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高中語文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81-01
探究式教學就是以探究為主的教學。具體說它是指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多種解難釋疑嘗試活動。在這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教科書的示范作用及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有機地聯系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統一起來。它還加強了教師對學生學法的研究,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探究教學呢?
一、教師要為創造探究性學習的情境
高中語文課程是人文內涵和語言文字的有效結合,因此,高中語文課程的探究內容非常豐富,而且探究的過程是講究情感的投入和發展的。所以,只有科學合理的創造探究性學習情境,才能更好的確保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有效實施。首先,教師可以借助虛擬情境的手段和方式,讓學生在理解、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人為地再現文章意境,利用語言文字,聲情并茂地虛擬情境,使學能夠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譬如,在學習《沁園春·長沙》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然后模擬作者站在江邊,看滾滾江水浩蕩千古,心中滿懷豪情壯志的形象,并大聲的朗誦出這篇經典的詩歌,把學生的情感融入到作者的寬闊胸襟與遠大抱負中去,在這樣的情境體驗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深入的開展探究學習。另外,考慮到多媒體課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呈現文本內容上的優勢,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媒體創設生動直觀的現實情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從而更好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活動。譬如,學習《我與地壇》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展示地壇的現狀,使學生深刻體會課文中景物描寫的作用,并從中獲得啟示,為接下來探究學習的有效開展做好鋪墊。
1.營造探究性學習的氛圍。
“學貴有疑”,學生在探究性學習活動中能發現問題,思考并解決問題,是完成探究性學習活動的關鍵。而且問題作為探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營造探究性學習氛圍,教師就應該鼓勵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并通過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不僅敢問,而且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創造。譬如,在學習《燭之武退秦師》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啟迪學生探究:燭之武用的什么方法,就能僅憑一人之力把秦國的大軍給說退?燭之武又是處在什么歷史背景下,給予了他展示才華的機會?等一些可以把握全文主旨的問題情境,有了這些問題情景以及從中產生的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求知的欲望和濃厚的閱讀興趣就會被激發,在這樣的氛圍下,閱讀探究活動就變成了學生自覺主動的積極行為。
二、教師要引導高中生個體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
自主探究的學習當中,著重強調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這一原則。要想順利的開展探究性學習,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文章內容出現矛盾的位置加以挖掘。當前,高中的語文課本當中有不少看似矛盾的內容,運用這些矛盾對學生進行引導并使之進行大膽探究,是學生可以對文章有更深層理解的好方法。像魯迅描述孔乙己的句子中“大約孔乙己的確已經死了”這一句,看著就非常的矛盾,教師必須要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入的探究,學生才能將文章中的情感真切的領悟到,其中“的確”明確的將孔乙己最終悲劇的命運這一必然的結果指了出來。第二,導入情境,讓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在教學當中,教師通過情境導入的方式進行教學,其實就是換位思維的方式,在學生從現實進入到文章當中的事件中,通過對文章事件中的人物進行扮演,去體會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更深刻的去體會文章當中的人物情感。例如:《雷雨》一文的教學時,我將學生分成多個小組,并讓學生在小組當中分別扮演其中的角色,并展開對話,通過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使學生對各個人物的性格有了更貼切的理解,從而也使語文的教學活動在感性的基礎上繼續進行。第三,引導學生對文章空白處進行思考。無論是怎樣的文章,作者都不可能在文章當中講盡所有,肯定都會給讀者留些白,而留白的地方也正是需要語文教師去引導學生思索和探究的,并促進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與推理。例如《藥》一文的學習時,文章的尾部則意味深長了留了白,而這也正是探究學習切入的點,可以促進學生進行文章的深入探究,更深切地去理解文章的內容與思想的深義。
三、教師要重視探究后的點撥和評價
中學生,由于知識和閱歷的限制,他們關注的范圍是有限的,教師應從宏觀上把握問題,幫助學生確定探究方向、選好題目,對問題探究的寬度、深度做到心中有數,對學生提出的探究問題的各方面教師要仔細研究,認真推敲,進行整理工作,如問題范圍太大,應縮小視角,如問題缺乏創意,應轉換視角,如問題空泛浮夸,應果斷刪除。教師還應解決有關探究題目中隱含的爭議性,以使學生多角度認識、分析問題,圓滿篩選出探究性問題。學生探究時,教師要深入各組,參與討論,發現問題,就作必要的啟示和點撥,引導學生再讀書,在讀中解決重難點,把讀和議有機地結合起來。
學生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當點撥鼓勵。教師正確的點撥不僅不會限制學生的探究思路和自我發現,而且能保證學生明確目標,更加自信地進行探究,避免他們陷入任憑自己瞎鬧的探究方式。教師正確的點撥,可以把學生的探索熱情引到正確的方向上來,使問題探究控制在一定的程度內,這對學生探究的進程和解決問題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總之,高中語文的探究性教學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在高中語文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僅僅作為一個引導人,將學生帶向正確的方向。因此,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一定要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切忌盲目跟隨,在問題解決過程中一定要有主見,不能隨波逐流。高中語文的探究性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的學習主人翁意識充分發揮出來。高中語文的探究性學習不但能夠體現當代對于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