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中生英語語感能力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語感是一種外語能力。閱讀是培養語感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本文分別從精讀、泛讀、猜詞以及快速閱讀等常見教學方式四個方面闡述閱讀理解對語感培養的作用。同時,以本校高中二年級(現高三年級)學生為閱讀訓練對象,通過對學生為期一年的語感訓練效果進行分析,實證閱讀理解對于學生語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關鍵詞 語感 精讀 泛讀 猜詞 快速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語感,即“對語言文字或語言現象的敏銳感知和迅速領悟的能力,或者說是人對語言直覺的感知、領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對語言文字從表到里,從形式到內容,包括語音、語義、語法、語用等在內的一種正確豐富的了解力”(韋志成,1993)。因此,在第二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語言能力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葉圣陶,1980)。在高中英語學習中,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提高學生對英語語言信息的敏銳感知和深入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而大量的閱讀不僅可以充分吸收英語語言素材、擴大詞匯量、增加語言背景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開拓視野、從更深層次上獲得更好的語言感知能力,最終取得考試成績顯著提高與人文文化深入了解的雙贏成效。
  1語感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
  自夏丐尊提出語感在語言習得中的重要性以來,很多學者都對此做了不同切入點的深入研究。從事語感研的語言學者究包括呂叔湘、刑公畹、朱德熙等,他們所研究的范圍大多數集中于語感自身的定義、分類、范疇以及語感的可培養性,等。而張亮、許士榮則對如何培養語感做了探討,并提出了認知發展心理圖。劉淑英則于2009年提出了整體閱讀教學模式與語感培養之間的緊密關系。鄧黎麗等則在2010年就在小學英語中擴大閱讀教學來培養學生語感進行了研究。
  越來越多的教育專家對語感教學再次重視起來,甚至將語感教學提到了教學的核心地位?!罢Z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一種敏銳的感知,即一聽就明,一說就清,一讀就懂,一點就通,不需要分析就能直接領悟;它所運用的是直覺思維,無意識知識,是一種不自覺的能力”(葉圣陶,1980)。而閱讀作為語言輸入的一種方式,是培養、訓練第二外語習得的有效途徑。
  2語感在閱讀理解教學過程中的培養
  在常規的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的語言能力,選擇合適的英語材料,結合精讀、泛讀、猜詞以及快速閱讀等閱讀策略和技能,同時依據巧妙和靈活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宏觀感知、細節領會、比較總結到擴展運用的實際操作能力,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地閱讀習慣并最終獲得較強的英語感悟能力。以下將對本校高中二年級(現高三年級)學生為期一年的語感訓練效果進行分析,實證閱讀理解對語感培養的重要性。
  2.1精讀有利于增強學生語言習得接受
  精讀是一種充分理解材料的閱讀方式。這種方式要求學生必須認真、細致、深入且精確地對材料進行分析理解,充分掌握材料具體的內容以及體現形式。
  具體而言,在教學過程中,精讀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須能夠理解材料,對材料的詞句短篇進行深入地分析和思考。其次,不僅要理解詞句的大意,還要掌握詞句在篇章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結構。再次,領悟篇章的主旨,同時明確作者的架構方式以及表達思路。
  而語感的生成,“需要一種對語言文字敏銳深刻的直覺,它以主體對語言文字的豐富的知識積累為基礎,以過往豐富的生活與語言經驗為依托” (李旭明,2006)。而,這種直覺的培養需要大量的文化輸入。顯然,通過精讀訓練,學生可以進一步理解西方文化,對西方語言的結構以及表達方式有所掌握??梢?,精讀,在教學中有利于增強學生語言習得接受。
  2.2泛讀有利于擴大學生語言使用體驗
  泛讀,是一種只掌握材料大意的閱讀方式。它并不要求“絲絲入骨”般地感知材料信息,而是側重于信息尋找。此外,泛讀對于材料內容地理解掌握傾向于“抓大放小”、重點突破。
  “學生從精讀方面得到種種經驗,應用這種經驗,自己去讀長篇巨作以及簡單短詞,不需要教師詳細指導,這就是略讀”(朱自清,2009)。此處所謂的略讀,即泛讀。在教學的過程中,精讀是教學的主體,而泛讀則一般作為補充。但是,從教學的效果方面,精讀是學習過程的一種準備,泛讀才是真正的應用,真正地語言體驗。
  對于語感的培養,泛讀有利于擴大學生語言使用體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皩W生在外語學習中,通過外語語言的大量輸入,產生了對語言的某種直覺影響,形成一定的外語定勢”(李旭明,2006),從而形成了語感。
  2.3猜詞有利于豐富學生語言想象思維
  猜詞,是指在閱讀過程中根據對語篇的信息、邏輯、背景知識及語言結構等的綜合理解去猜測或推斷某一生詞、難詞、關鍵詞的詞義。它是一種帶有針對性、善于發掘材料內在邏輯性以及外部相關性的閱讀方式。
  閱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一種重要途徑,也是人類社會文化交流的一種重要方式。在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中,通過猜詞技巧,學生可以繼續對材料進行讀取,并在推測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同時,可以讓學生將注意力放在整體的材料信息理解把握上,保證閱讀理解過程不會中途中斷,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度和想象思維。
  語感能力具有直覺性。在語感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再創造性和思維敏感度,啟發學生形成和創造新的語言形象。而猜詞,是一種通過對已知信息的利用,推測出材料思想內容的方法。它非常有利于學生語言想象思維的開發和延展。
  2.4快速閱讀有利于學生語言生成發展
  快速閱讀,即“全腦閱讀”。在采用速讀方式進行材料閱讀時,應充分調動左右腦的功能作用,各自發揮左右腦的優勢共同進行文字信息的形象辨識、意義記憶和理解。   據研究考證,快速閱讀是一種運用視覺感官的閱讀方法,是一種講求效率的閱讀方法。它更符合人的思維特征,因而也更便于記憶。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大量材料的快速讀取,學生所所接觸到的文化背景知識以及相關的語言運用會越來越多,自然而然的,學生對于語言的敏感度也會逐步提高。
  葉圣陶先生指出,“文字語言的訓練,我以為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就是對語言的敏銳的感覺”(1982)。 對于語言敏銳度的培養,需要提高整體的識讀能力,而快速閱讀在這一方面非常有利于學生語言生成的發展。
  2.5高二年級(現高三年級)學生語感培養實證研究
  本文以本校高二年級(現高三年級)學生為語感培養對象,分別為高二(5)班和高二(6)班,共112人。這兩個班級皆為本人所負責。對于高二(6)班,本人將從閱讀理解選材著手,分別從精讀、泛讀、猜詞和快速閱讀四個方面對56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而對于高二(5)班,本人則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大綱要求進行教學。
  本次研究必須解決的三個問題:
 ?。?)通過測試,摸清學生具體情況;(2)基于閱讀理解的語感培養教學方式是否有利于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3)通過一年的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是否有所增強,變化為哪些。
  2.5.1實驗過程
  本教學實驗歷時一年,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對所有學生進行測試,了解學生具體的學習情況。
  測試的方法是最直接反映學生語感能力的方式。本次研究以2010-2011學年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培養前)、2011-2012學年學生期中考試成績(培養中期)以及2011-2012學年學生期末考試成績(一年培養后)為語感水平比較基準。這三次考試皆為惠州市統考,知識覆蓋面廣,參考價值顯著,可信度高。
  第二步,兩個班級的課時完全相同,但教學方式則有所不同。
  高二(6)班:
 ?。?)培養學生的精讀能力。每天為學生安排半個小時的英語精讀時間,要求學生讀懂、吃透字里行間的意思,并對所理解的內容做30個詞左右的小結。
  (2)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即培養泛讀能力。要求學生涉獵各種題材的閱讀材料或相關英語讀物,特別是英語報刊。要求學生每天堅持讀一個英文材料。
  (3)增強學生的猜詞能力。隨著學生涉及的英語題材的增多,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然會遇到很多不認識的詞匯,鼓勵學生積極進行上下文語境揣測,找出與之接近的內容,以便理解材料內容。
 ?。?)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即進行快速閱讀訓練。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快速掌握文章主旨,收集相關的閱讀信息,同時利用上課10分鐘的時間進行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交流。
  高二(5)則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按照大綱要求進行教學。
  第三步,期中教學檢查,兩個班的成績略有差別。
  第四步,為期一年培養教學檢查,兩個班的成績存在明顯差別。具體見下表:
  從表1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相比較,高二(6)班的學生在完成完形填空以及語法填空方面,略微比高二(5)班好,但總體上,兩個班的差距并不大。
  從表2可以看出,兩個班級經過半個學期的學期,整體的英語能力都有所提高。相對而言,采用閱讀理解教學方式進行語感培養的高二(6)班的學生,開始在完形填空和讀寫任務兩個部分表現出優勢。
  從表3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年的訓練,采用閱讀理解教學法的高二(6)班學生明顯比只采用傳統教學法的高二(5)班的學生整體英語成績要高得多。
  2.5.2實驗結果分析
  通過三個表格的對比,采用閱讀理解教學法的班級明顯優于只采用傳統教學法的班級。實驗前,兩個班的英語水平相差不超過1分,而經過半年的差別教學之后,在完形填空、閱讀理解以及讀寫任務三個方面,采用了閱讀教學法的高二(6)班開始出現了優勢。經過一年的訓練,高二(6)班的學生在各個英語語感測試環節都比高二(5)班要高出接近3分的平均分。
  可見,通過閱讀理解教學方法,學生整體的英語語感能力有所提高,語言應用能力也相應增強。當然,英語語言水平的提高以及更高層次語感能力的獲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要求一個長期規范的語感訓練過程。
  3小結
  語感是語言學習者在學習和使用預言時對語言的一種下意識的感覺。對語言感知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一個人的語言學習能力和習得效果。作為語言輸入的重要手段,閱讀是一種有效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手段。從閱讀教學的角度著手,通過精讀、泛讀、猜詞以及快速閱讀等閱讀策略和技能,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地閱讀習慣,加強高中生對于語言信息捕捉以及文化差異領悟能力的培養,從根本上加強學生對英語的感知能力,形成良好的英語語感,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以及在英語這一門課程上的學習成效。
  參考文獻
  [1] 何賢景.語感·語境·語詞[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
  [2] 李旭明.中學生外語語感能力培養的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6.
  [3] 路海東.教育心理學[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 呂瀾.高中學生英語語感培養研究[J].新教師教學,2010(05): 191.
  [5] 韋志成.論語感及其訓練[J].中學語文,1993(23).
  [6] 王強.英語教師行動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7] 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23.
  [8] 葉圣陶.葉圣陶論創作[M].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9] 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前言[M].臺灣商務印書館,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919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