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生存智慧的高中網絡德育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迅速發展的網絡環境,為高中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平臺。文章研究德育工作開展現狀,探究如何結合便捷的網絡信息化技術,將其更好地運用到指向生存智慧的高中網絡德育具體教學實踐中。
[關鍵詞]生存智慧;高中;網絡;德育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9)15-0085-02
網絡社會是人類用智慧擴展的另一個生存空間,人不僅是現實社會的主體,也是網絡社會的主體。在強調培養德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當今社會,德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關鍵,各地高中德育教育正以生存智慧為主線,以確立生存理想、提高生存能力為最終目標,積極加強構建生存德育教育體系。
一、德育教育的現狀
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時往往將理論與實際案例緊密聯系,旨在培養學生生存智慧,樹立學生生存理想,提高學生生存能力。傳統教育模式中,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關鍵,德育教育也不例外。語文課堂中教師設置情境,指導學生書寫求職信;英語課堂化身求職對話現場,不同學生自行建立小組并且合理分工,演練面試情境與對話;班會課上教師圍繞生存理想、生存智慧等主題,突出生存德育理念的強化實施,矯正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等等。
但是德育工作的開展無論是在教學內容還是在教育方法手段方面都與其他學科德育存在一定區別。德育教育在內容上具備“理論化”“理想化”的特點,在教育手段上以理論灌輸為主。在語文英語課堂中,實際上還是以德育教育為媒介來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并且高中生還是以學習為主要任務,大部分學校缺乏獨立的、內容翔實的德育課堂。學校教育體制的不完善使得學生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諸多問題,僅僅依賴傳統課堂對學生進行培育遠遠不夠,不能真正對學生思想道德產生有力的啟發,因而大部分學校的德育工作開展效果不甚明顯。
二、網絡德育教育具有雙面性
1.網絡德育教育帶來挑戰
網絡文化的多樣性給道德的主導地位和觀念教育產生了沖擊。網絡文化快速發展,在當今高中生中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優良傳統文化和傳統道德的精神財富沒有在網絡文化中充分體現,網絡與德育教育的核心內涵也沒有很好地融合。相反,網絡文化的快餐化和工具化導致了一些不端行為的出現和德育水平的整體衰落。顯然,在這種背景下,德育教育的主導觀念受到多樣化信息流的強烈沖擊,網絡創造出的虛擬環境讓學生對信息的選擇空間急劇增加,對學生的思想、情感、道德等方面提出了嚴峻的考驗,誘使學生在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上做出改變,這對高中生形成正確的認識觀、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也對高中德育教育產生了一定的阻礙。
2.網絡德育教育帶來機遇
不可否認的是,網絡確實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展開提供了全新的平臺,互聯網的普及不僅將德育工作從學校延伸到學生家庭環境中,還將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總之網絡使得社會、學校、家庭三者串聯成線,共同配合并發揮作用,更好地對學生主體實施德育工作。
網絡的高效快捷優勢是學校實體課堂所不能比擬的,學生通過網絡接受德育教育時無須遵照傳統的教育方式參加課堂的學習,可以在家中方便地進行學習,只要學生與教師擁有相互交流的終端,學生就可以在家中甚至任何場所進行學習。網絡使得教育方式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使得德育工作能夠進行得更加深入。
網絡德育課堂相較于傳統課堂而言還有一個優勢,即創設了更加生動活潑的教學環境。傳統的課堂環境形式上單一化嚴重,教育工作者大多搜尋大量資料進行灌輸式的填鴨教學,這樣不僅耗費了人力與物力,最關鍵的是對學生而言缺乏感染力,傳統德育教育模式缺乏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與教學氛圍。學習氛圍的營造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學習過程應該是愉快、有趣的,錯誤的教學方式會壓抑學生的天性。該問題的存在導致教育過程缺乏感染力,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網絡課堂大大改善了這一局面,教師可以利用音頻與視頻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重點研究指向生存智慧的德育實踐時,教師就可以找一些相關的人物訪談視頻,或者不同國家不同的生存德育演講等,結合教師的講解,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生存理想,擴充生存智慧知識,從不同的角度使得德育工作更具有實效性。
三、網絡環境下的德育實踐路徑
1.利用高中微網絡德育教育平臺
學校要利用網絡的便捷高效性,充分利用各種社交軟件、公眾號、微博論壇等新型微網絡工具、高中微網絡德育教育平臺的作用。
對于各級微網絡德育教育平臺的利用,各??梢酝ㄟ^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教師將指向生存智慧的德育培訓課程在平臺上發布,學生通過接收到的信息自主選擇并參與課程,教師還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以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充分吸收;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發布校園德育工作與活動的通知,并且對積極參與的學生給予一定精神上的激勵,這樣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促進微網絡德育教育平臺的有效利用,最關鍵的是還有助于高中生思想與道德的健康發展。
像這樣有效利用網絡,增強網絡對德育實踐的推動,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德育成效更加顯著。
2.學校建立家?;悠脚_和機制
網絡使得家?;訖C制更加完善,促使學校與家庭之間緊密聯系。家?;訖C制可以用于學生與教師之間更深入的心理咨詢,學生有任何思想上的困惑都可以通過課后的“與老師溝通”途徑與老師進行交流并得到解答,這樣不僅有利于建立和諧自然的師生關系,還能幫助學生改正不正確的想法與觀點。學生家長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者聊天軟件向教師反映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學校及時了解工作中的缺點并予以改進??傊?,高中德育工作者應從家長和學生的反饋中提取相應的對策,與時俱進,順應時代潮流,建立和激活微課程德育教育平臺,傾聽多方的聲音,使得德育教育更具備合理性與有效性。
現代人生活在現實社會中,同時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網絡社會中。這兩種社會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網絡社會不能離開現實社會獨立存在,現實社會也依靠網絡社會不斷發展前進。教育工作者要有效利用網絡方式,對學生開展積極開放的教育。目前高中指向生存智慧的網絡德育實踐仍然處在發展階段,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微網絡德育教育平臺,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職業觀與價值觀,同時還要建立家校有效互動平臺機制,為國家培養德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培養學生生存智慧,樹立學生生存理想,這也是構建指向生存智慧的網絡德育實踐平臺的關鍵所在。
[ 參 考 文 獻 ]
[1] 張宇晴.由德國的生命教育引起的德育反思[J].雞西大學學報,2013(8):23-24.
[2] 曾黨英.淺談網絡環境下的高中德育工作[J].中學時代,2013(6):199.
[3] 張欣怡.“微網絡”時代高中德育的新挑戰和新對策[J].科教文匯,2016(6):23-24.
?。ㄘ熑尉庉?nbsp; 周侯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30184.htm