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學習語文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語文素養及能力提升的過程。在新課改持續深入推進的大背景下,高中語文應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應用以及探究能力,促進學生整體素質提升。探究性教學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及語文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為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提供保障?;诖?,文章對高中語文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意義進行了簡要分析,探討了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質量,以期能夠提供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探究性教學;高中語文;教學質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3-0014-02
新課標倡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與探究,這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偏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的探究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培養,這嚴重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為適應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加強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促使其全面發展,教師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采取探究式教學手段,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一、高中語文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意義
開展探究性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手段。探究性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也非常貼合新課標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高中語文開展探究性教學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探究性教學打破了傳統語文教學的束縛,確認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這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興趣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在動力,他們只有產生了興趣,才能在自主獲取相關知識、掌握相關語文技能的過程中培養并提升自主探究能力。二是探究性教學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也對促進他們自主學習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探究性教學可使學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傳統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能將課文背得滾瓜爛熟,但實際上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對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在探究性教學中,學生可以在提出問題,思考、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以及能力。由此可見,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也能滿足學生語文學習以及終身發展的需要。
二、提高探究性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1.巧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高中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基礎,其思維、判斷能力也在不斷提升,但畢竟尚未成熟,難免出現看問題不全面或者有所偏頗的情況。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為學生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氣氛,鼓勵并引導他們敢于質疑,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比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這一內容時,教師巧設問題情境,啟迪并引導學生探究課文內容。如:是怎樣的歷史背景,給了燭之武施展才華的機會?燭之武采用了什么方法,僅依靠一人之力而成功說退秦國大軍?借助這些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與求知欲,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去尋找問題的答案。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意識,還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與質量。
另外,教師需注意,所設計的探究問題需難易適中。設計的問題如果太難,學生無法理解,就會大大打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與積極性;如果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須思考就能明白,則是在浪費時間,也對提升教學質量沒有幫助。因此,教師需立足教學大綱以及課文,深入分析研究,在備課時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相應問題,保證問題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與求知欲并且是難度適中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小狗包弟》這一課時,教師設計的探究問題可為:文中作家為自保而放棄小狗,對這一行為,大家有什么看法?作者巴金的懺悔有什么意義?通過探究這些問題讓學生逐步領會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消除學生的認知障礙。學生在探究難易適中、具有價值的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深入思考,更好地把握學習的重點,成功突破難點,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更愿意學習,更樂于學習。
2.改變教學思路,以學生為主體
探究性教學的一大特征就是將高中語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徹底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思維不易擴散的教學現狀。在語文教學中要以學生的“學”作為課堂活動開展的中心,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首先,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要想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探究能力,就必須加強鍛煉學生發現、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比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偏義復詞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學生對這一樂府詩的理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提出“晝夜勤作息”中的“作息”的意思是什么這一問題,而學生通過逐字翻譯,發現“作息”在詩句只有“做”的含義。通過這個詞,引導學生發現文中更多的偏義復詞,讓學生發現偏義復詞的使用特點,進而掌握這一詞類的用法。作為教師,要解放思想,嘗試使用各種方法或手段讓學生主動去思考、懷疑、提問與探究,而不再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其次,多關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最近發展區”指的是學生已經達到與可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異。利用好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可大大促進學生的發展。所以,在探究性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明確知道哪些知識是學生還不了解的,哪些是已掌握的。比如:新聞強調的是時效性與客觀性,而在《奧斯維辛沒有什么新聞》這一課中,作者卻報道了已經沒有新聞可報道的奧斯維辛的新聞,學生對此存在疑問。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提出問題:“奧斯維辛明明沒有什么新聞,作者為何還去寫,還憑借這篇并沒有寫下什么新聞的報道獲得了普利策獎?”并引導學生將這一問題分解成三個問題:課文中所寫的“新聞事實”指的是什么?羅森塔爾主觀傾向是什么?用意何在?通過這三個小問題,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探究方向,進而了解文中的重點與難點。 3.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優化教學
首先,善于啟發引導, 提升學生的探索意識。在大多數課堂上, 語文教育方式主要是講授, 這導致學生學會了知識, 卻并不會靈活運用知識, 只會將知識用于解答書本上或試卷上的題目, 無法將其運用在生活中。而在探究性教學的課堂上, 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啟發和引導, 讓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探索。其次,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勇于發言。通過探究性教學讓學生對語文學習有更深刻的體會, 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培養他們積極發言的勇氣。第一, 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 讓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從而讓所學的語文知識得到鞏固提高。第二, 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經典的影視作品, 讓學生在觀看后用書面的形式寫出他們的感悟。最后,教授學習的方法。方法是行動的指南,使用科學方法才能使探究性教學獲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在探究性教學中,教師起著引導作用,因此,教師應教授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探究過程中,習得學習語文的科學方法和技巧,從而不斷提升語文素養。在教學中,學生只有與文本發生深層次的交流才能進行更好的探究性學習,而個性化閱讀和比較閱讀就是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最好方法。譬如,教學《荷塘月色》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作者的另外一篇著名散文《春》,并通過對比,探究這兩篇文章在景物描寫上的異同。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能夠與文本內容產生情感共鳴和精神交流,在閱讀探究中學會與自己對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在對話中不斷獲得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中開展探究性教學,符合新課改提出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也有助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注重改革創新教學理念與方法,通過巧設問題情境,改變教學思路,靈活運用教學方法等,有效引導高中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有效探究。
[ 參 考 文 獻 ]
[1] 孫良.分析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的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39):139-140.
[2] 范麗萍.高中語文探究式教學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58.
[3] 逯三君.提高高中語文探究性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8(36):40-41.
?。ㄘ熑尉庉?nbsp; 農越華)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99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