)與“后五年,吾妻來歸”(《項脊軒志》)中的“歸”;“稱之不置”(2017年江蘇卷)與“沛公則置車騎”(《鴻門宴》)中的“置”;等等。
  2.背誦語段,提升理解能力
  背誦精美語段有利于語感的培養。一部名篇,猶如一座富礦,任意一個角度開掘一下,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有的文段辭藻華美:如《阿房宮賦》“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段落用鋪陳的手法寫出了阿房宮的宮女之多、生活之奢侈。而《六國論》“以地事秦,猶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設喻巧妙,生動形象地指出了賂秦的弊端。
  學生應多進行記憶、理解、積累和整理,在反復朗讀體悟中,提升自己語言的規范性和品位。有的學生在做文言文試題時,能手到擒來,就是在積累中感知了語感。
   三、訓練,讓學生形成語感
  訓練是檢測,更是對所學知識的有效運用。以往的文言文學習就是閱讀、理解和做題,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更新穎的提升文言語感的方法。
  1.解悟語境中進行語言與思維訓練
  語言和思維是相互依存的,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所以,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應結合在一起。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閱讀課文,欣賞語言時,不僅僅是查字典、詞典,掃除文字障礙,而應該從訓練學生語感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體悟學生用詞造句的獨具匠心。如《項脊軒志》的最后一段:“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死之年”與“今”抒發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滄桑之感和難以排解的精神苦悶。
  2.把積累的文言素材運用到寫作中
  學生積累的大量的文言素材,如果運用到作文中去,也有利于語感的形成。因為在運用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對其進行歸納和整合。如作文《防微杜漸》要求運用《伶官傳序》中的材料,學生這樣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闭l能想到小小的伶人會造成國破家亡?歐陽修是寫給北宋統治者看的,可是“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歷史就是這樣無情,宋朝最后也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
  3.運用文言知識編寫文言小故事
  筆者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訓練,在文言文一輪復習以后,要求學生利用近來所學的文言實詞,自己編寫文言小故事,通過這種方法來落實文言的運用,如:“公諱蘇,為人仁恕寬厚,撫愛諸民。歲兇,見途有餓殍,乃開倉振之,人皆德之。后家道衰落,經營轉易,得不匱乏。既卒,鄉人哭之:‘公之仁愛至極矣?!比绱?,雖然故事比較簡短,但說明學生對所學文言實詞已經掌握,下次再遇見這個詞,一定能把它的意思準確翻譯出來。
  總之,在平時的教學中,多想辦法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希望傳統文化的精髓能被學生吸收、運用,使祖國文化的瑰寶代代相傳。如此,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文言文閱讀和欣賞水平,也能夠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高郵中學(2256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887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